多元宗教社会里,宗教之间若缺乏沟通与谅解,容易产生误会,甚至发生极端的行为。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莎亚南印度庙迁庙风波和牛头示威事件,就是其中一例,可看到建国52年后,国内宗教之间的关系仍非常薄弱,以致一旦触碰宗教导火线,问题随即爆发。 日前,大马回教理科大学师生首开先例,参访国内佛教圣地东禅寺,在民间层面打破佛教与回教之间的隔阂。这样的交流在我国非常罕有,值得大力推崇。 记者事后采访了回教理科大学与大马佛教总会。受访者同时传达一项重要讯息--只要宗教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就可减少猜忌和偏见,甚至足对别人宗教的『害怕』;唯有互相坦诚和尊重,才能求同存异,在国内创建和谐家园。 森美兰汝来新镇大马回教理科大学领导与管理系院的辅导系师生,一行70令人上个月参访东禅寺。他们在住持觉诚法师带领下,体会佛教的禅坐、抄经并了解佛教历史,让回教师生开拓视野,利用更宏观角度看待国内的多元宗教。 话说回来,多元宗教乃大马一大特色,但各宗教之间的交流确实不多。回教理科大学领导与管理系院院长拿汀斯里哈嘉米占博士坦言: 『我们虽然居住在同一个国家,但却不了解彼此的宗教!』 交流教理教史达谅解 她说,即使是不同信仰的邻居,也未必理解彼此的习惯。『我曾出席华人(道教)的葬礼,发现他们敲锣打鼓,好像很开心。当时我非常不理解,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华人在超过一定年龄后离世,葬礼就会开心地举行。』 如果不了解的人,就会产生怀疑。因此,她一再强调,不同宗教之间多交流才能减少误解、矛盾和冲突。 大马佛教总会副主席、雪隆分会主席明吉法师,也不否认跨宗教交流的重要性,但他认为这只是一个基础。如果要发挥其深一层的作用,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如果谈宗教之间的了解,其实在课本上就可学到。如果要谈谅解,我觉得不单只是握手交流。从宏观来说,要理解别人的宗教,就需听听别人宗教的教理,再看看其宗教的历史。』 从明吉法师的看法来说,宗教之间的了解未必能达致双方的谅解,但谅解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 他解释,在社交场合,一时之间也很难做深入交流,但却提供了一个管道,让大家聆听不同信仰的声音,进而逐步加深彼此的认识。 前阵子,血淋淋的牛头示威就暴露国内宗教关系薄弱的弊病,以及传达宗教交流的重要性。哈嘉米占告诉记者,在该风波中,她不认同居民的顽强抵抗,此争议需要马来与印裔居民双方好好地商量。 她反问:『如果你没有理性地发泄怒气,你又怎么能够解决问题呢?』 她认为,一些信徒会过于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果双方能坐下来好好地谈,说出心中的感受,就能达致双赢效果。 牛头示威泄愤不应该 明吉法师则以佛教的观念强调,佛教不容许杀生,更何况示威者领著一个血淋淋的牛头来表示心中的不满。 『各个宗教都讲求宽容,要有量。我们不应选择过激手段去处理冲突。这不是宗教本身应有的表现。而且任何的神都是大爱的,他不会叫大家去冲突。』 今年,首相拿督斯里纳言特地在卫塞节当天到东禅寺,主持大马佛教徒节庆,主题为『一个马来西亚:宗教和谐、社会谅解』,此举意在促进国内各宗教间的互动,惟牛头示威事件后,民众仍有感于国内宗教间谅解的不足。 此次回教理科大学与东禅寺的『回教与佛教对话』,是个好开端。接下来,国内多元宗教发展仍仰赖于各界的意识,才能确凿地发展出一个多元文化色彩的马来西亚。 交流不足易引猜忌 大马佛教总会与各州分会通过五大宗教理事会,与其他宗教团体常有密切来往。该理事会是由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及道教组成。 马佛总副主席明吉法师也是该理事会副主席。他说,该理事会代表经常聚首,讨论一些宗教团体的困境,并开放平台让各宗教代表交流。 明吉法师也曾出席官方回教机构的聚会与交流。他认为,一个多元种族国家,不仅是宗教方面,在政治、文化、经济及族群间的问题,都需有密切交流和互动,才有望达致类似首相的『一个马来西亚』理想目标。 明吉法师认为,一个重要的大前题是,不管什么样的交流,都应是平等和双向的互动。 『宗教和族群是多元社会两项极度敏感的课题,也是最容易被利用来颠覆社会安宁的。因此,宗教或族群间的交流不足,容易引发严重的猜忌和矛盾,让别有居心者乘虚而入。』 询及宗教间缺乏交流将带来什么危机时,明吉法师直指每个宗教都指引信徒向善,宗教的精神都是博爱、慈悲。因此,社会的矛盾理应不会因为宗教差异而产生。 『当然,对一个虔诚信徒来说,自身宗教信仰乃为非常重要的事。信徒应接纳别人拥有不同信仰。透过互相沟通、了解,来减少猜忌及偏见。』 领袖避谈敏感争议 明吉法师强调,在跨宗教交流上,各方领袖必须具有圆融的智慧,避免涉及敏感层面的争议,以尊重个人生命方式的选择自由。『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没有肤色、国籍、种族之分。因此,宗教信仰就不应政治化或困在某一族群中。』 扩大族群与宗教间的交流仰赖于各方的努力。他认为,大众与宗教团体为此做出贡献的当儿,出发点都应是正面积极的。在这个过程,大众的角色可以是实践者,也可以是监督者,而宗教团体可在人心方面给予良好启示和正面催化。 近期国内佛教与回敦交流事迹 2008年6月11日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展开在大马的『众缘和谐之旅』,首次与当时首相阿都拉会面,交流40分钟。