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频道8月19日电(记者张琴)大足石刻北山石窟群中的双窟的独特题材组合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实物佐证,这是18日在此间召开的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布的最新考古学术成果。 大足石刻北山石窟群中的双窟是指176窟与177窟,是目前中国石窟中仅有的同时完成的双窟。两窟形制相同,都是在北宋末年的靖康元年由匠师伏氏家族镌造。让人更为吃惊的是双窟独特的题材组合,176窟的主尊为佛像,与壁面雕刻组成为完整的弥勒下生经变。而177窟三尊造像均为僧像,主尊为泗州大圣僧伽和尚,并与宝志、万回合成三圣僧的别致题材,形成圣僧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马世长说,泗州大圣僧伽和尚与弥勒经变的题材组合十分奇怪,在石窟的绘画与造像中又尤为罕见。在正统佛教典籍中很难找到泗州大圣僧伽和尚与弥勒产生联系的法理依据,因此这种独特题材组合必有其特殊历史现实原因。
经过研究考证,考古专家在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僧伽欲入涅说六度经》中找到了原因。此经记载僧伽和尚自述“吾后与弥勒尊佛下生本国,足踏海水枯竭,遂使诸天龙神八部圣众,在于东海中心修造化城。金银为壁,琉璃为地,七宝为殿。”
马世长说,根据此经对照双窟造像题材,竟然是如此地吻合,所以可以判断僧伽和尚与弥勒的题材组合源于此经。像僧伽那样的神异僧人成为中国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以及如《僧伽欲入涅说六度经》那样的伪经的出现与流传,都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具体表现,而大足石窟北山双窟的独特题材组合则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绝佳实例。
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18日至22日在重庆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近200名代表将对大足石刻的学术价值和保护等问题进行研讨。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5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大足石刻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代表作,也是中国南方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