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民间人士潜心研究六年 自称破解南明王朝覆亡之谜
公元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逼近京城。崇祯皇帝令桂王朱由榔带着内阁大臣张真等1000多人,从北京出走南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永历,辗转多处,来到贵州,经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在位十七年,史称南明。但南明王朝最终在哪里覆灭?最后一位皇帝葬身何处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悬案。
近日,记者到施秉县采访。该县牛大肠镇的程明富和他的同伴们对记者称,在2000年发现施秉县古佛山七级佛塔和古佛山文化群的基础上,他们潜心研究了六年,终于破解了这个历史之谜。
发现:七级佛塔惊现施秉古佛山
2000年春的一天,是施秉县牛大肠镇红山集市的赶场日子,当地村民曾书臣来到程明富的诊所,问道:“井字中间着一点读什么音,字意是什么?”程明富当即问他在何处看到了这个字,是不是在古寺庙、古墓碑或者古塔铭之类的地方。
曾书臣回答这字出现在了古佛山上一座古塔的石碑上,这塔有1丈多宽,2丈多高,共七八层。程明富觉得不可能有七八层。大凡七级佛塔,有两种,一种是塔内藏有佛经典籍或者佛祖舍利;另一种是塔主人是高僧大德和尚。程明富估计古佛山不会有佛祖舍利或者法门宗师等高僧,故让曾书臣再去看看。
当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是古佛山看庙会的日子。曾书臣赶庙会回来后找到程明富说塔有七层,下有地下室,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程明富惊奇不已,断定古佛山绝非寻常之处,决定亲自去看看。
不久,程明富、曾书臣等五人,来到了古佛山。他们看到了五尊保存完好的佛塔,其中一尊,竟然是程明富想象不到的七级浮屠,从塔铭碑来看,它的主人是开山传律二代省持和尚。
当时已年过六旬的程明富从小喜好读书,当过教师和医生。别看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但对医学、宗教、易经、阴阳地理、建筑、史学、文学艺术等都有过研究,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佛教、易经文化等,看到古佛山上的东西,他心如明镜:这系列古文化中,军事文化以屯堡文化为主体,宗教文化是佛教禅宗曹洞宗;周易文化主要用洛书数码来表现;寺院建筑则以“九重法宫”为格局……这系列文化,年代跨越唐、宋、元、明、清1500多年的历史,如此年代久远,文物之多,品位之高,在贵州甚为罕见。程明富和他的同伴魏嗣恒(退休教师,原施秉县牛大肠中学校长)、阮春明(牛大肠中学退休教师)、周锡祚(退休教师,原黄平中学教务主任)为揭开这个谜底,从此一头扎进古佛山的研究之中。
考证:古佛山与南明皇帝有关?
着手对古佛山进行研究之后,程明富和他的同伴们对佛山上的文化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
在进行地面文物搜索时,程明富等首先发现两块保存完好的塔碑:“开山传律省持和尚轿塔铭”和“能戒师塔铭”。
研究省持和尚轿塔铭时,让程明富等人吃惊非小而又疑惑不解。文中记述:“夫和尚黄州龙氏旺族也,家园颇足,年方二八,识世路入荆榛,知和浩海之危险,弃俗投师更讳上宽下学焉而号省持也,始淤唐山(据考在古佛山老庙对面古称‘经堂’的地方)结茅而屋……”
从这段话中,程明富和他的同伴们考证出很多问题。
首先说“黄州”,《易经》中按五行、五州、五色、五帝,天下分属五方的记述中称:“中央戊己土,土色黄,黄州皇帝”。此外,“黄”字在我国古代,与皇帝、皇家、皇宫建筑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程明富推断黄州即为皇帝之意或者与此密切相关。
其次说“龙氏”。程明富说,这样的称谓绝非姓龙之人,因为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普通人不能以“姓氏”代称“姓名”,故此说“龙氏”为“皇帝”,应该是经得起推敲的。
再次就是“旺族”的称谓,程明富更觉得与古代的皇帝有关。古代士大夫之家称“大族”;普通百姓之家称“小家小户”,只有皇帝的家族才被称之为“旺族”。
意想不到的是上述的部分观点,竟然在“能戒师塔铭”中得到了印证。“能戒师塔铭”中记述直言不讳:本师和尚非所谓道德者乎,和尚乃一皇上家子也,时值兵戎,适我黔邦,识世途之险恶,知生死之沉沦……因古老之义而题成名曰古佛山圆觉堂也……
如此说来,那省持究竟是何许人也?又因何到此遁迹?有何难言之隐呢?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让这些难题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考察:地宫之谜
七级佛塔之下有座地下宫。在2005年夏季,程明富和他的同伴们走进了地下宫,开始了对其进行考察。
这地下宫呈正方形,长宽各有1.1丈,高0.72丈,顶部用青条石拱券而成,四壁用青石料堆砌。地宫中央置有石轿子一乘,但已被人打垮散乱在宫中。据当地人介绍,地下宫还没有被破坏的时候,有两个石将军(称“石翁仲”)把守宫门,石轿子由四个人(估计是“木象生”)抬着。由于遭到破坏的缘故,程明富等人没有找到抬轿子把门的石将军和其他的殉葬品。
对于在地下宫的所见所闻,程明富等人又是一惊,它分明是一座古墓,而且埋葬在这里的,决不会是和尚,也不是普通人。像这种乘坐轿子,一副“天子出游”的架势应只有帝王。
为此,程明富根据掌握的资料,考察历代王朝皇室特别是明朝的殉葬制度,发现上述的葬礼类似于帝王的规格,而且与明朝神宗皇帝的葬礼如出一辙:都有“木象生”殉葬……
史料记载,明代在万历皇帝之后改活人殉葬为“石翁仲”、“木象生”等物殉葬,程明富等人在地下宫的发现,对此也有所印证。
另外,程明富深知古佛山寺庙遗址是“九重法宫”的格局,他让同伴周锡祚绘制了寺庙遗基平面图,并与明代皇宫内廷平面图、明定陵地宫平面图作了对照,结果发现它们的建筑格局完全相同。
根据以上的考证,程明富等已完全断定古佛山文化群与明王朝有着直接的联系。但还是不能回答是哪一位皇帝与此有关的问题。
就在考察陷入了僵局的时候,《余庆县志》解下了这些谜团。
揭秘:南明永历皇帝的最后归宿
据介绍,余庆县太平区花山乡滨江村沙坝村民组石渊密等人1971年在乌江南岸石家洞下发现了一枚“南明总兵关防印”,并于1985年捐献给了县文化馆。
《余庆县志》还记载了发现南明“永历通宝”古钱币的情况:1986年3月14日,余庆县白坭区大龙乡农民王大怀发现一批窖藏古钱币,共4.5万余枚,其中不少是南明“永历通宝”。
程明富、魏嗣恒等4人根据上述记述,赴余庆证实了原物的存在。为找到两件文物与省持和尚、古佛山相互关联的证据,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把考察研究的触角伸到了乌江流域。通过史志典籍和现场考察,终于找到了上述所说的证据。
首先,两件文物的发现地距古佛山40公里左右,均在“南明文化圈”(东起氵舞阳河,西到乌江,有独特文化)的范围内。
其次,乌江是当时古佛山及周边区域重要的运输线路,也是联系中原的重要通道,所以,乌江流域与古佛山两地的关系密切。
另外,南明入黔后,曾经在乌江流域组织过布防。
至此,程明富和他的同伴们认为南明永历帝悬案宣告破解,即省持和尚就是南明小朝廷永历皇帝朱由榔,古佛山七级佛塔就是永历皇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