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明 发布时间:2011-09-16 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击:
|
|
宗教可以说是一种融人文关怀与自我修养于一体的精神现象。各宗教,虽说教义不同,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都是极力劝导世人积德行善的。既是完善人自身道德的途径与方法,更是人追求理想人生的崇高境界。
按照佛教的观点,人生充满了种种苦难,人生苦难皆根源于人的“无明”,造成“无明”的是“贪、痴、嗔”等人性缺陷。“修慧”就是要修“戒、定、慧”三法,克服人性中的缺陷,达致“明心见性”的人生境界。佛教所讲的“慧”,是超越“我执”的人生觉悟。佛教认为,人只有觉悟人生,才可能奉献人生。人只有超越小我,融入宇宙之大我,才能获得人生的智慧,获得心性自在的快乐。因此,佛教主张用出世的态度来处理入世的事情,用“无我”的境界,善待万物,善待他人,善待世界。佛教关于“慧”的观念,既是一种人生修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道教是最讲“道德性命之学”的宗教。道教认为,“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人的真心真性本来清静无染,但世人皆被后天的物欲所迷惑,不识自心真性,因而流转于人生苦海。人要识得自心真性,就必须排除物欲干扰,澄心静虑,真心不乱,万缘不挂,使精神达到忘我无待的境界。人生的自由与快乐,最终要落实到对精神自由的永恒追求上。因此,学道之人要功行两全,使澄心内修的“真功”与传道济世的“真行”相统一,既要出世无为(修心体道),又要入世有为(行善济世),“存无为而行有为”,积极参与“济贫拔苦”的宗教伦理社会实践。
伊斯兰教“洁净”的宗教思想最能代表穆斯林人生观。按照伊斯兰教教义,虔诚的穆斯林要“信仰内悟”、“信仰表白”、“善行”,即“心间诚信、舌上诵念、身体遵行”。礼功是伊斯兰教实践功课的核心内容。礼功必须满足的“拜内六条天命”有三条涉及到净礼。作礼拜前,必须先作净礼,包括“沐浴、净衣、净处所”,这是教法规定的洁净仪式。伊斯兰教的这种“洁净”观念,还贯穿于穆斯林的日常饮食起居、婚嫁丧葬习俗之中。穆斯林从出生到入土为安,整个一生都是在“洁净”观念引导下度过的,真正达到了“信、念、行”完美统一。伊斯兰教所讲的“洁净”,其实质就是完善穆斯林人格的一种修炼实践。
天主教和基督教对人提出的道德诫命就是“爱”。博爱观念是基督教人生修养观的核心内容。如《旧约》教导人“爱人如己”,爱人,爱他人,爱邻居,爱仇敌。基督教认为,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道成肉身,是上帝爱世人的体现。这个爱涵盖了世上所有人。人要实践包括对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他人的爱而不是仇恨,就必须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净化和升华,使爱的道德诫命升华为善的义行。人只有在现实世界中多行善举,关心爱护弱势人群,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从而使道德的他律变成心灵的自律,才能真正丰富生命的内涵与价值,在“爱”的道德实践中体会到“施比受更有福”。
各大宗教的人生修养观虽然包含有许多的神学思想,但从道德建设角度看,它们确实能给我们构建当代人的完美人格带来有益的启示。在正信的宗教看来,人要实践利乐众生、关爱社会人群的崇高道德,就必须从自身的人生修养做起,人只有解决好自身内部精神世界的道德修养问题,才可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才可能获得生命的快乐与幸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