阿都拉赠送本身著作《文明回教的现代思维》一书,大师也赠以本身著作《当代人心思潮》一书。 2009年5月9日 首相纳吉在佛教徒卫塞节参访雪兰莪东禅寺,并在蓝毗尼园种树留念,进一步促进宗教之间交流。我国卫塞节庆典更配合纳吉执政概念将主题订为『一个马来西亚:宗教和谐、社会谅解』。 2009年8月9日 大马回教理科大学一行70余名辅导系回教徒师生参访东禅寺,体验禅坐、抄经等佛教修持,上了一堂宝贵的跨宗教课。了解不同人事物 摒弃保守宗教观 回教理科大学领导与管理系院院长拿汀斯里哈嘉米占博士告诉记者,这是该校首次举办跨宗教交流活动,参访东禅寺。此行意在开拓辅导系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未来能更好地了解身边不同背景的人。 她说,辅导系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老师或辅导员。院方希望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宗教和背景的人,未来才能胜任这份职业。 『如果你不了解和你不同的人,你就会产生怀疑,也无法帮助他们。』她说,院方除了不定期举办各种参访活动,还推荐学生接触一些相关书籍与电影,让他们了解他人的宗教。 计划再访基督教堂 据悉,该院接下来还计划参访基督教堂及残障儿童中心。学生能亲身体会与其不同的人、事、物。 谈起此次东禅寺之行的收获,哈嘉米占露出满意的笑容说:『东禅寺殷勤招待我们,让师生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当然,我们也乐意接纳他们。』 自认有不少华裔朋友的哈嘉米占透露,该院的学生大多来自乡下,接触的大多是马来文化,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其他族群朋友,更别说不同宗教的信徒。因此,该院尝试制造更多机会,转变一般学生对其他宗教较保守的思维方式。 受访时,她一再强调,辅导系的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背景的人。实际上,在多元族群和文化的大马,所有国民都应怀著开放心态去接纳其他宗教与他人文化,才有望维系各宗教和族群间的友好关系,让多元宗教在这片土地上共存共荣。 『只要了解,就不会感到害』 莫哈默祖凯里和诺再娜,是参访东禅寺的约70名回教理科大学学生之一。他们受访时都说,初次参与宗教交流活动,让他们视野更开拓,对其他宗教的想法也更开放。 回教学生初踏入佛教圣地,纷纷表示此行非常不可思议。初时他们甚至感到害怕,但进入东禅寺后,反而对美丽的花园和佛像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行程后,我发现原来宗教就是同样的东西,宗教都在指引信徒向善。』来自言兰丹的莫哈默祖凯里,此前不曾到过寺庙。 诺再娜则说:『那里太漂亮了,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害怕。他们向我们展示佛教的宗教文化,令我体会到,只要了解就不会感害怕。』 交流活动长达4小时。学生们体验了佛教的抄经与禅坐。莫哈默祖凯里认为,类似的跨宗教交流活动,在国内非常少,但其实很重要。 『我们要了解别人的宗教文化,才能创建和谐社会。』 来自华人居多的槟城的诺再娜坦言,老家有许多其他宗教的朋友,她也曾到槟城极乐寺,但只在周围逛逛。中学就在寄宿学校,少有机会接触其他宗教。 『只要了解,就会发现其他宗教的文化都不奇怪,更不感到害怕。实际上,所有宗教的意义都是好的。』 两位学生都强调非常乐意了解其他宗教与族群的文化,只是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回教理科大学领导与管理系院院长拿汀斯里哈嘉米占博士认为,国内宗教之间缺乏了解,是因为语言不同和缺乏机会。她提到,国民服役计划也是个很好平台,让不同宗教背景学员共同交流。 宗教和谐 时代呼声 跨宗教交流是打造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大马佛教总会在过去3年的国庆日,所订下的主题都离不开『和谐』,意在传达宗教团体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面起著积极的催化作用。 大马佛教总会副主席明吉法师表示,这3年的主题,分别是国庆50周年的『宗教和谐,建国基石』、51周年的『慈悲平等,创建和谐』以及今年52周年的『宗教谅解,和谐社会』。 跨宗教交流的重要性不单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受到重视。他曾参与两届的『—中国佛教论坛』。第一年论坛强调『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他解读为,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仇恨,社会是不会和谐。因此,要净化社会,就先净化人心。 第二届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他认为,该主题契合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内涵,也符合国家文明对话、交流、合作的潮流,更反映了时代的呼声。 他说,和谐世界从每一个人心开始做起。『现在社会这么多问题,我们要打开自己的心胸。宗教要有谅解别人文化的心,而不能只困在一个象牙塔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