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 2023年卫塞节主题“齐心启力 国富民强”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报导 > 特别报导
法宁法师事迹暨开示录
采访/整理:陈韵洁 发布时间:2008-10-29 来源:  点击:

 圆寂比丘释法宁履历

 俗名伍小涛,现年60岁。

 出生于槟城,曾就读槟城韩江中学,毕业后远赴英国考取大学会计学位。

 10多年前,于金马仑三宝万佛寺依止前任方丈已圆寂远明长老座下剃度出家。

皈依自性三宝

法宁法师一直强调“不要迷信”。他在世时,随人根机,用各种方便法解除众生的束缚、解开众生的执著。对其师弟开示,他讲了三句话——没有法学,没有佛求,没有佛修。

(一)没有法学

假如我们还有一个学法的心,就没有得到法的本体。为什么?因为你还有一念说要学法,正是你还有一念,也就没有得到法。事实上,何谓法?到底有什么法要我们学的呢?

法的本体是没有取,亦没有舍,不想这样,也不想那样,就是任运而行。任运就是自由去做而不执著。因为一法不立,所以才能建立万法。虽说一法没有,但是万法宛然。虽然万法宛然存在,可是还是一法不立。

拜读《六祖坛经》,才发现慧能大师对神秀大师的门徒志诚说道:“自性没有一念过非,没有一念痴迷,没有一念散乱。如果念念都能用智慧来观照自心本性,常离一切法的形象执著,就能自由自在。纵横三际十方,都能悠然自得,还有什么需要建立的呢?自性要靠自己觉悟,顿时开悟,顿时修证,并没有一个渐进的次序,所以不必建立一切法。一切诸法本来常自寂灭,还要建立什么次第呢?”

佛典中常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就是说现象世界的一切差别,都源于人们的这种分别心。人们由分别心而起我执、法执,生贪、嗔、痴三毒心,成种种颠倒妄想,从而陷于无尽的烦恼、无边的苦海不得解脱。

对此,大乘佛教认为要得到彻底的解脱,就必须以无分别的、平等的“般若”智慧,从根本上去除人们的分别心。这也就是《金刚经》中所谓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也许,我们可以来个有趣的研究,仔细地探讨“法”这个汉字符号。法,偏旁左是个三点水,偏旁右是个“去”字。古人造字绝非随意,都有深刻的涵义。“法”字里的三点水,可喻为众生的贪、嗔、痴三毒。看看“没有法学”这句话,意思就很清楚,目的是要我们去掉心中的污秽杂渍。简单地说,修行不能心外求法,而法不在心外。如果执意追求心外有法,那便是外道。
 
(二)没有佛求

这是一个心灵空虚的时代,人们为了事业、感情、钱财,为了一切的一切,拼命地求神拜佛。只要听说哪里的神佛灵验,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前拜拜。更可悲的是,如今的学佛人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去贿赂佛菩萨,这种以贪心、妄心来拜佛的人,怎么说是真正学佛呢?

净空法师曾说:“你不明理,不知事实真相,一味迷信祈求,那佛氏门中有求就不应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真实的道理,一定要如理如法去修学,才能得到你的希望,才能满你的愿。所以,不能迷信,不能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

究竟,佛何处求?有首偈曰:“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只要我们勤于反观自照,你将发现,原来佛就在心里。事实上,我们做善得善报,做恶得恶报,何必求神或求佛!问神或问佛,根本无济于事,神与佛对众生的业障也束手无策啊!如果舍本逐末,那学佛就等于学魔去了。

佛在《金刚经》亦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真善知识只会教人去贪嗔痴、解其迷、净其意、净其念、净其心,是名自心求自心度。正所谓:愚人求佛,不净自心,越迷越乱;智者净心,不作他想,功到自成。

因此,法宁法师认为宣扬正信佛教非常的重要,这也是他一生中弘法利生的目标。
 
(三)没有佛修

佛,是我们所趋向的最终目标。成佛,更是人人所希求的。然而,要怎样的一个修法,才能如我所愿呢?到底有没有佛修?这就是法宁法师开示的重点。

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巨擘,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太虚大师当年提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他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

太虚大师曾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这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成佛证果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深深地了解到法宁法师的这一句话。成佛,即是人格的最高完成。学佛只要从做好人开始,并进而学修菩萨行,菩萨道修学圆满,即是成佛。善用人的特性,自然能使人性得到净化与进展,从而趋向佛性的完成,这也就说明了“没有佛修”之原理。

总结:听懂了“没有法学”,也就悟到“没有佛求”;没有佛可求,自然就应了“没有佛修”这句话。直心是道场,只要我们皈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真正地回归到自己的真如本性而不向外攀缘希求,老老实实地用功,那就没有毛病了。这么一来,我们才不辜负了法宁法师他那救度众生的一片苦心!

