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日本诞生了一批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经营者,其中最负盛名者是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与稻盛和夫,他们被人称为“经营四圣”。四圣之中,稻盛和夫的年龄最小,但他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京瓷和KDDI。与其他企业家不一样的是,稻盛和夫不但积极参与教育和社会慈善事业,而且在其晚年皈依佛门。世界上的企业家多得数不清,相信佛教的企业家也不少,然而功成名就后出家变为佛教居士者屈指可数。人们不仅由此联想到民国初年著名学者李叔同,他以名扬海内的文化学者身份和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造诣,转身成为佛教界的弘一大师。斯人已去,惟有“长亭外,古道边”的《送别》一曲,留下了袅袅余音。可与弘一大师相媲美的,就是稻盛和夫,他至今仍在热心传道,以直白浅显的《活法》,给人们诉说人生的真谛和企业的追求。仅从企业家到佛教徒的这一变化,就值得学界追踪他的心路历程。
早期的坎坷
1932年1月21日,稻盛和夫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的药师町(现城西町)。这里紧靠城山。对鹿儿岛人来说,城山是一个令人伤心的地方。明治维新时期,鹿儿岛隶属于萨摩藩,是倒幕运动的发起地之一。在这一历史大变局中,西乡隆盛、木户校允和大久保利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被后人称为“明治三杰”。西乡隆盛后来参与西南战役,1877年9月24日,在城山兵败身亡,人称“最后的武士”。在明治时期的诸位英杰中,西乡隆盛最具传奇色彩并且格外受人们敬重,他的故事在一代代鹿儿岛人中口耳相传,成为稻盛最尊敬的历史人物。
稻盛和夫一家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人,父亲为人谨小慎微,从不借债,母亲性格开朗,容易感情用事。在家中,稻盛和夫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1938年,稻盛和夫进入当地的西田小学学习,由于淘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却颇有领导天赋,成为孩子王,时常将孩子们分成两拨,模拟打仗游戏。此时他逐渐意识到,“不能光靠蛮力,气势、魄力也很重要”。
年龄虽小,但是稻盛和夫却具备了朦胧的正义感。他不仅照顾羸弱的伙伴,而且不畏权威,敢于顶撞偏心眼儿的老师,虽然曾为此吃过几记老拳,但依然坚持己见,绝不改口。稻盛和夫的行为得到了父亲的默许,但老师却更加不喜欢他,时常对他说:“像你这样的,肯定考不上一中(鹿儿岛第一中学)。不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内部评定,都不可能合格。”1944年,稻盛和夫从西田小学毕业,不幸的是,老师的话果然应验了。
祸不单行,在战时的艰难岁月里,稻盛和夫的叔叔和婶婶染上了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是生是死就看各人的运气了。叔叔婶婶的患病,给稻盛和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尽管他非常小心,尽量避免接触病人,却未能逃脱被感染的命运。两位叔父、一位婶母的死亡,外人关于稻盛家是“结核病窝”的称谓,都给这位少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可以想象到,稻盛和夫开始咳血时,他内心蒙受着巨大的阴影。让稻盛和夫不解的是,不顾个人安危照料病人的父亲和哥哥,整天同病人接触却没有患病。邻居借给病中的稻盛和夫一本书,即谷口雅春的《生命的实相》。虽然似懂非懂,但其中的一句话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内心有个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病中的阅读,印象格外深刻。直到晚年,稻盛和夫还用这句话来解释“相由心生”,认为自己是大病初愈后悟到了人生真谛。然而,当时13岁的稻盛和夫,极有可能不明白这么深奥的道理,顶多可以说由此启发他打开了思考的阀门。很多名人的回忆,往往会产生某种认识上的“倒推”现象,不可不察。
1944年,战争中的日本败相已露,美国空军已能够直接轰炸日本本土。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在“空中堡垒”B-29的轰炸下,东京、名古屋等大城市首当其冲,偏远的鹿儿岛也未能幸免。1945年8月13日,稻盛和夫家的房子因轰炸而尽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躲避轰炸、四处逃命的过程中,稻盛的肺结核居然奇迹般痊愈了。病愈后,稻盛再次报考一中,然而再次落榜。在小学班主任土井老师的帮助下,最终他考入了私立鹿儿岛中学就读。
