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符芝瑛 发布时间:2009-04-16 来源:《福报》第44期 点击:
|
|
我的书房兼佛堂醒目的位置摆放了一张照片,无论是埋头写作、阅读沉思之际,当我望着这张照片,就会打从内心欢喜起来,鼓胀着感动与感恩。照片左边是佛光山星云大师,右边是已故的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合影於1997年,两位受世人尊敬爱戴的宗领袖在梵蒂冈留下了这个历史镜头。 无私关爱,世界和平,宗教融合,星云大师终身致力的理想,在这停格的一秒,留下了永恒的价值。 何其有幸,从1993年开始写《传灯一一星云大师传》到2006年出版《云水曰月》,13年岁月中,我能亲近星云大师,在此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一段难遭难遇的生命经验,及心路历程。 2006 年7月份,我带着新书《云水曰月》在20天之内旅行了五个国家、12个城市,举行了十场演讲及签书会,所到之处,受到热情的拥抱,感觉非常惭愧,因为我只是一介平凡女子,本身暗淡无光,完全是反射了一巨大发光的光亮,才能稍稍散放出微薄的光彩,让人注意到我。这个巨大发光是谁呢?就是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可以说是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成长在一个完全没有宗教氛围的家庭,少年时代印象中的佛教就是晦暗陈旧的寺院、念经超度的和尚、老态龙钟的信徒,身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对佛教自然是排斥贬低的。直到任职出版社,奉派去写星云大师的传记,竟然还开出条件说我不是佛教徒,也没打算成为佛教徒,纯粹是为工作而来,请他不要试图影响我。大师心胸坦荡,信守诺言,从来没有拿过一支香叫我拜;没有拿过一本经书叫我念,但是一年多之後,我在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主动皈依为三宝弟子,星云大师是我的证明师。 西来寺皈依是我生命的转折,感谢师父对我『不度而度』,像我这顽劣之人,也只有他能摄受。 为什麽我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首先,是在知面上的折服。在访过程中,大师等於是我一对一的佛学启蒙老师,不厌其烦,深入浅出。我一日日发现佛教的道理浩瀚精深,过去在学校、工作上累积的知识,其比较起来,显得多麽肤浅狭隘,原来世间事可用这麽智慧的角度来诠释,来理解。 他让我发现佛教对於宇宙人生普世价值的探索是那么微妙精深,对於事物道理的解释是那麽有系统、合逻辑,不但一点也不迷信,和所谓的现代科技也不相抵触。例如,经典里面说『佛观一碗水,八四千虫』,当时没有显微镜,怎麽知道里面有微生物?而『天眼通』就是现在的电视;『神足通』就是现代的汽车、飞机。佛教所说的『业力』,就是生物学说的DNA。所谓『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就是今天的电脑,小小的晶片,可以储存巨大的信息。 诸如此类,我觉得佛教的道理实在很『酷』,经得起挑战。而大师鼓励我说,学习要像撞钟,大扣大鸣,小扣小鸣,撞得越用力,声音越大声。 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更是让我非常敬仰,心服口服。 想我虽不是天生绝顶聪慧,但从小求学顺利,高分考进向往的政大新闻系,毕业後一直任职於着名传播,30岁出头当上主管,可算少年得志。但那个昔日的我自视甚高,工作上追求完美,待人处事严厉苛刻。身边的人也许规劝过,可惜我缺少反省能力,完全听不进去。用佛教的话形容简直就是『贡高我慢』。 但是从大师身上,我看到什麽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智慧、大慈悲往往流露於点点滴滴中。 有一次他带领一群徒弟巡山,走过一处楼梯,回头问,有谁知道总共有几阶?大家都被问倒了。他也不追问,继续往前走。事後弟子们深有领会:越平常、越视而不见的事物,越要特别用心对待。 我在星云大师身边,亲眼见证了他所说的:拜佛、信佛、学佛,今天的佛弟子更要『行佛』。的确,对在家信徒来讲,佛教三藏十二部典,浩大精深,实在难以全部吸收,但是大师把艰深的佛法『翻译』成人人能懂,琅琅上口,我们只要每天确实奉行,就终生受用无穷了。 例如,他近年推行『三好运动一一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全部就只有九个字,涵盖了『身口意』三业,要我们关照自己的三业。最重要的是『门槛不高』,每个人都做得到。 此外,佛光人信条『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给人方便』,也是在家佛教徒修行的最佳法门。 有一位菲律宾的企业家告诉我,以前他很苛刻无情,把职员当成赚钱工具,职员就常背地捣乱,让他很头痛。接佛教之後,他发现这16个字很有道理,简单又易懂,就写下来贴在公司墙上,当作员工信条,也以身作则,认真实践。从此,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劳资变成夥伴,管理起来轻松多了,生意蒸蒸曰上。 星云大师一生提倡人间佛教,也就是以人为本的佛教,如同孔老夫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惠能大师也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要为人所用,能解决人的问题,为人间带来幸福快乐。佛教不是说人死了才去念经超度,不是一心要往生西方世界,与其追求死後的快乐,为什麽不掌握活着时候的幸福,当下即净土,要把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建立成人间净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