              

善用六根

法宁法师曾经说道:“六根是工具,人要善用六根,不要被境界所转”。

可惜的是,人人往往不会善用“六根”,而为自己带来许多烦恼,甚至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好比眼睛喜欢见到美色,耳朵喜欢听闻好音,鼻子喜欢嗅到香味,舌头喜欢品尝珍馐,身体喜欢触感细滑。如果顺从己意,就贪爱执取;如果违逆己意,就嗔怒怨恨。

这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后,产生了六识,而带来的种种后果。何谓“六根、六尘、六识”?以现代的话来说,六根是生理的器官,六尘是物理的世界,六识是心理的作用。

“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之六种能生起感觉的器官。“六尘”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之六种能污染身心并且动摇变化的境界。“六识”指的是六根与六尘接触时,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种认识、了别的作用。

面对一切人、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高兴的时候,看整个世界都觉得很顺眼;生气的时候,看到什么东西都很讨厌;悲伤的时候,目睹花儿也会落泪;恐惧的时候,一点点事物也可以引起怖畏。这都足以说明“六根”的感觉,是虚幻不实的。

然而,我们的情绪在这喜、恶之中,每天不知起伏波动多少次。事实上,物质本身并没有美丑净秽之别,分别往往来自于我们主观的感受。六根、六尘、六识,诚如《楞严经》所说,是真心一念不觉才有妄想分别。如果我们能够泯除对立,去妄归真,则朗朗乾坤就在当下。

看看一代高僧弘一大师的事迹吧!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前来拜访弘一大师,恰逢弘一大师正在吃饭。夏先生见他只吃一道咸菜,不忍心地问道:“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了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说:“难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啊?”

弘一大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虽然咸淡无法概括人间诸事,可所有的道理也不外乎于此。弘一大师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与执著,而这个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关键在于他懂得把持得住自己的一颗心,不致于沦为舌根的奴隶,而能真正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人之所以被境界所转,就是迷失自性,心里面贪图名利、五欲六尘的享受。境界转不过来,就得不到真正受用,所谓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超越不了六道轮回。

善用六根,即“菩萨修一切善法”。看这个花花世界,看的是法相、法性,看千变万化法相当中,它里头有不变的法性——法性真常。往法相里面去看,看到因果报应,慈悲心就生出来;往法性里面看,智慧生出来。这自性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才能流露出来。

换句话说,六根不会用,用错了就造罪业。学佛修行,怎么个修法?就是要懂得好好地借用六根,来历事炼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六根,就能修行一切善法,提升内性的觉悟,进一步成就菩提道业。

法宁法师的重要开示,指的就是这一点:我们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业恶,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何时,我们见色闻声,像六祖所说的“一一见中,一一闻中,生无量智慧”,那个时候就是真见在用事了,境界肯定大大的不同。

               

破相论

虽然马来西亚独立了50年,但种族课题仍然是敏感的。身为马来西亚公民,华人的认同与地位,还是处在与官方力争、拉扯的处境,例如:有关华人在国家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官方的认同。

早在1986年,马华诗人方昂老先生就写了这么一首诗:

《给HCK》

(一)
又有人说
我们是移民了
说我们仍然念念另一块土地
说我们仍然私藏另一条脐带
这是个风雨如晦的时代
该不该我们都问问自己
究竟,我们爱不爱这块土地
还是,我们去问问他们
如果土地不承认她的儿女,如何倾注心中的爱?
 
(二)
说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不是
说我们是支那人
我们不愿
说我们是马来西亚人
谁说我们是
说我们是华人
哪一国的国民
我们拥有最沧桑的过去与最荒凉的未来

今年,在槟城峇东埔补选期间,不幸地引发了一场“华人寄居论”的大风波。巫统一名领袖更发表华人只是寄居在大马,华裔一旦当权,是不会公平对待其它族群的极端言论。请看以下新闻剪报:

根据《星洲日报》2008年8月25日报道,巫统升旗山区部主席阿末依斯迈在槟城峇东埔补选助选时,批评槟州首长林冠英一上任就要撤销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是保障马来人未来的一项政策。

“华人是否能够平均分配财富给我们呢?如果你们今天居住在华人家庭,你相信他们能够公平对待你们吗?”接着,他又说华人只是“寄居”在大马,因此不可能做到各族平等。

华社对于阿末依斯迈所发表的种族言论,深感愤怒及不满。槟州民青团宣布杯葛巫统升旗山区活动。马华青年团就向巫统施压,要求阿末依斯迈收回有关言论,并向华社做出公开道歉。马青直辖区州分团则在马华大厦发起一项签名运动,准备把收集到的签名呈给巫统最高理事会,让巫统对付阿末依斯迈,包括吊销其党籍。再来,民政向国阵最高理事会建议纪律处分。

后来,副首相纳吉代表阿末依斯迈公开道歉。民主行动党领袖林吉祥斥责阿末依斯迈没悔过,并批评首相阿都拉试图为阿末依斯迈的种族主义言论辩护。短短时间内,“华人寄居论”引起了极大的回响,而且风波越演越激烈!9月13日,警方援引内安法令逮捕《星洲日报》记者陈云清。正当“华人寄居论”闹得满城风雨之际,军方首长督促政府采取严厉行动对付炒作种族课题的人士,避免国家陷入混乱。 

到底,什么是“寄居”?谁人是“寄居者”?哪来的“寄居论”,我们可真的搞清楚?法宁法师还在世时,针对这个课题,作出了另类的回应。

依他的看法,华社根本没有必要为了“寄居论”而与巫统乃至马来人争论不休。阿末依斯迈说华人寄居,事实上,他本身也是个寄居者。

仔细地想一想,从修行角度来看,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寄居”于娑婆世界呀!无常一到,不管你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或其他种族也好,一样逃不过轮回生死。寄居不寄居,有什么好争的?

