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印度东部比哈尔邦那烂陀上空一扫连续几日的阴沉,天气非常好。这一天上午,玄奘纪念堂修复完善工程全面竣工,中印双方在此举行盛大庆祝仪式。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中国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和中国佛教学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以及印度比哈尔邦邦长伽瓦依、邦首席部长尼提师·库马尔、印度文化旅游部部长安碧卡·索妮和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卡兰·辛格等作为贵宾出席了庆祝仪式。 11时许,举行了撞钟仪式。接着,贵宾向玄奘立像献花。之后,中印8位僧人一同拉开大殿正门处的帘幕,这标志着玄奘纪念堂正式揭幕。在此8位僧人的引领下,贵宾及众人鱼贯进入大殿。随后,盛大的法会开始。中印近百位法师在大殿内诵经10分钟。
李肇星在竣工典礼上充满激情地说:中印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两大文明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亮丽篇章。玄奘大师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伟大先驱。玄奘纪念堂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中印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共同商定修建的,是中印传统友谊的象征,是两大文明互学互鉴的见证。中印共同修复完善玄奘纪念堂,体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同推进中印友好事业的共同愿望,必将成为两国文化和宗教交流的新起点。
卡兰·辛格同样赞颂了玄奘的丰功伟绩,并对玄奘纪念堂的全面竣工表示祝贺。他说,这是印中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事,是印中友谊的又一象征。说到激动处,他一展歌喉,在歌中唱道:印中文化源远流长,印中友谊万古长青,印中人民亲如一家。
玄奘,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印度也是闻名遐迩。7世纪,玄奘法师游学印度,历时14载,其中在当时的世界佛学中心那烂陀停留的时间最长,有6年之多。他从印度回国时,携带了大量佛学经典书籍,对佛教在中国和东亚的弘扬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中印两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两国友好交流的伟大先驱。两国政府早在1956年便开始合作筹建玄奘纪念堂。据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介绍,当时两国总理对这一工程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并拨专款,尼赫鲁总理亲自参与选址工作,并对施工标准做出指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玄奘纪念堂并未完全竣工。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印关系的全面改善,玄奘纪念堂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从2000年开始,中印两国政府两度将玄奘纪念堂的修复完善纳入了两国文化合作执行计划。作为中国政府方面执行此计划的单位,国家宗教局去年派团到那烂陀进行了实地考察,就完善玄奘纪念堂与印度文化部以及印度那烂陀玄奘纪念堂发展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磋商,并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
对此项目,印度中央政府也积极回应,专门成立了以那烂陀大学校长潘特博士为首的印度那烂陀玄奘纪念堂发展委员会,并拨出了3000余万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专款,对玄奘纪念堂大殿内部进行了初步装修。印度中央政府还将纪念堂周围47.5公顷的土地划拨给纪念堂,以建成以玄奘纪念堂为核心的“新那烂陀大学文化村”。
在中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玄奘纪念堂在2006年“中印友好年”圆满结束之际竣工,又在2007年“中印旅游友好年”开始之时举行落成典礼。中国佛教学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庆典上表示,这是中印两国共同的盛事,是中印友好交往史上又一光辉的一页。叶小文说,“今日,玄奘纪念堂在那烂陀落成,既是共建和谐世界的一个开始,也是两国宗教领域交流和文化旅游合作的一个有意义的起点。”
庆典现场一位印度僧侣对记者表示,那烂陀一连几天的阴云今天忽然散去,出现了少有的朗朗晴空,这是一个好兆头,象征着印中关系前景明媚,印中友好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