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知道智者伟人如何学习。也只有了解他们如何学习,我们才能让他们“还原”,成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再从他们的人生遭遇与学习历程中,看出他们的伟大。我们也一样真实和有血有肉;但他们一生努力学习和实践真理。让他们走下神台,远离神话和废话,我们才可能向他们学习。
佛陀在世时,严禁偶像崇拜,“金身”要来做什么呢 ? 遵循他教导的人,只有修行成果的大小,没有出身的高下,“崇拜”要来做什么呢? 佛陀修道传教时,露天而宿,后期才有只为遮风挡雨以求精进的简陋精舍,金碧辉煌要来做什么呢 ? 如果不努力修行以追求根本解脱,“往生极乐”要来做什么呢 ?
然而,最让我疑惑的,是佛陀临终的话:“一切功德倏忽生灭,奋发努力永不止息。”如果佛陀生而知之,而且神通无敌,这句话就毫无意义。如果不是,就说明他修得正果,是因为他“奋发努力永不止息”。这样我们就得到两个启示:一是他修得正果,靠的是努力学习:二是我们除了读经礼佛,也要注意他如何学习。
佛陀出身皇族,是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第二阶层刹帝利,结婚生子, 29 岁出家。他年幼时就开始学习严格的心智训练“禅定”,稍长即接受正统的婆罗门教育。他学《吠陀全集》《梵书》和《奥义书》,又学“五明” ( 五种学问:声明、符印明、内明、医方明和工巧明,约等于语法语音、符咒手印、梵我禅定、医学药理和工艺美学 ) 。年少的他,已通晓“六十四种书”和精通武艺。
然而,佛陀奋发努力永不止息。他不只苦学,而且勤奋思考,观察事物的本质,以及寻找它们背后隐藏的意义。最后,他决定出家苦行,剃发须、脱华衣,出城渡河,披上袈裟走他自己想走的路,去寻找解除烦恼和身心牵挂束缚的方法。
他从荣华富贵走向丛林,从锦衣玉食走向行乞,开始或有不惯,但他知道自己必须重新学习。
觉悟的曙光仍未出现
佛陀身无分文,赤脚光头托砵,行无定处居无定所,上乞法以求个人解脱,下乞食以度化众生。他对盲目的信仰毫无兴趣,反而重视那些讲求禅定与修心的学说。这些学说反对种姓制度,有些甚至主张首陀罗 ( 第四种姓 ) 、女人和鬼神,都可以通过学习与修持而得到“解脱”。
佛陀慕名而来到第一位老师的住处,跟随老师学习将精神专注于“虚空。的“无所有处定”定法。他很快就精通这门学问,并继续向老师请益。老师说这已是自己所证之法的全部,无法再教以更高深的了,并热情邀请这位学生一道成为同修者的导师。佛陀知道自己学会的,只是思维境界的提升,而非达到“灭苦”和启发“智慧”的真理,不敢以盲导盲,是以婉拒而离开。
第二位导师教他的,是古印度从未有人超越的最高禅境“非想非非想处定”。佛陀很快就驾驭娴熟,这位导师也发出同样的邀请,但佛陀仍然选择了告辞离开。他知道:至今他犹未达成他的目的,觉悟的曙光仍未出现。两位老师所教的,对他的学习肯定有所帮助,但不是根本的答案。
往自己最深层的内心思考
这时,他开始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 原来是他一直过于依赖,心外求法。
他决定不再向人寻求帮忙,而是用更严酷的苦行,以达到深定自省的状态。他继续学习,往自己最深层的内心思考。
入林苦行,他学到什么呢 ? 首先他学习克制和回避“五欲”。“我当时这么想:我若是咬紧牙关,将舌头贴紧上颚,以正念控制、战胜,以及消灭欲望,将会怎样呢 ? 所以,我就这样去做,在不懈地奋斗之中,汗水不住地从腋下流淌下来。”然而,这种方法也没使他达到目的。
接下来,他学习“止息”禅定。这种控制呼吸,一直到呼吸停止的方法,并非佛陀独创,他只是逐一实践当时“苦行林”中流行的尝试。然后他又学习彻底拒绝食欲的“断食”法,结果信念虽异常坚定,健康却每下愈况。“这些痛苦和难忍的经历,并没有给我带来超越世界,乃至获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也许有另一条通往觉悟的途径。”
此后,他的思想愈发清晰起来:无度的纵欲与极端的苦行都走不通,那么,也许“中道”可能就是唯一的正道。问题弄清楚了,他毅然放弃持续了近六年的苦行,走入人群,觅得温饱,步入河中,洗去积垢,然后回返林中,继续修行,也经常在供奉“鬼神”的寺庙或神龛附近打坐禅定。
之后的日子,他承受了内心种种不可名状的恐惧。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恐惧是自己内心所生,克服它的先决条件是“心无垩碍”、五蕴皆空”。这时,他的内心脱离了一切“执著”与“烦恼”,像一面洁净、光亮且圆满的镜子,如实映现世间万法的实相。此后 49 日,他参悟了“四圣谛”、“十二因缘”及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此时是公元前 530 年,佛咜 35 岁,离家已 6 年。但佛陀从此就停止学习了吗 ?
悟道后,佛陀又活了49 年,传扬真理,也与弟子互相讨论。他的“中道”之法是独创的,与当时传统沙门思想的“苦行”水火不容;“缘起”理论也是全新的,与当时主流婆罗门思想的“神创。
对立,“无常无我”也与“梵我合一”格格不入。他想让人接受的他的观点,必然经过一段相当艰难的过程。这时,佛陀得学习沟通,教导弟子和说服外道:信者日众,他也得学习如何“带领团队”。至于自己心中那些残存的“爱欲”,是否也要继续奋斗呢 ?
佛陀传道之初,就已经把“神通”排除在正法之外。果有神通,何必学习 ? 他是人,不是神。神秘主义与佛陀的教义背道而驰,他所教的是智慧。他以异于常人的努力,识破人类命运的奥秘。他不谈天启、上帝,他不祭祀、膜拜,也不认为自己是先知或教主,更是反对偶像崇拜和神通异术。
终其一生,佛陀不断学习。
学佛信佛,也许该从这里开始。
奋发努力,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