在鹿儿岛中学,稻盛和夫的孩子王作风依旧,学习成绩马马虎虎,打架的事情却频频发生,为此,他没少挨老师的批评。稻盛的中学时代,正值日本战败,国内一片混乱之际,人们居无定所,生计艰难。在这种情况下,1948年稻盛中学毕业,父亲要求他停止学习,工作赚钱以补贴家用。然而,他却坚持要读完高中再工作。此时,稻盛已经逐渐明白事理,在高中学习之余,他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干活,推销盛放糕点的纸袋,升入高中三年级之后,面对课业负担加重和升学的压力,他才将纸袋生意交由哥哥管理。
刚升入高中时,稻盛和夫的成绩只能算中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努力,慢慢上升到年级前十名,到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年级前三四名了。由于患过肺结核,所以他希望到大学学习医药知识,但他的父亲不同意他继续读书。1951年,在辛岛政雄老师的说服下,他的父亲终于同意稻盛和夫报考大阪大学医学系。然而,他又落榜了。出于无奈,他只得再报考县立鹿儿岛大学。经历了一番周折后,稻盛考入鹿儿岛大学工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学习与药物有关的有机化学。
进入大学之后,稻盛和夫在学习之余不忘锻炼身体,由于“空手道非常适合于贫穷学生,只要备一件空手道服就行了,而且这是一种徒手竞技,不需要任何器械”。于是,稻盛加入学校的空手道俱乐部,练出了一副好身手。另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还打工养活自己。在为百货商店打工做巡夜警卫时,他萌发了朦胧的爱情,恋上了一位女营业员。然而,当稻盛向对方表白之后,得到的答复却是“我马上要嫁到东京去了”。在恋爱上,稻盛也是从挫折开始的。
到了大学四年级,稻盛和夫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从日本大量订货,带动了日本经济复苏。然而,此时是1954年,朝鲜已经停战,美国在日本的订货急剧减少,日本经济形势日益艰难,而1955-1957年的“神武景气”尚未出现,所以,1954年是日本战后经济的低谷。稻盛四处找工作,却一无所获。当时日本的就业市场,走后门拉关系的风气非常严重,公司招工不看能力而看关系,推崇名牌大学而排斥地方新办学校。而且稻盛的运气也确实太差,买彩票,前后的号码都中奖,就是他的中不了。对此,年轻气盛的稻盛曾经异常愤慨,他对自己的空手道功夫颇为自信,走投无路之下,他想去当帮派打手。“这个社会怎么如此不公平。反正找不到一个正经的工作,索性就去当一个文化流氓。重仁义的黑社会要比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好上百倍。”于是,他鬼使神差般走到了位于闹市区的帮派事务所门前。然而,考虑到自己的家境以及五个弟妹,他在帮派事务所门口徘徊许久,终于没有跨出这一步。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大学的竹下老师推荐下,稻盛和夫最终被京都的松风工业公司内定录用。松风公司生产绝缘子等陶瓷制品,属于无机化学领域,同稻盛学的有机化学不是一回事。为了弥补知识上的欠缺,他师从岛田欣二教授,利用剩下的半年时间潜心钻研陶瓷知识,并撰写了与陶瓷有关的专门研究黏土的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稻盛的论文得到内野正夫教授的赞赏。后来,稻盛在自传中写道:“因为这样一种缘分,在我创办公司之后,还经常去向他讨教,他也成为我终生的恩师。”
在稻盛和夫求职时,只要能找到接收企业就谢天谢地,他根本不可能计较公司好坏。等到进入松风公司之后才发现,这家公司管理混乱,矛盾众多,内讧不断,设备破旧不堪,常常发不出工资。脏乱的宿舍,令年轻的稻盛目瞪口呆。“这是一间又旧又破的房子,里面全是稻草屑,连榻榻米都没有,不得已赶忙去买来席子,用钉子钉在地板上。”当地人开玩笑说,在这家公司谋生是讨不上老婆的。松风公司的破败状态,令稻盛在内的五名大学生心灰意冷,很快就有三名大学生另谋他就,稻盛同另外一名刚来的大学生也有意辞职,他们两人向日本自卫队的干部预备学校递交了报名表,并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然而,稻盛写信向家人索取自卫队入学所需的户籍副本却迟迟得不到回音,因此,他最终没能跳槽。最后,只有稻盛一个人留在了松风工业。
世道艰难,家境贫寒,幼年得病,考试落榜,恋爱遭拒,工作难觅,跳槽不成,稻盛和夫的早年可谓坎坷多难。然而,坎坷的经历磨炼了他,他不甘心,要去追寻自己的未来和梦想。虽然这时候的稻盛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是,多次失败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强,既然没有了退路,那么就尽力干好现在的工作。从此,稻盛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从技术人员到企业家
