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课题文章 > 政治制度
佛教需要新世纪“百丈清规”
作者:则悟法师 发布时间:2010-06-08 来源:中国佛教制度研究中心  点击:

一、百丈清规的源流与概述

  佛教组织的管理,自僧团创立以来,即有健全的管理系统。管理首重团体的和合共识原则,这体现在佛教僧团的管理方法“六和敬”之中,“六和敬”管理成为僧团最高的行为准则。僧团六和敬管理法在僧众之相互关系、僧团的律治精神、基本伦理价值观念和财富的公平处置观等方面做了高度的统一和管理示范。另外佛在世时由于僧团不断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佛逐渐制定了僧人的各种戒律,这作为全体僧人共同遵守的规范。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由于现实的需要,僧团在管理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唐朝百丈怀海禅师契理契机,综合大小乘戒律,创意禅制,制定《百丈清规》,在思想意识上导之以德,在行为准则上齐之以规,在工作分配上分工明确,在组织架构上层级简单等等。由于它是最早的禅门清规,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制定禅门清规的圭臬,成为各禅林及佛教诸宗寺院的基本制度模式。下面我们来认识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概要。

  清规作为禅宗寺院的组织规程和僧徒的日常生活规则,最早是在唐朝出现的,这和禅宗的历史是密切相关的。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是以达摩在少室山传教开始。据《景德传灯录》卷六载:“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来,多居律寺。虽则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轨度故。”【《景德传灯录》卷六,《大正藏》卷五一,250c。】说到从达摩祖师在少室山传禅开始,一直到六祖惠能禅师,近两百年时间里,禅僧大多住在律寺之中,别院而居。到了六祖慧能,禅宗发展迅速,到了百丈怀海的时代,禅宗人数非常庞大,然根性各异,禅宗原有的教条、行为和准则,还停留在禅宗发展的早期时代,当时禅僧还寄寓在律寺,这对禅宗自身的发展相当不利。因此,很急需一个新的清规来规范僧人的行为,处理各种关系,保障僧团的清修和弘法。

  有鉴于上述情形,才有唐代百丈山怀海(720~814)禅师制定禅林《百丈清规》的缘起,以此来促进丛林的发展。据《续藏》第16套第5册的《禅苑清规》卷十《百丈规绳颂》记载:“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度,故常尔介怀。乃曰:‘祖之道,欲诞布化元,冀来际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旧梵语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哉?’师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别立禅居。”从此文可以看出百丈禅师创立清规的本意是为佛法流传,其制定《清规》的原则是不局大小乘,符合佛法,适应机宜。

  百丈清规制定之后的几百年间,就出现了十几种清规,历代丛林清规都依百丈清规为蓝本,作了一些权宜性的增减。

  禅宗各派发展至元代,由于受到元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和统治阶级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的发展。使得元代寺院和僧尼的人数的增加,佛教宗派林立,出现不同的禅宗各派寺院的组织形式。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而以往清规的内容各不相同,虽各具特色,但已经不能适应元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下对佛教管理的需要。时代需要一部更加能适应佛教发展的禅林清规,以满足寺院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方面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元顺帝元统三年(1335年),德辉禅师以百丈山祖庭的实际制度出发,参照《禅苑清规》、《丛林校定清规总要》、《禅林备用清规》三本清规,重新考察其内容,并编目列次,著成《敕修百丈清规》,最后由金陵大龙翔集庆寺住持笑隐长老等校正。《敕修百丈清规》,完善了寺院的组织规程,使丛林制度基本定型。从此以后,禅宗寺院的组织规程及日常活动,基本是遵循《敕修百丈清规》的原则进行。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各种禅林清规皆是因应社会发展,佛教发展和众生根性等外缘变化而制定的,又应这些因缘而变化的。历代祖师大德这种契理契机,根据不同的时代因缘来进行教制创新和敢于承担与变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这个时代学习和借鉴的。

  《敕修百丈清规》是历代禅宗清规的总结和集大成者,是禅林中最详备、最完善的清规。它条例大纲,内容详备,全书九章,共同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在现存的《敕修百丈清规》全书共九章,厘为两卷。前五章为上卷,包括祝厘、报恩、报本、尊祖、住持等五章内容。后四章为下卷,包括两序、大众、节腊、法器等四章内容。具体思想内容如下:

  (1)规定了有关祝圣、国忌、祈祷等各种仪式。(2)规定了在先祖忌日举行纪念活动的仪规。(3)完善了寺院的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则。(4)制定了在禅宗的重要节日举行活动的仪式,并且阐述了法器的用途及其打法。其对于完善的寺院管理制度所做出的贡献,对于中国现代佛教管理制度的发展,仍有值得参考借鉴的意义。

  其内容中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首先是报恩的思想,即报国土、师长、众生及佛的四恩;二是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礼仪,并赋予佛教的内涵。三是僧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以保证戒律的具体实施和僧团的清净。

  同时结合元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的特征,在修成之后即由上至下颁布全国,共同遵守,成为一部通行全国的禅宗清规,在执行上十分到位,保证了《敕修百丈清规》在中国禅宗寺院的推广。时至今日,《敕修百丈清规》仍然影响深远。

二、现代佛教发展的基本状况

1、当代佛教发展的现状

  传统佛教向现代化的转化,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杨文会、太虚、印顺等一批佛教居士、法师们的艰苦努力,富有新时代意义亦即具有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人间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航标。其主要是立足人间解决人生的各种烦恼,同时运用适应时代的方式提升人们的精神层面。这可说是回归佛陀的本怀,“佛陀出生……在人间”,佛教的目的是烦恼的断尽,而达到此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使人生的烦恼不断减轻,从始至终都是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精神提升为本。

