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法师,佛光山第一位博士比丘尼。现任美国西来大学宗教系主任,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系、耶鲁大学宗教博士;曾在波士顿大学、柏克莱大学及哈佛大学任教。
荣获1997 年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奖、2003 年获联合国在泰国总部颁发国际杰出佛教妇女奖。
这几年从事国际青年禅学营,提供国际青年学子学习禅修,更接引西方高等知识分子参与佛光山的各种活动,并进行过无数场的宗教对话。曾出版英文书籍《佛教对人间苦难与911事件的反思》。
我是世界公民
我来马来西亚,只是作客,不太深入理解这个国家的状况。据我从阅读中的了解,这里的华人自觉在一个回教国家生活,政治弱势,人口又因为外移与低生育率而持续在下降,未来的路应何去何从?甚至感觉到在现实环境中,好像已经没有路可走。
以我对生命的体验,人生总是有路的。尝试去转变,柳暗花明又一村。别总是站在自己的位子、立场去争取,进而产生对抗。各自强调“我是华人”、“我是马来人”,不是理想的做法,一切从沟通、融合开始。
未来的世界,我们都是“世界公民”。
我在台湾长大,父母说台语,书本上读的是中国的历史与地理,长大后到中国大陆去,好像很自然,一切都懂。我出家30年,其中20年在美国生活,我现在是美国公民。
我有一次到泰国参与联合国会议,有人问我:你是台湾还是中国人?我答说:美国公民。后来人家再这么问我,我答:我是世界公民。
我们已经处在国籍淡化的时代,年轻人更是如此,他们上网,以电邮跟各因人沟通,接触各国的音乐与电影,他们对国家、种族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种族间的婚姻趋向普遍,在未来的世界,种族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明显标签,善恶才是重点一一不管你是黑人白人,做坏事、杀人,你就是坏人;哪国先发动武力,就是不对。
美国在911事件后做了几个错误的选择,如攻打阿富汗。当时的美国人极度愤怒,盲目认为回教世界皆是恐怖分子。基督教、回教、犹太教等等开始发声对话,伹却没有听到佛教的声音。当时我以英文写了一本书,内容是佛教对911事件的回响。
我在书中说,以佛教的立场而言,911灾难不是孤立、单独的事件,而是有着其因果循环的。“因”处理不好的话,以后还得面对“果”。
国家就像一个大人物,有时候没办法做长远的思考,只能靠止痛剂、万灵丹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我们的人生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因此,人生中做选择的时候,要做长远的思考,这个选择或决定会不会造成未来的痛苦。
选择你爱的职业
世界两大首富比尔盖茨与华伦巴菲特,都是我很欣赏的人,比尔盖茨成立了一千资本丰厚的慈善基金会。华伦巴菲特说:赚钱很容易,给钱很困难。富人的烦恼是:我有钱了,但要怎么给,才有意义?结果华伦巴菲特干脆把这烦恼丢给比尔盖茨,把自己99%的财富捐到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
这些人有了钱之后,做什么选择?他还是做平常生活的选择,据说华伦巴菲特住的不过是一间39万美金的房子。成为首富之后,他们还是一样享受人生,进行自己喜爱的娱乐、致富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有了钱之后,还继续保有要帮助世界的心。处在企业界顶端的这些人,仍然有着高尚的使命感。
年轻人会问:究竟我得找赚钱的工作,还是我喜欢的工作。华伦巴菲特说:要选择你喜欢的工作,因为你喜欢,就会产生强大的创造力,当然那不一定会有钱。有得就会有失,不要总是想要两边占便宜。
生命的活水源头
我从小以正义为人生的价值观,所以希望长大后学法律,为世间打抱下平。台大法律系一年级时,我发心到育幼院给孤儿们补习,在那里认识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侨生,他是佛教徒。
后来这个朋友把我“骗”到佛光山去,说是参加“大专佛学夏令营”。我当时没看到“佛学”,只看到“夏今营”,觉得去交交朋友还不错!
在那之前,他曾给我说了一句话:“我要到深山里修行”。我说:“你们佛教徒,修行怎么都要到深山去?山里没有诱惑、挑战、困难,你在那里修什么行啊?你们不是说广度众生吗?在深山里,众生是动物,可是真正麻烦的众生,在人世间啊!度众应该到人世间嘛!”说这番话时,我还没学佛。
上了佛光山,两个星期后我就剃度出家。他后悔极了,说:“你跑得太快了!”