其他大学生从松风公司辞职后,稻盛和夫将心思全部转移到工作上。他的职业是在公司制造部研究开发弱电陶瓷。面对种种不如意之事,他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抱怨工作条件,将被褥、锅碗瓢盆一股脑儿搬到公司的实验室。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得到了理想的实验结果,并因此得到上司的赏识。由此,他体会到了勤奋工作的乐趣,更加潜心研究,并做出了更多的成果。后来,稻盛回顾这一段经历时,他认为转机在于心态的转变。“虽然一个人被遗弃在公司里,但当我改变了心态之后,我的人生迎来了转机,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段经历,成为稻盛和夫“以心为本”经营哲学的萌芽。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刚刚起步,各种技术都依靠国外公司。当时松下公司生产的电视机,其核心的电子枪绝缘瓷质部件以及U型绝缘体,不得不从荷兰飞利浦公司进口。当时的日本企业,也在处处追求自主知识产权。为了实现国产化,松下公司要求松风工业进行这方面的研发。稻盛和夫提出采用镁橄榄石瓷,这种瓷介质损耗低,随频率的变化小,体积电阻高,是高频绝缘材料的首选,但是如何成型是工艺难点。在一年的时间里,稻盛日思夜想,始终无法攻克镁橄榄石瓷成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然而,就在他为这一问题寝食难安时,无意中受到黏在鞋上的松香启发,灵感一动,以松香为成型黏合剂,最终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镁橄榄石瓷的研发成功,使松风公司的经营渐有起色。意想不到的是,此时工会组织员工罢工,要求公司提高工资。稻盛和夫认为,罢工不仅不能提高员工工资,反而会因为生产停顿而丧失松下公司的订单,可能导致经营刚有好转的公司陷入破产境地,使员工丧失收入来源。因此,稻盛同所在的特瓷课全体人员一致决定不参加罢工。由于工会组织的纠察队封锁了公司大门,所以稻盛让特瓷课的女员工须永朝子每天早晨到工厂的后墙外等着,他把包装好的产品悄悄扔出去,再由须永交付客户。稻盛和夫因为公然破坏罢工,被工会骂为“公司的走狗”,但他却以自己的努力,使公司的生产得以维持。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检验,稻盛日益坚信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是正确的。一次,在与内野正夫教授的好友吉田源三交谈后,吉田对他说:“稻盛,你虽然这么年轻,但是你有明确的哲学。”自此,他不断坚持并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最终将其传播到了全世界。
虽然稻盛和夫已经成为松风公司的技术骨干,并由于他的贡献而被提拔为特瓷课主任,甚至还有一家巴基斯坦的公司想来挖角,然而,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新上任的公司社长是个银行出身的技术外行,撤换了原来非常信任稻盛的技术部长青山政次,新任的技术部长对稻盛横挑鼻子竖挑眼,当承接日立公司的真空管研制遇到难题时,技术部长中途换人,不要稻盛继续研制了。稻盛一怒之下提出辞职,这一决定得到了特瓷课6位下属以及老上司青山政次的拥护,他们也纷纷从松风公司辞职,开始筹备创业。
在松风公司,由于稻盛和夫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于工作,所以个人生活一塌糊涂。不知从何时起,他实验室的桌子上总是定时出现一盒便当,由于忙于工作,他无暇多问,只管享用。后来才知道,这是罢工时每天站在后墙外的那名女员工须永给他做的,这种无声的关怀感动了稻盛,慢慢地两人走到了一起。就在稻盛从松风公司辞职的第二天,他同须永朝子结婚了。两人的婚礼在京都东山蹴上的一处公共场所举行,只备有一点咖啡和面包,极为简朴。婚后,稻盛全力投入新公司的筹办工作,一天晚上,8名创业者在稻盛的住处谈起即将成立的新公司时,无不激动万分,稻盛提议:“为了不忘今天,让我们以血印盟誓!”誓词如下:“我们团结一心,必将成就为社会、为世人的事业,以此血印为证。”稻盛和夫带头签名,并割破小指,在誓词上按下了血印。
1959年4月1日,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在京都市中京区西之京原町101番地正式成立。作为一个注册资金仅300万日元,只有28名员工,而且还是借用别人地盘举行成立仪式的小公司,稻盛和夫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是借宫木电机的仓库成立了公司,但是我们一定会成为原町第一的公司。成为原町第一之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西之京第一。成为西之京第一之后,就要成为中京区第一。然后就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最终是世界第一。”虽然提出了宏伟的目标,但万事开头难,稻盛并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更不懂得如何经营企业,他能做的就是与员工们同甘共苦,拼命工作。此时,稻盛身兼多任,既是管理者,又是技术员,还要到各厂家争取订单。