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竺摩长老 > 佛学问答集一
廿、三答颜心静居士七则
作者:竺摩长老 发布时间:2007-12-09 来源:佛学问答集一  点击:

    问一:我们中国的佛经,与暹罗比丘所念的佛经,为什么不同呢?而锡兰和暹罗比丘所念的又是相同的呢?
    答一:今世各国的佛经,都源流於印度。古代印度的文字,有梵文和巴利文二种。梵文是韵雅文,近於中国的古文;巴利文是俗语文,近於中国的白话文。由印度北传於中国、朝鲜、日本等的佛经,多属梵文系的大乘佛经;由印度南传於锡兰、缅甸、暹罗,及南洋群岛的佛经,多属巴利文系的小乘佛经。故不但文字有异,即念起来的声音亦不相同;但有些经义却是相同的,如锡僧暹僧所念之三归五戒等经,与中国比丘所念的三归五戒是一样的。

    问二:有些人说,要有钱拿去庙堂里,才可以出家;如果没有钱,不是不可以出家吗?
    答二:世间的事,样样非钱不行,唯有出家,可用钱、亦可以不用钱的。但亦有分别,如果是年青出家,动机纯正,真实为学佛而出家的,那在寺庙里不但不要你的钱,而且还要给你钱作费用和栽培你哩;但如果是半路出家,出家的动机又不纯正,是想依赖佛门来过安闲生活的,那在你必须带些钱出家,一面可以帮忙庙堂的公家,一面亦作自己的费用。这也是公道的,不然,你想     

    问一:什么是「一切菩萨出离门」?
    答一:出离门,是指出离生死、证入涅盘的法门。佛地论卷五云:「言出离者,即是涅盘」。修六度行,是一切菩萨出离生死证入涅盘的主要法门。此外各经所说内容有不同,看你所看的是什么经,上文所说的什么法,便指这种法门。

    问二:什么是「金刚道后异熟空」?
    答二:「金刚道」与「异熟」,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但有联系性,即是不到金刚道后,异熟不空,要空异熟果,必在金刚道后。异熟,是指异熟果报的身体。我们这个身体,唯识学上叫做「异熟果」或「异熟总报体」,亦即是第八识,以此识从过去世来,便能含藏一切诸法的种子,由之成熟现时诸根诸识之果报身体。其义有: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变异而熟的三种。重在说明吾人过去所做之因,有善业性和恶业性,而今所感得之果报身体,唯是非善非恶的「无记性」,这果体乃异於因之性质而成熟的(异类而熟),故叫做异熟果。我们这异时而熟、异类而熟、变异而熟的身体,行者要到金刚道后(等觉后心 ),修得坚固的金刚喻定,穷破根本无明,圆见法身理性,那时惑空情尽,业识果体亦亡。故八识规矩颂谓:「金刚道后异熟空」,那时阿赖耶识转为无垢 净识,大圆镜智,普照十方尘刹,学佛能事,到此已毕。 

    问三:同一真如之理,如何「在有情分中名为佛性,在无情分中称为法性」呢? 
    答三:佛所觉悟之真理,叫做真如。这真如理,普遍平等,一切诸法,情与非情,皆具此真如理性;而在有情识有生命物中。指人格性言,叫做佛性。所谓佛性,即由人性扩充,而成佛性;反之,此理性在无情识无生命物中,故 谓之法性。此乃就生佛不同立场而说,同一理性,而有佛性法性之别,是相对 相待的境界;若修学程度进至绝对绝待之时,则境智双亡,物我一如,那时连 真如之名亦无从安立,自然也无什么佛性法性的分别了。

    问四:何谓六结? 
    答四:结是佛学的术语,是结集生死,或被烦恼所系缚不得解脱,名之为结。经中有三结(我见结、戒取结、疑结),五结(贪、恚、慢、嫉、悭),或九结,皆指六根本烦恼等恶法。今问六结,末注明出处,想系楞严经中所说 的六结,为动、静、根、觉、空、灭。乃从六根而起的幻觉,没有实性的。佛在楞严会上为说明六根虚妄的道理,尝把「劫波罗天」所奉给他的华巾,绾了 六绾,绾成六结。巾本一体,因绾成六。喻如六根同源,因妄成异,若解其妄 ,真亦不立。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六解一亦亡」,即六结若 解,一巾亦不能立,盖一乃对六而言,六既亡失,一从何立呢。亦如六根中若 有一根修得解脱,六根也俱解脱了。如观音菩萨在六根中,选择耳根来修行,依耳根来做内省入流的工夫,终至回光返照,入流亡所,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证入圆通,得大解脱,什么生死结、烦恼结都解除了。 

