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 2023年卫塞节主题“齐心启力 国富民强”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惠敏法师博士VS曾广志医生:让他好好的去 临命终时,画下美好句点
 发布时间:2009-01-24 来源:《福报》第29期   点击:

心灵对象:惠敏法师博士(惠) 曾广志医生(曾)
主持:林艾霖(林)

惠敏法师博士
1979年於西莲净苑剃度出家,台北医学院药学系学士。日本国立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及博士,现任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副所长、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共同学科教授、西莲净苑住持及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主任委员。

曾广志医生:
高雄医学大学西医学士及南华大学生死学硕士。有感於现代人生死困境之窘迫及自己对生死议题之兴趣,毕业後放下临床医疗工作,一心钻研及推广生死学及生命教育,演讲参学之足迹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尼泊尔、澳洲、纽西兰、巴西及阿根廷等。

林:请两位谈谈临终关怀的经历。

惠:『临命终时』是佛教一大重要课题,释迦牟尼佛就是因为观察生老病死而出家。许多仪式及法门都与临终有关,像净土法门的助念与开示,就是帮助众生放下身心,自在面对生老病死苦。医学昌明,维生系统足以延长病人寿命,却大大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品质:检验技术进步,使得很多人及早得知病情,并且引起临终的省思,於是出现了缓和医疗或安宁疗护,佛教原有的临终关怀也正好配合上医疗系统。


曾:医疗本来就应该包含临终关怀,安宁照顾的理念应该就是医疗照顾的理念。医疗照顾又分成紧急照顾和比较长期的照顾。前者是病人进来马上处理,安排住院出院,情感的接触较少;安宁病房的互动则比较深入、人的关怀比较多。但是台湾整个医疗教育环境并非如此,医生的负荷量过大,无法做比较全面的照顾;另外,一般医生没有转接的习惯,都会把病人留到最後一分钟,没有把安宁照顾的资讯传给患者。另一些把病人『据为已有』,不错过任何延续治疗的机会;也有的为了个人利益或证明自己的成就而医治病人,因为医生是医『生』,不是医『死』,所以

『见死必救』!不过,这现象已获改善。

林:请问惠敏法师在做研究时,有没有发现佛教对心理痊愈与西方心理学之间的矛盾?

惠:西方谈身心灵,灵是一种超越的存在、追求;而佛教不认为有灵魂的存在,虽然抱不同看法,但都以病人为中心,为考量。比如让病人厘清宗教、信念、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个人间题,并引导他往正念的方向去思维,但不强求每人都要应固定模式。临终这段历程不单纯只是生理问题,还有心理、社会等等问题,所以把所有的意见整合起来,规划出最理想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另外,佛学的领域非常深广,和非佛学领域的人交流比较费时,比如和他们做研究,选出
《六祖坛经》、《圆觉经》、《阿弥陀经》、《心经》等几部与临终关怀有关的经典时,先得了解很多,再费很长时间跟他们沟通。而有趣的是,他们会发展出一套自己心目中的东西(众笑)。要让他们了解佛教其实蛮辛苦的。医学上的问题比较容易明了,遇到不定的症状,翻翻医学资料就懂了,但是若要从大藏经等经典找就不简单。虽然如此,有做总比没做好。

林:有些癌症病人修慈悲观而痊愈,法师有何看法?

惠:以宗教理念或修行的方法对身心疾病都会有所帮助。我们也提供病人一些方法,但指引时不能给一个绝对的答案保证。病人会好转有很多因素,传递佛法是让病人建立正确的见解,病情可能好也可能坏,但不管好坏,要晓得去做适当的处置或反应。能否治愈是因人而异的,每一种方法未必适合每个人,所以病情好转时不必太得意,病情恶化时也不要怨天尤人,或对佛法产生错误的见解。宗教师在与病人谈论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病人的个别情况。

林:生死学提倡自然死,请问曾医生怎麽看待安乐死?
曾:这是个大课题。人们认同安乐死,是因为对死亡的痛苦、恐惧。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态,但为什么我们会抗拒生命的常态、生命自然的发展?我发现,大部分人只想自己生病时安乐死,却不让生病的亲人安乐死。

安乐死是一种干预生命变化的行为,它会造成雪球效应:安乐死若是因为恐惧死亡及痛苦,抗拒生命自然死亡、抗拒生命不完美的部分而将之合法化,是不是接下来所有不完美的事都可以死亡来解决?癌症末期或其他痛苦的疾病是否就要安乐死?植物人也要吗?其牵涉的层面很大。

到底是积极的导致他人死亡,还是不予积极性的治疗,抑或撤除治疗?这种种问题就像师父说的:都不是单纯的赞成或反对,要看个别的情况,亦非一个人的决定,也要考量周遭人的感受。安乐死的合法化普遍接受必然会延伸很多问题,不能变成一个绝对的定律。生死学教育是一个正面的生死观,我们若能安乐生,就会有尊严死,活的时候安乐,观念都正确,人生最後一刻就可以善终。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曾广志:要先接纳情绪 看清痛苦就能放下  (2009-01-09)
  满亚法师与曾广志对谈:「绝境中的宝囊」讲座会  (2009-01-08)
  曾广志雪隆佛学讲座  (2008-01-13)
  灵观音亭13日讲座会 曾广志谈生活与修行  (2008-01-08)
  台湾惠敏法师率团访问广西桂林佛教协会(图文)  (2007-03-23)
  台湾惠敏法师率西莲净苑访问团参访祁东万福寺(图文)  (2007-03-21)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