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电话获知自己将被派往斯里兰卡赈灾时,佛教慈济功德会吉隆坡支会执行秘书李文杰正在泰国协助一个在海啸中遇难的家庭。海啸发生时,这一家六口正在普吉岛海上潜水观赏珊瑚,巨浪打伤了四个年幼的儿女,更吞噬了他们的父母。李文杰与同伴於12月27日深夜驱车直奔合艾,次日到医院抚慰四个小受害者,安排出院,同时协助认领夫妇遗体回国。返回都门已是29日,匆匆收拾了行李,李文杰马不停蹄地赶到新加坡与慈济第一梯次的赈灾医疗团会合,即飞往斯里兰卡,开始了他的斯里兰卡赈灾之行。
废墟中重建大爱屋
搭乘小巴士穿越250公里的山路,由医护人员及志工组成的36人慈济医疗团在12月30日晚间抵达重灾区之一的南部小镇——汉班托塔(Hambantota)。海啸过后,镇上的药局全被冲毁,唯一的医院病患暴增,药品短缺。尽管历经近30小时的舟车劳累,医疗团仍然在第二天一大早设立了医疗站。从挂号、检伤分类、看诊、领药,加上150多箱、重达1800公斤的药量,医疗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海啸发生的第四天,
灾区弥漫尸臭味。
第一梯次的医疗团仅有两位马来西亚人,李文杰很荣幸自己是其中一位。虽然之前在国内曾经援助过水、火灾灾民,但如此大规模、长远性的赈灾行动却是生平第一次。医疗站设立后,身为医疗组总务,他每天都忙著协调各医疗部门。第一梯次的医疗团逗留了42天,诊断了超过60%的灾民,平均每天有700多人前来看诊。
「灾民的症状除了一般的擦伤、裂伤等,还有许多是以前几乎都没有见过的外伤,如腋下等隐密部位的伤害。这是他们被大水冲击时遭铁枝、木柴、石头等杂物撞击所致。」
在汉班托塔的第二周,李文杰转到工程组,负责监督搭建大爱临时帐篷屋。两排相对可容纳300户灾民的帐篷、公共厨房,加上多间隔的浴室及厕所,大爱临时帐篷屋宛如一个小社区。
「虽然是临时的住处,但证严上人说过希望给灾民们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建筑帐篷屋时先打地基以保稳固,再铺上泥土及细沙使地面较松软。
李文杰(右)督建
大爱帐棚屋
李文杰(右一)与当地军人
讨论建屋事宜
「政府计划重建5000所永久屋,慈济认领了1000所,近日就要动工。」谈起建造大爱屋,李文杰的声调变得高亢。回想刚到这个沿海小镇,只见海边所有的屋子都遭摧毁,灾民居无定所,他希望永久屋能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
未加入慈济功德会之前,李文杰是一名饮料代理商,拥有七、八辆冷藏贷柜车。刚开始,他只是借出货车於一位慈济师姐进行资源回收活动。后来因为缺乏货车司机,他欣然加入环保行列,最终全情投入当个全职慈济人。
忙碌劳累法喜充满
汉班托塔70%的居民为回教徒,斯里兰卡国内大部分回教徒皆安居在此。许多回教徒的祖上几代来自马来西亚或泰国,听到李文杰问候「Apa Khabar」都感到非常亲切。
「这里民风纯朴,村民亲切友善,见到我们时都面带微笑,以『哈罗』向我们打招呼。虽然语言不通、宗教不同,他们不排斥我们,因此赈灾行动进行得很顺利。唯一不能适应的是当地人没有时间观念。』李文杰接著说:「很多时候对方告诉我『请等一分钟』,结果我等了一整天;或说明天可将事情办好,结果明天的答案还是『明天』。」吸取多次教训后,李文杰了解到他们「明日复明日」的态度,便坚持自己的立场,婉转地告诉他们:「Your tomorrow is many tomorrow,my tomorrow is only one tomorrow。(你的明天有很多,我的明天只有一个)。请一定要把事情办妥。」
慈济人送上温暖的关怀给一个痛失家园及渔船的渔夫
除了监督建屋工程,李文杰也参与粮食及物资发放活动。日子过得忙碌,晒得一身黝黑的他却不言累。曾经在证严上人面前发愿从此以后投入菩萨道,他只有一个单纯的念头:甘愿做,欢喜受。
另外,当地居民对志工的爱戴也令他十分感动。一天晚上,志工宿舍来了一个少女,进门后--向志工们顶礼。原来她知道有几位志工即将离开,十分伤心,其母便以一辆摩哆三轮车,行驶了15公里的路,让她能够及时向最崇拜的人表达敬意。
无私的付出,李文杰却觉得此行获益良多,尤其不少台湾的师兄师姐们有丰富的赈灾经验,曾经在萨尔瓦多、印度、伊朗等地发生灾难时前往提供援助,他坦言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赈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