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旦决策失误,这家小企业就有倾覆的危险,对此,稻盛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决策的准则和出发点,简单说,就是以小时候家长和老师教导的信条为准则经营企业,如诚实、善良、勤劳、乐于助人等。稻盛认为,正因为认真践行这些简单的理念,才确保了京瓷日后的成功。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京都陶瓷第一年实现销售额2600万日元,净利润达到300万日元。虽然实现盈利,但此时稻盛仍然延续着技术员的惯性思维,认为创办公司的目的就是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发扬光大。1961年,京都陶瓷的几名年轻员工要求稻盛给予其生活保障,并定期加薪,否则他们将一起辞职。经过艰难交涉,这一纠纷终于化解。此事使稻盛认识到,企业并非实现他个人梦想的工具,而是员工及其家人的生存保障,同时,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企业应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深思之后,稻盛制定了京都陶瓷的经营理念:“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经营理念的确立,使稻盛与京都陶瓷的全体员工有了轮廓性的公司使命和目的。
由于京都陶瓷仅仅是一家作坊式小工厂,只能接其他大企业不能做或者不愿做的订单。对接到的订单,稻盛总是满口答应,并保证在交货期限前完成任务。然而,大企业拥有优良的设备和一流的人才,它们不能完成的任务,对京都陶瓷是技术能力上的严峻考验;它们不愿做的任务,则是经营和管理上的严峻考验。对此,稻盛下决心开创出自己的优势。缺设备时,稻盛就去借;白天没时间,他就晚上做研究。总之,为了完成订单,他几乎不惜任何代价。随着时间流逝,京都陶瓷树立起了自己的口碑,订单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日本有句俗话:中小企业是脓包,变大就破。规模变大之后面临的管理问题,是全世界各类组织共同的难题。欧美的管理者通过加强控制、划分职能、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完善组织结构等手段,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技术员出身的稻盛和夫,开始并不懂得如何经营大企业,更不可能了解到欧美公司的事业部制,然而,他从《西游记》中孙悟空分身的故事得到灵感,将规模逐渐变大的企业划分成一个个小的“阿米巴”,各阿米巴独自核算,独自决定经营政策,从而形成独特的组织创新。这种阿米巴组织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克服了大型组织的官僚化倾向,保持了小型机构的灵活性和成员热情;二是能锻炼基层组织的领导人,为整个组织提供后备人才队伍。通过实行阿米巴经营,京都陶瓷克服了发展瓶颈。从此,京都陶瓷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起飞,各个企业纷纷到美国开拓市场,京都陶瓷也不例外。它首先在靠近硅谷的桑尼维尔(Sunnyvale)设立了办事处,积极拓展同英特尔、IBM等高科技公司的市场关系。1966年,IBM公司决定从京都陶瓷订购2500万个用于IC的氧化铝基板。当时的IBM公司,是全球电脑行业的龙头老大,虽然IBM的要求“出奇的严格”,但稻盛认为:“这是让我们公司的技术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绝好时机,没有比这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了。这一基板将会被使用在IBM的畅销商品——大型通用电脑‘System/360’中。如此重要的战略商品的心脏部位不是采用有实际业绩的卢臣泰(Rosenthal,创始于1879年的德国陶瓷名牌)或德固赛(Evonik Degussa,德国的特种化工公司),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日本一家中小企业,这会让我们自豪不已。”
事实证实了稻盛的预见。研发过程中,他同员工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做梦都在试制样品,走投无路时甚至向老天爷祈祷。接到订单7个月之后,京都陶瓷终于收到了IBM的合格通知,这一消息立即在日本国内电子电器制造商中不胫而走,被称为“京瓷基板神话”。1968年,因为在高科技陶瓷研究领域的不断创新,京都陶瓷获得第一届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奖,奖金为100万日元。几年后,谈及这笔钱的用途时,多数企业都将之用于研发,稻盛和夫却说:“过去我一直承诺,如果得了奖就犒劳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所以这次的奖金都被我们喝光了。”
