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自己需要的事情,可能也是人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人们同样也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从不平等的人生社会,去建立平等自由和平净化的人间,这便是佛陀的意旨。因为佛陀就是生在贵族与奴隶两面生活悬殊的不平等时代。人是最会欺负人的,尤其是历史的轮蹄尚陷在强权不讲理的时代,有权有势的人们,随处都可制造弱肉强食的现象。
佛陀虽是出生於一个贵族的家庭,且为一个王太子,站在私欲为前提的人类说,佛陀照理是最满足的人生,可是所同情的却是苦多乐少的一环---众生,尤是世间无常的迁变,生老病死,随业而趋,给人类带来无法解脱的苦结,为了追求真理,救度众生,毅然自我牺牲。由是舍弃世间的荣华,和家庭的恩爱,出家学道,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当佛陀成了正觉,洞彻众生本性的平等後,故有物我平等生存的启示。不但以平等的心对待人,亦以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从沉沦六趣的流转中,最後都有机会舍妄归真永脱生死,而达涅盘的寂灭境界。 所以佛陀的说教尊重物我的自由与平等。由於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不管他是如何的无知,如何的低劣,但其所具的本性如明月照在浊水的沟渠,月影虽蒙蒙不清,但月的本身却丝毫无损,人之本性亦复如是。可是无业不生娑婆,在这世界上做一个人,浑身业垢,所数人的心理都是轻贫重富,尊贵凌贱的。
在这弱肉强食、世态炎凉的人间社会,来谈物我的平等,因为只有慈悲的心才能表现真实的平等。比如我们有时也会流露出一种同情的心,但毕竟是有限的,人们对自己亲人的痛苦,心里便感到难过,但对别人的痛苦,就未必都会生起同情心,甚至漠不相关,有的人对自己的儿女爱之无微不至,但有的却是摧残别人的儿女,所谓,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像前头所说的爱亲人爱儿女的心,虽说也是天良的流露,但都不是慈悲心,因为慈悲心的那种慈爱,是没有条件的,既无亲?厚薄,亦无贤愚贱贵,一视同仁。如天上的明月,照江海和秋潭,亦照污浊的沟渠。
佛陀以慈悲去救度众生,亦以慈悲去慰抚沉迷莫醒的众生。启发人与人间,甚至人与众生间,珍惜自己的生存,同时亦珍惜他人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使人间认识生存的可贵,激发人间的互爱,以慈悲去建立和平平等的人间,把原是苦恼的人间改造成一个快乐的乐园。这是佛教利生的宗旨,也是佛陀救世救人的精神。平等和慈悲并非在口头上说说,如果只在口头上说说,那就等於江湖佬卖膏药,实际上是没有什麽见效的,必须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所以又谈到无我了,因为慈悲是基於无我的激发,但无我二字在人类的园地里,说起来是很容易,当真做起来却又很难,佛陀有舍身救饿虎的壮举,其故事是说,佛陀行菩萨道的时候,看到一只饿虎,为了皑雪封山,困于寒岩,无处觅食,不堪饥火的困逼,竟欲攫其子而食之,悲心似海的佛陀,看到众生因饥苦而失母爱的天性,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逐从岩上跳落以身饲虎,故有舍身饲虎的由来。这是菩萨无我大悲的精神。但对我们平凡的人来说,假使一个人跌进海里,在岸上的人如有我的观念存在,一定眼巴巴地看著其人被海浪卷走;能够毅然跳落海里?被难者共浮沉的人,其当时一定只知救人,罔计一已的安危,但这种舍己救人的人,并非说没有,但毕竟不多,因为人类是私欲特重的动物。在名场利欲里追求满足,往往埋没良知,不但不会在海里救人,甚至把人抛在海里,让人沉沦苦海,这才开心。
人类心理的病态,所造成人类的痛苦,可说人生的园地是一幅残忍邪恶的构图。人类为求生存的幸福,偏又制造坑陷,这都是由於我执而来,大家为了我,都在制造人与人间的麻烦。所以佛陀怜悯众生的愚痴,在佛经里关於我的分析说得很详细,从星球分析到微尘,从数十年的生命说到刹那的生灭,缘生缘灭,原是假相。最明显的来说,人是会死的,花是会谢的,坏就坏在人们从来没有想到会死的一天,假使平时肯以一期生命的短促,刹那生灭的无常,来回想一己生存的杳小,照理会减轻人我的妒害,巧取?豪夺,最少会拿出良心来做人。一个人如肯衷诚的体会这个世界的空气,我们只有数十年的接触,所谓我者,最後不过一坯黄土,春花秋月,让给人间千古,如是一想,应该尊重人我的生存,和珍惜人我的和平相处,把爱惜自己的心,同样去爱惜人家,这麽一来人间是相爱的,人间也是平等和平的,这便是佛教要人们建立的安乐人间。
讲于马来西亚广播电台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四日晚八时十五分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