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晃长老日前圆寂。他为人意诚心正,淡泊自然,志行高洁,在国内备受崇敬。现特约开谛法师书写有关他的印象记。
4月20日午后接到一通手机电话,“寂晃长老早上已在新加坡舍报圆寂了!”,当时听了有点错愕,感觉怎么会是这事!
我
最后一次见到长老是在2010年初,槟城华严寺清亮长老圆寂的葬礼上,当时长老除了身体虚弱一点外,精神却很好。这几年来就听说长老自2004年御下马来
西亚佛教总会主席重任后,身体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了。收到消息时,想到教界内长老又少了一人,顿时让人情有所触,心有所感!
长
老是佛教界耆德尊宿之一。我和长老的结识因缘虽不深,可从闻名到后来自己在马来西亚佛学院任教期间,在学院的一些接触与一些佛教场合见面乃至后来为了编辑
一本记录早期中国佛教前辈南来星马弘法的记事。在收集资料工作上,亲自到芙蓉妙应寺拜访及几次长老到槟城暂住时,座下的请益与长谈,逐步让我的感受到长老
不凡的一面;他时时不忘福建祖寺所受的陶冶与恩德;为人处事的善巧,有条不紊、八面玲珑与对后学学人的一些期许与勉励。
少年当家承担事务
这也许与长老早年在中国出家时,因时势动荡,民不聊生,山门所得供给有限,师却年纪轻轻就能以独当一面的“少年当家”身分来承担寺院一切内外事务。长老南来后在教界为人举止稳重,应付大小事外,办事面面俱到;这都与他少年时的历练有密切的影响。
长
老出生于1920年中国福建省莆田市城厢二大家族之一的黄姓家族。1932年12岁礼囊山慈寿禅寺上妙下喜为师。16岁时受常住大众推举,出任副寺,代理
监院职。凡寺内外交及财政等问题,均负全责。自初出家学习经典,自强不息,演唱梵呗。二十来岁时,竟成为莆仙一带有名主忏法师,缁素号称其为“道场王”。
师也酷爱书法,笔法秀中有劲,后来不断更臻炉火纯青,自成一体,各种字体兼善,所书的“榜疏”与主忏同时扬名,为当时莆田教界善于书法之佼佼者。
行医利人度生
中
年南渡至马来亚受马六甲青云亭金星法师器识,聘为青云亭佛事部主任。经七年所积钵资,悉数汇归福建莆田一带,资助僧尼道粮与衣物。1959年辞去青云亭一
职,前往吉隆坡马华医药学院念中医和针灸,其精进求知之毅力,实非常人可比。经过四年毕业,一年临床实习。回甲州青云亭开设佛济所。1965年与佛总热心
公益大德共同创办佛总槟威赠医施药所。1970年协助雪兰莪州佛教分会创办雪州佛教施诊所。过后,长老返甲自开诊所。在森美兰拉坑花园兴建妙应寺,自创佛
济诊所,行医以利人度生为目的,并从中积极推动佛教事业。
1980年组织森美兰州佛教分会。1995年,师75岁。受委任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第三任主席。不仅为大马佛教领袖,化缘广被,身兼教内外重任及兼任的社会利生慈善团体首领,名目不可胜记。
长
老在马来西亚三、四十年来,悬壶济世,关心佛教推展医疗、慈善事业,以各种善巧方便宣扬佛法,疗众生身心之疾;长老一生,刻苦自励,自奉甚俭,而待人十分
宽厚,时时不忘广修福慧,广结善缘,尤其对其家乡莆田祖庭囊山寺,更有着一份血浓于水、饮水思源的心情。长老常怀感激、报恩之美德,可以从近几十年来,汇
资与致力振兴大陆的家乡大小寺宇,更多次专程回故乡,向人民政府呈文并与有关方面洽谈讨回多座寺宇,规划重建修复事宜。
有幸与长老短暂相处
我第一次真正认识长老,记得是在有一年长老出席佛青在彭亨州主催的一场全国性《佛法满人间》弘法活动的推展礼上,后学被邀为主讲而有幸与长老短暂相处,当夜老少一席长谈,天南地北,从长老的少年经历至南来后的点滴,教界内外到对后学学人的勉励。长老的谆谆告诫,犹如昨日。
在
与长老几次的私下请益与长谈中,多少理解到老人毕生意诚心正,淡泊自然,志行高洁,其道德涵养更非泛泛者可比;一心为法的可贵精神,为佛教事业付出了重大
的精力,作出了不朽的奉献,其对慈善救济与佛教教育方面更是关怀备至。他的遗志不外是希望佛教能得社会大众的一份肯定与接引更多年轻一代入佛门,延续佛教
慧命。
感叹!如今斯人已逝,身为后学也唯有以此一篇拓文简述其生平德行,来舒展对长老的一点感受!同时,祝愿长老可以乘本愿力,再来化众。
-1920年诞生于中国福建。
-12岁时披剃出家。
-42岁时,到马六甲青云亭任佛事部主任。
-1970年组织森佛教分会。
-1995年至2004年担任连续担任马佛总三届全国主席。曾担任世界华僧会副会长、世界僧伽总会马来西亚总会长、四大宗教咨询理事会副主席。
-4月20日在新加坡伊丽沙白医院因病圆寂,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