名气打出去了,订单源源而来,京都陶瓷一路高歌猛进,1971年10月,京瓷在大阪证券交易所第二市场部和京都证券交易所上市,400日元的公募价格,开盘价即达到了590日元,当天成交80万股。1972年,京瓷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二市场部上市。两年之后,京瓷股票在大阪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同时跃升至第一市场部。由于京都陶瓷迅速发展,1975年9月,以2990日元的股价一举超越井深大和盛田昭夫领导的索尼公司,成为日本国内股价最高的公司。此后,京瓷在稻盛的领导下,不断开展多元化经营,进入珠宝、医疗器械、太阳能、切削工具、打印机、相机等领域,并成功跻身于世界五百强之列。开拓、创业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此时的京瓷,已然基本上实现了创业之初稻盛定下的目标。
二次创业
由于业务原因,稻盛和夫经常到美国出差,令他感受颇深的是,美国国内的通讯费用低廉,日本无法企及。稻盛认为,造成日本国民通讯费用高昂的直接原因在于政府垄断的管理体制。80年代初,日本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1982年召开的第二次临时行政调查会提出,国营的铁路、电信等领域应实现民营化,从而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经济进入“滞涨”时期,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形势下,以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新古典经济学为指导,美国的里根总统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掀起了一股民营化潮流,试图矫正二战之后积弊日多的国家干预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刺激经济活力,增强国家竞争力。所以,日本政府此时决定开放国营领域,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这一国际潮流。
在日本,通信领域一直由日本电信电话公社(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简称电电公社或NTT)独家垄断,政府做出民营化的决策时,NTT的年销售额超过4万亿日元,员工人数超过33万人。由于NTT的实力过于强大,虽然日本政府有意打破垄断体制,但一时竟无人敢于正面挑战NTT的垄断地位。在这种形势下,稻盛和夫决定出面为降低日本国民的通讯费而奋斗。
在当时的情况下,稻盛和夫面临着很多几乎不可能逾越的限制。同NTT相比,当时京瓷的年销售额仅2200亿日元,员工人数为11000人。用稻盛本人的话来说,同NTT相比,京瓷“如同是大象面前的蚂蚁”。另外,稻盛的专业是化学,京瓷的主业是陶瓷,对通信技术几乎一窍不通。更要命的是,进入通信领域的前提是必须进行线路和基站建设,然而要让竞争对手同意在自己的领域内铺设线路,无异于虎口拔牙。此时的稻盛,“就像是风车面前手握一根长矛的堂吉诃德”。
纵然面临上述种种不利条件,但稻盛和夫经反复思考,认为自己的决策没有掺杂任何私心,完全是为了降低国民的通讯费而努力。于是,他毅然于1984年同索尼、三菱商事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第二电电企画(Daini-Denden Planning Company),并自任会长。1985年改为第二电电公司(DDI,Daini Denden Inc.)。该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区区20名员工。在成立酒会上,稻盛和夫抚今追昔,致辞道:“日本的电气通信事业自明治时期以来,一直是一项国营事业。如今,电电公社进行了民营化改革,通信领域得以放开,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巨大转变期。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为国民大众降低日本的通讯费。我会不惜我仅有的一次人生,不惜我自己的生命使这项事业取得成功。”
万事开头难。大致而言,DDI面临三个不利条件:资金、人才、线路。由于获得索尼、三菱商事等股东的支持,所以资金问题得以解决。至于人才,一方面稻盛同京瓷的干部彻夜补习通信知识,另一方面,稻盛的决策得到了NTT内一些好友的大力支持,他们自愿追随这一理想事业,所以必需的人才基本具备。最大的难题是线路,由于日本电信和日本高速通信等竞争对手拒绝为DDI提供方便,令稻盛一筹莫展,就在他认为万事俱休的时候,时任NTT社长的真藤恒表示愿意为DDI提供一条尚未被占用的线路。NTT的让步,使DDI绝处逢生。
由于线路问题悬而未决,其他竞争对手已跑到了DDI的前面,稻盛要求从京瓷转到DDI的4名年轻员工负责东京—名古屋—大阪之间的中转基站建设,每人全权负责两处中转基站的土地收购、基站建设以及设备安装等事务,要求他们“不完成工作就别回来”。在员工的拼命努力之下,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建成的线路,DDI用了2年4个月就开通了。即使如此,DDI获得的客户数量在新成立的电信公司中依然排名最后。稻盛并不气馁,他辞掉京瓷社长职务,全身心投入DDI工作,在公众长途电话业务方面同竞争对手放手一搏。功夫不负有心人,DDI如愿以偿抽取到运营商识别号码,制定出每3分钟300日元的资费标准(NTT为每3分钟400日元),并迅速开发出DDI适配器,免费出租给用户,以此获取更多客户。不久,DDI的用户达到130万,超越除NTT之外的其他电信公司,终于在通信行业站稳了脚跟。
