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是普陀山的常客了。这次值普陀山举行第三届观音文化节之际,他又来到了这里。今天下午2点30分,余秋雨在息耒小庄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关系》的精彩演讲。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时间和空间二层意义上为我们宏观讲述了二者的关系,让在场的听众美美地享受了一道精神文化大餐。 余秋雨说,梁启超曾把我国的文明发展划为3个时期: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而公元2世纪前后,佛教文化开始大量传入我国,中国开始变为“亚洲的中国”,一个自古封闭,自恃强大的国家开始开放,虚心接受外来文化。公元9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交流、融合,不仅带动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还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它在交融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思想、修养方法、音乐美术、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等,逐渐成为东方文明的一个支柱。到了14世纪,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传教士把欧洲文明带进了中国。从空间上讲,佛教旅行家,超国界的旅行改变了中国原来的农耕文明,中国人向来聚足而居,“父母在,不远游”,不善变革。佛教旅行家为中国越来越狭隘的文化带来了新鲜度,改变了中国的风气。
在谈到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时,余秋雨说到,中国文明对善的诠释向来是不完善的,儒家的思想给人以太重的压力,我国的文化在行为上与大众脱离,停留在读书界、科举界、很少关心普通老百姓。而佛教文化恰恰填补了这些空缺,它对善良作了完整的叙述,把文化界面定在了广大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身上。二者的结合,使中国文明更博大人性。
当被问到对普陀山的印象时,余秋雨说,特别喜欢普陀山。他曾经到过很多佛教胜地,但从没有一个佛教胜地象普陀山一样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普陀山把山水、古树连在一起,而且还有蓝天碧海,位于海岛,又处在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界处,这都赋予了普陀山独特的优越与魅力。
余秋雨今天的演讲,纵观中国历史,横跨欧亚两洲,思维开放,言语优美,论据丰富,历史详实,在场嘉宾、法师无不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