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林(左一)及妮玛拉(右二)与各族同事相处融洽。
华印混血儿妮玛拉信奉回教,兄弟姐妹则信奉其他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和兴都教。
因此,妮玛拉和家人每年都自由地庆祝三大民族的传统节日,家里也保留了三大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这种混合的家庭背景下,共有10个兄弟姐妹的妮玛拉,可说是生长在“一个马来西亚”家庭。
在家排行第4的妮玛拉(45岁),因华裔母亲的一些亲戚信奉回教,所以从小便有机会接触回教。
“虽然宗教和肤色不同,我们一家人走在一起,所使用的共同语言是广东话,所以当我们在外用餐时,陌生人都会投以好奇的眼光,有些甚至忍不住问我们到底是甚么人。”
妮玛拉说,她的父母已去世,但她依然保留著母亲所教的一些习俗,除了煮马来餐,也煲汤让家人滋润。她的子女除了用手或刀叉吃饭,也会使用筷子。
华人新年照办年货
“一些华人的节日习俗,包括冬至搓汤圆、中秋吃月饼,我们都有跟著做;华人新年来临,我也会跟华人一起忙著办年货,买年柑或把家里装饰得红彤彤。”
出身这样的家庭占了通晓多种语言的优势,妮玛拉在怡保专科医院担任公关及市场执行员,每天都须接触不同背景的顾客,但她都可应付自如。
华裔顾客见到长得像华人又像马来人的妮玛拉,通常都会犹疑,不知道要用甚么话来和她沟通,再看到她的名牌,自然会对她讲马来话。
不过,当她开口用广东话回答时,他们都会吃一惊,并高呼:“原来你会说广东话,早点说嘛!”
华印混血儿 信奉回教爱搓汤圆
同样在怡保专科医院任职顾客服务员的纳斯林,与妮玛拉的家庭背景一样,也是一名华印混血儿,并且信奉回教。
他的印裔父亲生前是一名军人,在他童年时,父亲便甚少在家,因此他和姐姐及弟弟,自小便随著福建籍贯的母亲,生活在中华文化里,受到华人传统习俗的熏陶。
纳斯林说,他小时候经常跟外婆到华人神庙,也跟母亲学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母亲更特别帮他改了一个中文名字 ── 洪添福,洪是他母亲的姓氏。
“父母和姐弟们都是思想开放的人,他们都能接受塔辛奉回教;大家也和睦共处,无论是回教徒、印裔或华人的节日,我们都会一起庆祝。”
农历新年中秋节照欢庆
“虽然现在我信奉了回教,但对于一些华人的习俗我依然没有忘记,我最喜欢过冬,因为可以一家搓汤圆,这是很开心的事,还有其他节日,包括农历新年和中秋节等,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度过。”
他说,他自小在英校读书,由于擅说多种语言,因此拥有各族朋友。长大后,他继承父亲的志愿当上军人,两年前退伍后,正式加入怡保专科医院当顾客服务员。
“我长得较像马来人,当我一开口说广东话时,顾客都会觉得很惊讶;对于一些不擅于说国语和英语的顾客,很容易就解决了沟通问题。”
妮玛拉和其他种族的同事穿上印裔传统服装,同庆一年一度的屠妖节。
妮玛拉生活在“一个马来西亚”家庭,把各族文化都融于“一家”。
纳斯林和妻子的“一个马来西亚”结晶品──两岁的女儿娜达莎。
皮肤白晰的娜达莎,看起来较像华人。
纳斯林(后左二)的姐姐早年出嫁举行华人传统婚礼,前排左起为母亲洪明心
(译音)和父亲威鲁。
纳斯林:我最喜欢过冬搓汤圆的华人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