稻盛和夫认为,成功是上天对人的考验。DDI巩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之后,稻盛没有丝毫懈怠,开始将眼光瞄向21世纪,谋求更大的发展。1986年8月,日本议会修改《电波法》,放开了用于车载电话的移动通信领域的限制。稻盛敏锐地意识到,世界“即将迎来一个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通话的手机时代”。基于这种预见,稻盛做出进军移动通信领域的决策。他凭借自己多年同半导体行业打交道的经验,以DDI的长途通话业务为核心,在日本国内各地迅速设立手机运营公司,建立移动地方网络,逐步构建起从长途电话到市内电话都无需依赖于NTT的通信网络。如此一来,DDI不仅解除了对NTT的依赖,而且形成对NTT业务的替代威胁,DDI真正成为同NTT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进军移动通信领域的战略决策,使DDI的业务快速增长。1993年,DDI的销售额达到2307亿日元,经常利润达到240亿日元,9月,DDI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二市场部成功上市。1995年,升至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部。2000年10月1日,在稻盛提议下,以DDI为主体,与国际电信电话(KDD,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日本移动通信(IDO,Nippon Idou Tsushin Co.)合并建立国际电信电话公司(KDDI),并很快跻身世界五百强企业之列。
从1959年创业至世纪之交,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这在世界商业史上恐怕绝无仅有。2006年以来,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陷入困境,宣布破产重组。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日本的民主党政府邀请稻盛和夫出山拯救日航。尽管已78岁高龄,但稻盛毅然接过了日航帅印,并迅速投入工作。如同创办DDI时一样,稻盛对航空业一窍不通,更为不利的是,他只身一人进入日航,没有往日志同道合者的追随。面对种种不利条件,稻盛没有退却,他凭借着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经营哲学,以自己独有的热情和责任心,在十个月之内,使日航在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利润达1586亿日元,再次创造了经营史上的奇迹。2011年3月,稻盛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表示,今年将在日航引入阿米巴经营,从而为日航的长期振兴打下基础,“好多人都认为重建日航极其艰难,甚至会再度破产倒闭,但我还是会努力,在我两年任期内让日航再次振兴,把日航建成让员工们放心的企业。如果我能做到这些,我就想回家安度晚年了。”
退而不休
稻盛和夫认为:“假设自己的人生有80年,那么出生后的20年是为踏上社会做准备的准备期,之后的40年是为社会、为自我钻研的工作期,最后的20年则是死亡(灵魂的起程)的准备期。”1997年,65岁的稻盛发现患有胃癌,在手术切除后,他决定退休,并于9月7日在京都圆福寺皈依佛门,属于日本禅宗的临济宗妙心寺派,法号“大和”。
稻盛和夫出家,并非“看破红尘”,也不意味着他将不问世事。实际上,现代日本的佛教徒基本都具备一个共同点:主张积极入世,而不是出世。尽管在日本像稻盛和夫那样直接出家的很少,但有很多企业家、娱乐明星甚至电视节目主持人都虔诚相信佛教。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在日本社会发挥着犹如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发挥的作用。1997年11月,稻盛的引导师傅西片担雪法师对他说:“我们禅宗的出家人,为了自身的修炼,会进行诸如坐禅之类的修行,尽管我们与世无争,但是也没有直接为世间做出什么贡献。而你是由一个在家人成为出家人,对你而言,在经过圣堂的认真修行后,应该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你应该遵行的学佛之道。仅仅只限于寺院这个牢笼中独自修行,并非你的应尽之道。”遵行西片师傅的教诲,稻盛在圆福寺经过坐禅、托钵修行之后,重新回到社会。他投身教育,培养各国的经营人才;著书立说,传播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哲学;慷慨解囊,资助各类社会慈善事业。