    问五:皈依三宝者,将来百年归去,皈依证书及念珠,应如何处置才对? 
    答五:随俗而说,可有两个办法处置:一、百年归去之时,可随亡者烧毁带去;二、亦可保留下来,留下手泽为后世儿孙的纪念品,同时使子孙们知道 祖宗上代是佛教徒,有所警惕。若论真理,佛法真修,不在形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必多费口舌笔墨了。

    问六:法华三昧忏仪第十明坐禅实相正观法中说:「云何名正观?如菩萨法,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一切法空如实相,是名正观」。何谓「结使」和 「使海」? 
    答六:结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结缠生死不得解脱。经中有「十使烦恼」。乃从六种根本烦恼中开出,以贪、嗔、痴、慢、疑为五钝使,以不正见中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以其执见猛利,牢难可破。菩萨正观诸法缘起性空,虽日日在烦恼中,而不为烦恼所恼,才能 於生死苦海的烦恼泥淖中,和光同尘,教化众生,故「不断见使」;若断了结使烦恼,即为自己个人的享乐,取证涅盘,就失去做种种福利社会事业的妙用 了。同时菩萨修养功深,虽处生死,而又不同结使缠缚的凡夫,深沦烦恼海中,为烦恼所恼,不能解脱,故说他「不住使海」言众生烦恼结使之多,犹如大 海也。这因菩萨能正观诸法实相,性空无相,无生死可住,故能解脱自性烦恼;同时知涅盘性空,不住涅盘,故他又能入生死海,济度众生,做大佛事。菩 萨既不住生死,又不住涅盘,究竟住在那里呢?经中是说:「无住而住,住於 中道」。所谓中道,就是非生死非涅盘之法,亦是即生死、即涅盘之法。此法 甚深微妙,难可通达,唯可从正观──正智观察思惟而体验到它是什么,非文字语言所能具体的形容或表达得出的。佛法注重实行,就是要人自己体验到,才是真的。 

    问七:怎样叫做「观一切法空」呢? 
    答七:法华忏仪云:「行者当谛观现在一念妄心,随所缘境。如此之心, 为因心故心?为不因心故心?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为在三世?为在内、外、中间有何足迹」?这是以正智正观诸法性空,了知妄心本自无体,不过是因外面的妄境现前,对之而起妄心而已。故从心因心而 起,或不因心,亦因心亦不因心,非因心非不因心,而起的四生推求,及从过未 现在的三世中推求,内外中间的三法中推求,都是觅心了不可得,始知心从缘 起,其性本空,了无足迹。即经所谓:「心本无心,因境而有」。心是万法生 起的总枢纽,心既是空,万法皆妄,故说「观一切法空,是名正观」。修养佛 法的行者,用这正智,正观法空,不於诸法中妄起分别,执著人我是非之见,颠倒黑白,造诸恶业,这便是正观一切法空所生的殊胜的利益。庙堂养了许多坐食安闲的老太爷做什么呢?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四十二、答柔佛丘文豪居士九则  (2007-12-09)
  四十一、答丁州赵志城居士一则  (2007-12-09)
  四十、答彭亨李达居士一则  (2007-12-09)
  卅九、答缅甸张心道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八、答峇株黄文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七、答柔佛黄文耀居士八则  (2007-12-09)
  卅六、答婆罗洲郭心娴居士五则  (2007-12-09)
  卅五、七答丹戎马林心静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四、答雪州陈松泉居士二则  (2007-12-09)
  卅三、六答丹戎马林颜居士四则  (2007-12-09)
  卅二、答星洲刘心兰仁者四则  (2007-12-09)
  卅一、答星洲刘心光居士七则  (2007-12-09)
  卅、五答丹戎马林颜心静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九、答丹戎何心平居士一则  (2007-12-09)
  廿八、答新加坡黄心重居士八则  (2007-12-09)
  廿七、答峇株巴辖周文成居士五则  (2007-12-09)
  廿六、再答陈达成居士二则  (2007-12-09)
  廿五、答新加坡陈达成居士四则  (2007-12-09)
  廿四、答怡保徐向前君八则  (2007-12-09)
  廿三、再答玉容居士一则  (2007-12-09)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