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济雨约在下午两点钟做访问,炎热的午后,我们来到马六甲峇株安南(Batu Berendam) 的慈济功德会,甫踏进入口,静思堂蔚蓝色的人字型屋顶,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显眼。静思堂的装修工程正在进行著。在其左边的工厂目前已被充分利用,前面是义诊中心,中间是静思书轩、社教中心,然后通往国际会议厅,最尾端是幼教中心、资源回收站。只剩一小段仍在构思其用途。上午刚从新加坡飞返马来西亚的刘挤雨,一头短发,看来精神奕奕。身为慈济功德会马六甲及新加坡分会执行长,经常往返中南马、新加坡各地访视,刘济雨忙得充实而积极,不过他强调,如果忙得没有方向、目标,那不如不要忙。因为人容易因忙碌而盲目,因此忙碌之后的清静很重要,这样才不会忙得迷失了自己。刘济雨每晚都会看书,沉淀心情,尽量身忙心不忙,让自己有时间反省自己、检视自己。「要忙得不累,不必散心,不必藉外在的吃暍玩乐让心灵得到解脱,这种消遣是找错方向、找错对象。调心就好,好山好水就在心中,心中没烦恼,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因为抱持服务人群的精神投入济世的工作,刘济雨无论怎么忙碌,都忙得好欢喜。
究竟人生福慧双修
很多人以忙碌为藉口,要为三餐温饱忙碌,要等赚够钱、孩子长大、退休之后再当志工。刘济雨反问:「问题是,什么时候才算是赚够了钱?家庭要照顾到什么时候才算照顾好了?如果你还放不下,你永远都会有藉口。真的没时间吗?把看电视、逛街、睡觉的时间省下来,你有没有时间?要用智慧安排人生,浪费时间很容易,把握、利用时间很难。」行善要及时,社会需要时,就尽快付出。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是捐多就功德无量,看你的发心如何。只要一分虔诚的爱心,无论男女老少,人人皆可当志工。」
刘济雨说,志工生活让慈济人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目标,更让他在付出的忙碌中,享受奉献的快乐。「常言道,富贵学道难,那是欠慧。贫穷的人行善难,那是欠福。用智慧行善造福,这过程中就是福慧双修,这才是真正究竟的人生。」他记得,刚来马投资时,他和太太简慈露只是单纯的想做好事,成立了「善之家」,鼓励员工每月发薪后随缘捐献,把义款寄到报馆给有需要的人。后来,才知道助人也要有智慧,要深入地了解人们怎么苦,需要什么帮助?不只给照顾户物质上的援助,也提升个人的心灵,从中启发人们的良知艮能。
收殓浮尸以身作则
万事起头难,但有心就不难。为了教育员工,刘济雨以身作则,上班时间只要接到来电,哪里有浮尸或抨死的流浪汉要收殓,他都马上赶到现场帮忙处理。此种「为人所不敢为」让员工信服。晚上则带员工们访视马六甲许多阴暗角落的苦难者,让他们发现、体会人间的苦,并且启发他们的爱心,原来自己不是最匮乏、最可怜的人,还有人比自己更苦,不该老埋怨自己欠缺很多。而每人捐献的五角一元看来很少,但是积沙成塔,凑合起来,足以救济一个每月需要50、100元的贫穷家庭。
无时无刻把证严上人厂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的教诲铭记於心,刘济雨说:「许多人一掷千金,那数目相当於一个贫穷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须知挥霍无度是一种折福。何不把这些钱省下来,捐给有需要的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都是心灵富足、有福的人。为自己是私情小爱,让人烦恼;为别人是大公无私,在助人中得到喜悦。」
一般人作了好事,出了钱,被人赞美就自我膨胀了。但刘济雨强调,佛教讲三轮体空,不要想到自己做多少事、出多少钱,不要著相。「在慈济当志工,是化大我力小我,把个人的角色缩小,没有自我膨胀,即使做冉多的好事,出再多的钱、力,也要让自己回到原点,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无论是在事业上、慈善志业或生活上遇到什么障碍、烦恼是非,刘济雨都欢喜接受,以平常心看待。「没有障碍,我们的心智如何获得提升?修行不能只在顺境中,也要经过逆境的千锤百炼,才能炼铁成铜。要把逆境看作修行的资粮,不要担心被困难考倒,要化辛苦为幸福。万法唯心造,只在一念间,小事化大,障碍就变大,辛苦就变痛苦了;大事化小事就能化无。」
九分志业一分事业
