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忏悔的方式很多,大体上可分为「事忏」与「理忏」。
所谓「事忏」,即是指于事相上或以身体礼拜瞻敬佛菩萨圣像,口赞诵诸佛圣德,意念观想圣容,或随着忏文入观、反省检讨……,以身口意三业恳切地忏悔过去及现在所造的罪业,此即为「事忏」。
《佛名经》言:「夫欲礼忏,必须先敬三宝。……若能归向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能令行者,离生死苦、得解脱乐。」行者欲行事忏,首先应当斋戒沐浴、洁净自身,并以香、花、灯、烛等物供养三宝,藉此引发对三宝的敬慎之心。其次,于佛菩萨前虔诚礼拜,随着瞻仰佛菩萨庄严圆满的圣容身仪,观想诸佛菩萨誓愿拔济众生大慈大悲,如此藉由三宝的慈悲、清净、光明,而激发生起殷重惭愧之心,竭诚忏悔己身过恶,誓不再造,并且请佛菩萨为自己的忏悔做证明,因此而使自己心地也得以回复清净光明。忏悔之后,更要发大愿心,学习佛菩萨的愿行,令众生皆能离苦得乐;不仅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从今以后不再毁犯众生,更进一步愿代众生忏悔,并发愿弘扬正法,广度众生同入菩提之路,尽未来际无有疲厌。如此念念至诚,有忏悔、有愿行,就能感得三宝慈光加被,而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三国时代,吴王孙皓不信正法,经常想藉机毁寺灭佛。一日,其园丁在花园掘得一尊佛像,便将佛像呈给孙皓。孙皓一时心起恶念,遂将佛像弃置于污臭之处,以粪尿淋灌佛像头顶,并与大臣们拍手大笑,以此为乐。倏忽间,孙皓莫名其妙地全身肿胀,下体剧痛,呼天喊地,痛得在地上翻滚,群医束手无策。太史为他占卜之后,知是犯了大神所致,孙皓于是派大臣到全国各个神庙祷告祈求,但仍然无法痊愈。此时,有一位虔信佛法的宫女向他谏言:「陛下为什么不向佛菩萨求福呢?」孙皓即令宫女将先前亵渎的佛像,用香汤清洗之后,迎置殿上,至诚焚香礼拜,发露忏悔;并请当时的高僧康僧会入宫,为他宣说罪福之理。孙皓聆听甘露法要之后,顿时心开意解,因而求受五戒,其恶疾竟不药而愈!自此,孙皓痛改前非,发心修建佛寺庙宇,并恭请康僧会入宫说法,大臣们也因而开始崇信佛法。
《念佛三昧宝王论》云:「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至诚发露忏悔,就能回复清净;这念心清净了,就能与佛菩萨清净的法界相感应,或得身心舒泰,或见佛菩萨圣像现前,这些都是因为心地虔敬、清净所得的感应。《六祖坛经》云:「能净即释迦」、「慈悲即是观音」只要心存忏悔,知过能改,更发愿学习佛菩萨的慈悲、平等,就能灭罪消愆,处处与佛同在。
于自由时报90.05.01(二)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