2、寺院的传统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传统的佛制戒律与丛林清规是寺院的基本准则,也是寺院得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资讯泛滥,众生根器每况愈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现代的理念包括现代化管理理念也随之影响寺院,基于农业化时代特征下的寺院传统化管理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以往少数香客涉足的寺院,已成了国内外人们旅游观光的地方。因此,现代寺院不仅仅是修持、弘法的场所,也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由于寺院功能的变化,来往人员和在家工作人员增多,给寺院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寺院管理从单一的封闭性内部管理走向了综合性社会化管理。(2)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寺院功能的变化,出现了出家人与在家人共同管理寺院的新模式,僧人管理寺院的传统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3)再者原有丛林格局的传统管理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寺院管理的需要。(4)现代人使用的语言和古代大不一样,加之历史的原因,使得现代中国人对于佛法的了解的人数比例极低,这不同于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大部分都对佛法有较好的认识。这要求寺庙管理者考虑如何因应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让佛法以通俗的形式弘扬出去,体现佛教“以法利生”的精神。

三、现代佛教发展的核心与突破

  1、百丈清规的现代启示:应发展之需要而设立,应时代之需要而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做到真正的契机契理,即契合佛教之理又契合社会时代之机。

  2、现代寺院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佛教寺院在现代化管理的挑战中积极应对,注意吸收现代化管理理念,注重传统佛教管理思想与现代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加强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由于寺院的管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到了传统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给寺院工作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堵塞了不少漏洞,从中体现出来的效益是传统管理无可比拟的。寺院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寺院的发展。

  但也应看到,在加强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新旧观念和知识上的差异,新老僧人在现代化管理问题上时有碰撞,年轻僧人对新事物接受相对较快,对现代化管理容易接受,相对年老僧人来说稍有困难。因此,要正视在现代化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如世俗化、商业化等,并要妥善处理由此引发的矛盾。

3、观念更新是加强现代化管理的先导

  改革开放使中国迈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格局之中,中国的佛教同样受到挑战,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佛教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从传统上看,佛制戒律与各丛林清规是管理者所遵循的条文,也是寺院得以正常运行的最有力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知识结构、审美情趣都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切都披上“现代化”的“华衣”。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具体要求,且在现实中无法实施,往往有名无实。就寺院管理来说,当前寺院传统化管理受到严峻的挑战。

  因此,也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吃老祖宗的饭。只有积极地去研究新世界,努力探索寺院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充分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化的管理成果,给寺院注入新的管理内容和手段,它绝对不是一种世俗化的堕落,而是一种专业化的提升。社会的现代化迫使佛教的现代化,已是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寺院管理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择善而从,既要善于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又要在丛林化管理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化管理观念,用科技手段实行现代化管理,做到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四、现代寺院管理的解决之道

  现代社会强调物质,商业发达,而商人大都以物质利益为基础进行交换,这种思想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强调精神、强调无私奉献的佛教要教化社会,无疑要求更高。物质发达、知识普及,给佛教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针对现代中国社会,佛教团体如何有效地管理,以更好地保证佛教在新世纪发挥内修与外弘功能,这是教界和社会都应重视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思路,以作抛砖引玉。

  1、以佛教的戒律精神和基本要求,结合中国现代社会特点,重新建立符合时代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丛林清规。如作为僧人要求遵守基本的五戒,根据汉传佛教寺院特点规定基本的行持准则等。

  2、建立寺庙的一系列详细具体的制度,如图书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同时使用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这些方面在港台的几大佛教团体以及大陆部分寺庙,做得很成功,大陆佛教寺院和团体可以借鉴和吸收。

  3、规定僧人修行的时间和地点,如禅堂、念佛堂、讲堂及教室的有效利用,以保证不失佛教之本,以此提高全体僧人的素质。

  4、建立弘法中心,针对时代特点,众生根机,开展有利的、通俗易懂的弘法活动,以法利益信众、利益社会,提升大众的精神风貌。

  5、建立慈善处,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以慈善的方式引导教化社会。

五、结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其规律都是要遵循时代的脚步,也就是当前所谓的“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迈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格局之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了政企合一的局面,必然在经济底层环境扫除旧宗法制度的残余,为佛教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并改变着佛教的存在形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代化过程与宗教并不对立,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现代化给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但同时带来了精神上更多烦恼,而佛教正好弥补这种缺陷,同时也可借助现代科技的工具迅速广泛地传播佛法。然而,社会上的强调物质发展的思想也冲击佛教的传播环境,因此需要更多的善巧方便去教化和引导人们。

  对一所寺院来说,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将直接影响一所寺院发展前景和管理风格。目前寺院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按照唐代《百丈清规》所规定实施的,一千年来的管理模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可以肯定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因素,我们站在当前管理思想角度似乎更多的是赞赏,而不是一昧地批判,客观的态度是既要肯定它的合理,也要看到它的不足。

  总之,一位成功的寺院管理既可以善于保持传统管理方式,又能运用现代化一些管理成果,他的思想认识是敏感性和前瞻性的。只有深刻认识到外部的挑战,才能更好地调理内部的结构。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勅修百丈清规》题解  (2009-02-17)
  《敕修百丈清规》源流  (2009-02-17)
  百丈清规再检讨  (2009-02-17)
  《百丈清规》初探  (2009-02-17)
  禅宗的轨迹——百丈清规  (2009-02-17)
  《百丈清规》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2007-08-25)
  《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  (2007-08-25)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