他澄清,一般人舍掉事业,不顾家庭去当志工的颠倒做法是不圆满的,所谓有智慧的做法是,把家庭、事业兼顾好了,行有馀力才回馈社会。「我的情况是例外,因为我是早有准备的。」
从当初九分事业一分志业,到后来的九分志业一分事业,刘济雨说,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循序渐进的。早在1996年在工厂旁盖起静思堂时,他就有这个构想,时机成熟时把工厂化整力零。
他记得,当年接触慈济时,最大的疑惑是:怎么把十分事业降到一分,还会有十分的烦恼?为什么慈济志业从零开始,做到九分时,内心却法喜充满,没有90%的烦恼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不管是一分或十分,事业一定要赚钱,在这利益之下,不免无奈、烦恼;然而行善却有一个随缘的空间,喜欢就多做一点,不喜欢就少做一点。」
於是,9ll事件过后,全球经济萧条,风声鹤唳,刘济雨做了人生重大的抉择,他把自己的财物分配好,安顿好孩子的生活,发给每个员工半年至一年以上的遣散费,还列队欢送他们(许多员工在温馨的欢送仪式中部流下感动的泪),然后把工厂变卖了。
「事业从九分到一分很容易,但是从一分归零就不简单,因为从一归零是有无的问题,需要勇气、毅力、智慧和福报,还要从长计议,就像画龙点睛,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把龙体画出来,怎么点睛?」
一天花费不到五元
刘济雨是个踏实的生意人,经营手法保守,所以生意做得不大,却做得很稳固。也因为这种保守经营手法,使他在决定结束事业,把工厂卖掉时,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他将所得的1500万令吉,捐作推动慈济志业用途。
1500万令吉,足以让人度过下半生。
1500万令吉,极少人能舍,他却舍掉了。
对於许多人眼中的这分洒脱,刘济雨笑笑说: 「我什么都不缺,钱再赚下去也是多馀的。结束事业,是改变航道,重新起飞。」神情始终是怡然自得的。
他发现,放下了一切,人生中其实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刘济雨目前的生活很简单,平淡安定,法喜充满。他很知足,从不逛街,偶尔欠东西也是在访视时途经商店随手买了就走。他自己理头发,吃得简单、穿得简单,一天的花费不到五今吉。「既然要修行,就要放下欲望。」他由衷地说:「人只要过惯简单生活,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的。但许多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并且苦苦哀求,盲目、颠倒。」
年轻时的梦想要五子登科,30岁就赚到了钱,享尽荣华富贵,而今年过半百,53岁的刘济雨回首时感慨地说,那梦想「简直是妄想」。「那时候智慧末开,在红尘滚滚中汲汲营营,拥有很多东西却不快乐,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直到进入慈济后才突然开窍,清醒过来。」他形容,随太太回台静思精舍寻根一次就被证严上人「摆平」了、折服了。
一日志工终身志工
自认很有条件过所谓幸福快乐的生活,可以拿几十万环游世界80天,但刘济雨自问:这样的快乐可以维持多久?「用钱买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内心的快乐才是永恒的。」他更发现,原来幸福快乐不必刻意追求。
因为越是刻意追求,幸福快乐越会成为我们的烦恼、负担;越是穷追不舍,幸福快乐离我们越远。「当放下一切时,人就超脱了、开悟了。只要减少烦恼,快乐就来了。」深呼一口气,他说,把事业舍掉后,感觉上身上的抱袱放下了,不必为名利奔波。「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幸福快乐是建立在断续造福上,假如你现在认为自己很幸福,没有再行善造福,好比做生意不但没赚钱,还在花钱,哪一天钱花光了就乐极生悲。」
难舍能舍,刘济雨舍掉了事业,却得到无限的快乐、轻安,他坦荡荡地说:「我也不怕,我没钱,不担心被人绑架,我的钱是大家的。」
问他会否担心接班人的问题?他哈哈大笑说:「佛陀涅盘时也没说谁是他的接班人,反正学佛的人那么多。」顿一顿,他说:「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把握当下最重要,只有今天最实在。」
对刘济雨而言,一日是志工,终身是志工。志工这条「不归路」,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