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一个人到什么程度才可攻读佛学呢?
答一:一个人到什么程度攻读佛学,并没有呆板的规定,有些在佛教学校读书的小孩子,三、四年级就开始读佛学课本了。大人要专攻读佛学,宜在高中程度,而初中开始也是可以的。
问二:出家应具何种条件?什么办法才能保持长久的决心,不使之半途而退?是不是佛理认识深了就不会退转?
答二:认识佛理深刻,学佛不会退转,是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认识而起修行,真的体验到佛法的好处(如见佛、见法、灭罪、消灾等),为人生所必需,为人生最好的归宿,那时深信坚固,犹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就有进无退了。
问三:某居士皈依某法师,是否属於因缘呢?
答三:某居士皈依某法师,自然可算因缘之一,因「佛门广大,无缘不入」,就是佛吧,与佛没有缘份的众生,佛也度他不到的。印度历史上如提婆达多,城东老母等都是佛不能度的,各人的业力缘力不同,自有如此距离,不是佛不肯度人或无力度人也。
问四:佛法好谈「无我」,既然已经无我了,岂不是可以去作坏事也没有罪了吗?就是有罪吧,既然无我,还有谁在受罪,不是等於没有了罪吗?
答四:因为人们执有实我的存在,为了私我肥我,所以去做坏事造业;如果已经修证到无我的境地,像佛菩萨那样,那里还会再去做坏事。佛法说无我,是因世间诸法,因缘所生,虚妄不实,所以无有实我;可是这虚妄之我的假相还是有的,因此他所做的虚妄罪业,还是要受虚妄的恶报。因果经所谓「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即使你修证到阿罗汉果,只要有身体存在,宿业未亡,还须还债。迦旃延为道亡躯,富楼那说法被害,都是这个道理;「佛有十恼,亦不离此因果关系。」维摩经佛国品中说:「诸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这也是阐明在缘起诸法中,虽是无我无受,而虚妄造业,虚妄受报的事还是免不了的。
问五:修证到无我的境界,像佛菩萨那样,就不会再做坏事;既然无我不会再做坏事,自然也不会再做好事了;那么佛菩萨为何又要去化度众生,广修善事呢?
答五:这道理与虚妄造业,虚妄受报的道理一样,一切诸法虽然缘起性空,无我可得,而幻相还有,幻化之事不无,故诸佛及大乘菩萨还要为福利众生,广修净业;不然,就如小乘声闻(罗汉),枯寂於空,不起作用,止於「死水不藏龙」的境界。说到这里,须知无我是有「人无我」和「法无我」;小乘无我,是人无我,因他於诸苦法上生大怖畏,故求无我,厌有取空,住於空寂之中,不起度生利物的胜用;大乘菩萨则不但知人无我,亦知法无我,了达诸法性空,毫无足畏,故能於苦空无常无我的诸法之中,起大胜用,为利众生,作诸善事,如龙藏大海,活泼天机。佛经中说诸佛菩萨,「建水月道场,作空花佛事,说如幻法门,度如梦众生。」这便是虽然无我,而不妨为利益众生,方便广作善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