佛教讲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人类既然来到这娑婆世界,有生就有死。无常、法空的真理,证实了世界有成、住、坏、空;自然界有寒、暑、冷、热;人类有生、老、病、死;山河大地及一切自然现象,都离不开生、住、异、灭的过程,终有变坏的一天。

《金刚经》里有一首很著名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段话的内容,极为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的短暂无常。唐代的著名诗僧寒山子的一首诗《不见朝垂露》,也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不见朝垂露】寒山
 
不见朝垂露,日烁自消除;人身亦如此,阎浮是寄居。
切莫因循过,且令三毒祛;菩提即烦恼,尽令无有余。

此诗一开始便将一幅鲜明的无常景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早晨的露水,待太阳一出来,立即就干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的短暂。在这个阎浮世界上,只是短暂地寄居而已,期限一到,就要投入轮回业报去了!我们这么想,事实不就摆平了吗?再看看下面这首诗吧!

【拾遗二首新添】寒山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
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

法宁法师强调:著相则自性常迷,离相则自性常悟。学佛人要破我相哪!若著相,就不能够成就道业。因此,修行人不该跟一般人持有同样的见解,必须运用自身的智慧来超越一切的对立与不平。

                     

臭皮囊

有一次,某法师看见法宁法师手上拿的一个包装饮品已超过了保存期限,就好意地提醒他别再冲泡来喝。

没想到,法宁法师竟然跟对方讲了这么的一句话:“身体只是一个臭皮囊,干嘛要疼惜它?过期了还是可以喝,没事的!”

某法师听了,有如当头棒喝,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好,唯有保持片刻的沉默,静静地在一旁看着。当时,法宁法师轻快地举起了一把小剪刀,迅速的,就把包装饮品的封口打开,然后将之倒入杯子里。一会儿,他把那倒空的饮品包装剪开来,然后伸出舌头往铝箔纸上舔。

这一幕,让某法师看呆了。他简直就不敢相信眼前的法宁法师会有这样“异于常人”的动作。不稍一会儿,整张铝箔纸光光亮亮的,看了不禁叫他瞠堂结舌。

“哗,他是那么惜福的呀!”某法师打从心底佩服地说。即使食物过期了,法宁法师不但不丢弃,而且还把它吃得干干净净,真的不简单哪!可见得,法宁法师不但惜福、节俭,同时也是惜德。

《朱子治家格言》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佛教更是崇尚惜福、节俭,提醒修道之人万万不能浪费,故此有这么的一首偈子——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节俭、惜福不仅是自度,而且度无量众生。佛常说:“为人演说”,演就是表演,做出样子给人家看。美国万佛城的宣化上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回到温哥华去弘法,一张卫生纸用了八次,用完之后折起来装在口袋里,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用了八次,不能用了才丢掉。在座有一个信徒看到,心里非常感动,送他一百万美金,一百万美金就是一张卫生纸用八次。温哥华那里建了一个金佛寺,美金一百万,一个居士供养的。他也并不是说做了个样子给人看,他习惯就是如此,受人尊敬,让人感动。

换句话说,一个喜欢浪费、不知道惜福的出家人,信徒往往对他心生反感。这么一来,法缘无意当中就断尽了。所以,我们学佛人自行化他,要知道节俭,要知道惜福,这点非常重要。

当然,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把坏的东西吃进肚子,是非常不理智的作法。万一不幸遭到食物中毒,那倒不是愚痴、颠倒吗?因此,一般上的人,都是难以接受这种行为想法。可是话说回来,如今人人爱上食用蔬果酵素,而我们知道酿制酵素,不得不让食物发酵几个月,好让酵母菌引发化学作用。试问:当你喝得津津有味时,可曾想过它也是一种“过了期”的食物呢?

在此,我需要澄清的是:法宁法师的个人事迹和行持,只能作为一种修行的参考。他真正要传达的讯息在于提醒修道人,不要把臭皮囊视为宝贝。身体本由四大——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故不要将它看得太认真了。世间人往往给它找好衣穿、好饭吃、好房子住,找个好丈夫或好太太,殊不知这个身体也是虚妄不实。若是没有这种思想,才能用功修道。如有这种思想,则会做为它的奴隶,一天到晚为它服务。所以真正修道的人,将身体视为臭皮囊,不去重视它;如果重视,则成修道的障碍,所谓“借假修真”,方便而已。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金马仑万佛寺法宁法师圆寂  (2008-10-08)
  法宁法师赤脚和尚圆寂 手托面孔 遗容安详  (2008-10-08)
  从全国各地赶到火化场 信徒伤心送别法师  (2008-10-08)
  金马仑赤脚大师圆寂 打侧身手托脸如睡佛  (2008-10-07)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