1983年7月,在京都青年会议所成员的要求下,稻盛和夫成立了旨在学习企业经营的“盛友塾”。成立之时,盛友塾只有25名塾生,学习采用答疑解惑的形式进行,学员可以同稻盛和夫当场交流意见并讨论,有助于塾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经营学”。其后,慕名而来的学员越来越多,稻盛遂将原本只是交流的学习班固定下来定期举办,并逐步完善组织体制。1988年12月,盛友塾正式改名为“盛和塾”,并于1989年4月在大阪开设支部。1990年,神户、滋贺、鹿儿岛、富山、东京先后开设支部,迄今为止,盛和塾已在美国、巴西和中国设立分塾。塾生们的经营业绩,最能说明盛和塾快速发展的状况。据说,已有100余名塾生的企业成功实现上市,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孙正义创立的软银公司(Softbank Corporation)。2011年,有人问稻盛从日航退休后的打算,他表示会坚持为塾生义务讲课,至死方休。
20世纪末以来,稻盛和夫不断著书立说,传播自己多年以来形成的经营哲学。通过《稻盛和夫自传》、《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人为什么活着——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的实学:阿米巴经营的基础》、《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经营十二条》、《六项精进》、《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成功与失败的法则》、《创造高收益》等系列著作,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学者季羡林曾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今年,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与中信出版社联合举办了“2011稻盛和夫阅读年”,稻盛和夫的著作以及相关研究在中国大陆迅速翻译出版。稻盛和夫也多次来华讲学,为中国企业经营者指点迷津,传授经验。
1981年,东京理科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授予稻盛和夫“伴纪念奖”,以表彰他为技术开发做出的巨大贡献。受此启发,1984年,稻盛和夫个人捐资200亿日元(之后又多次追加,现在财团的资产已达640亿日元)成立稻胜财团,创办“京都奖”,以表彰“那些为人谦虚、付出成倍于他人的努力、在专业领域获得成就、有自知之明且对伟大的事物抱有虔诚之心的人”。稻盛和夫认为:“只有科学技术与精神这两方者均衡发展才会有人类美好的未来。与科学的飞速进步相比,精神领域的研究却大为滞后。”为此,京都奖的奖项分为“尖端技术、基础科学、精神科学及表现艺术这三大类,奖金设定为每个类别4500万日元,接近于诺贝尔奖。”1985年,第一次颁奖典礼在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日本三笠宫亲王夫妇出席并主持,诺贝尔基金会六大奖项的评审委员会主席、理事长以及瑞典西尔维娅王妃同时出席典礼,诺贝尔基金会获首届京都奖特别奖,佛罗里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的鲁道夫·卡尔曼教授(Rudolf E. Kalman)获尖端技术奖,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克劳德·香农(Claude E. Shannon)获基础科学奖,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获精神科学及表现艺术奖。此后,颁奖典礼定于每年的11月10日在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稻盛和夫捐款资助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在安第斯山脉的拉斯坎帕纳斯(Las Campanas)天文台安装口径6.5米的麦哲伦望远镜;捐款资助关于长江文明的日中联合学术调查团;资助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购买19世纪初到20世纪后半期为止的大英帝国议会文件(共13000册,800万页);为鹿儿岛大学工学系成立50周年建立纪念会馆,并提供基金开设“京瓷经营学讲座”。2001年,稻盛和夫同京瓷公司各捐资50万美元,在中国设立“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每年为中国西部地区的360名大学生提供奖学金;2011年6月9日,稻盛和夫亲临宁夏大学参加了“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十周年纪念大会。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就是灵魂的修炼场,他虽已近耄耋之年,但依然孜孜不倦地在提升心性之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