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整理:心发 发布时间:2012-06-02 来源:南洋商报 点击:
|
目前,捍卫苏丹老街,以及反对台湾国光化石生产的课题,引起国人的关注,也让人国内的古迹与环境生态。梁思成林徽因当年找寻佛光寺的因缘,蛮让人省思……
【梁思成林徽因寻佛光寺因缘】
五台山佛光真容禅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
苦寻唐代木构寺庙
坚持不懈和艰辛异常的寻找开始了。1937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雇了马车和毛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有关佛光真容禅寺
五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在它的中心台怀镇附近,可谓寺刹林立,香火极盛。而从台怀折北而行,入山两三个时辰的路程,竟有一幽静古朴的寺庙所在,那就是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现的佛光真容禅寺,又称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五峰以外,因为地占外围,寺刹散远,交通不便,所以上五台山祈福进香的人,足迹少有至此。与台内金碧辉煌的寺院不同,因为没有历代贵官富贾布施重修,所以佛光寺香火冷落,寺僧贫苦,修装困难,而正是这一点,才使得这座历史千余年的古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梁间有唐代墨迹可资考证,如梁底有“女弟子宁公遇”之名,题字还有“功德主故右将军中尉王”,后者显然为唐代宦官所题,这些大抵是梁思成夫妇在殿内经过精心测绘审查出来的。此外,建筑形制也很独特:梁架上有古法的“叉手”做法,是中国国内木制结构中的孤例;梁底离地两丈多高,梁架上部结构用顶板隐藏,斜坡殿顶的下面,有如空阁。
佛光寺有四绝
除了正殿内唐代塑像30余尊,佛光寺内还有唐壁画一幅,宋壁画几幅,有唐石刻经幢两座、唐砖墓塔两座、魏或齐的砖塔一座、宋中叶的大殿一座。由于年代久远,阶前经幢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墓塔也因多年失修没于丛林之中,独有魏齐遗物祖师砖塔和北宋文殊殿尚保存完好。
佛光寺有四绝:东大殿内唐木构、泥塑、壁画、墨迹,具有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寺刹面积不大,与五台山内庙宇凡俗众多、香火甚旺固然不可同日而语,却是古意浓浓,让人万般尘念,此际皆无。
中国国内目前仅存4处唐代木结构建筑,它们奇迹般地全部位于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即为其一(其他为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芮城广仁王庙大殿和平顺天台庵大殿)。
力保北京城墙不果
1957年,中国“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而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着。到处是毁墙的炮声,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响。他已经有了无望的感觉,但这位中国建筑业的泰斗还要为保卫北京城墙做最后拼搏。他不明白:北京旧城是在伟人的努力下才保存下来的,而今天的毁城决策正是当年的保卫者做出的。当时毁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城墙限制和妨碍城市发展,城墙阻碍交通,以及拆除城墙,可取得许多砖,可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拆之无害,且有薄利可图。
梁思成的回应是,他认为现代城市为防止过度密集和拥挤,采取大城市用园林地带分隔为小区域的办法。城墙正可负起新的任务,承当现代大都市的区间隔离物。而当国防上需要时,城墙上还可利用为良好的高射炮阵地,古代的防御工事在现代还能再尽历史任务。
另,他认为只要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城门即可解决。同时在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上,控制车流,引导其汇集在几条主干道上,正可利用适当的城门位置导向,而他觉得北京城外并不缺少土地,四周都是广阔的平原,何苦要费巨大的人力取得这一带之地?拆除城墙的庞大劳动力又可积极生产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成果。如此浪费人力,同时毁掉一件国宝文物,是罪过的行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