当时我们住在寺院里,我打坐时有一种特别的体验,感觉到原有的世界好像正在瓦解、粉碎,一个宁静的新世界开始呈现了。我们十点睡觉,头一碰到枕头,下一秒钟醒过来,已经四点半,六个半小时没有一丝念头、心里平静。当时确实想着:学佛打坐,在家也行啊,不用出家。
当时佛教在台湾袵认为是老人的宗教,很少看到年轻人,大家都误以为出家人都是想不开而厌世的。星云大师在演讲时对我们说:佛教需要年轻人,需要更多有接受过教育的出家人。我当时在台大,20岁——大师说的年轻人,不就是我吗?我一举手,就出家了!
出家后,星云大师送我到美国留学,我在夏威夷取得硕士,再到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离开学校,人生面对更大的选择:我该留在美国,还是回台湾。
结果我回台湾去。在台湾教书一年多,慢慢地觉得那里的发展空间太小了,我需要一个国际舞台。于是,我再度离开台湾。
其实,做每个选择,我都没有后悔,当时回台湾是对的,因为没有回来,心会不甘。后来离开台湾,也是对的,因为试过了,再放下,了无遗憾。
现在,我每年都带50 位美国大专生与研究生到台湾佛光山参加一个月的禅修。他们绝大部分是白人,年龄介于18至28岁。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6年,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培养了300 颗种子。
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些美国年轻人经过这样的禅修活动,生命都经历了转化与超越。有一个参与者说:我现在工作很忙,但是会跑到屋顶上去打坐,平静了,再下来继续工作。另一位说:现在已经不边吃饭边看电视下,而是以正念、禅悦在吃饭。他们当中有些人留下釆,协助翻译佛经的工作。我们还培养了一些美国人,以英文宣讲佛经。
要选择一个你很享受的,且会带来成就感的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命的灵感也如那渠水,注入活水,生命才有力量。
人人都有觉性
我到佛光山两个星期后就出家,很多人问我:“你有没有想清楚?”当时,出家对我来说不是用头脑想清楚的问题,是生命体验的问题。
初到佛光山,学习礼佛。我当时想:都是些泥塑木雕,拜什么啊?后来又想:这样拜,血液流到头脑,会变较聪明吧!想想似乎可以接受,我也就很努力地在拜佛。
我拜了30年,现在我知道自己在拜什么了,其实佛根本不需要你拜。拜佛的真正意义,是往内看。人人都有佛性,拜下时,是省察、挖掘你的本性,把自己的觉悟显现出来。原来,我们是在拜自己的觉性,而这觉性并不是佛教徒所特有的。
如《六祖坛经》所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的心本是清净,要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有好的念头。我们往往看到可怜人,第-个升起的念头是:我要捐钱给他。第二个念头就不一样了:还是把钱存下来,这些事让有钱的人做吧!
“何其本性本自富有”,我们的内心已经很富有,只是不愿承认。我们从社会中往往拿的不是我们所需要,而是想要的。一个人只能开一部车,但有些人想要更多。其实,世上的物资,一点点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至于名利与权势,当你对自己很有信心时,有没有名都无所谓。
我们不快乐,不是没得吃、没得穿,而是因为不满足。若不了解人生的意义,有钱、有势,你依然空虚。没钱时,你有个目标,一心前进;目标达到了,那你在上面做什么?佛教说:要下来,回向下化众生。
如果你生活在“我”个人之中,会很苦,因为世界太小,一旦满足后你就不懂怎么走了。人生的目的应该放在较大的层面,如菩萨发愿生生世世度众,永远都忙不完。
爱人前,学会爱自己
出家跟结婚,都一样好,也部一样不好。有人结了婚受不了,要离婚。有些出家人很自在,但也有人很烦恼,最后离开僧团。其实,出家与结婚都没有错,是我们处理的态度有问题。
要接受、承认你的选择。有的人结婚后、跑到寺院说出家真好,就不要回家了。家里的先生孩子怎么办?别忘了这是当初你自己的选择,你该负责。
人生最困难的是:要学会跟人家相处。
我们常说“我爱你”,细仔分析,其实是“我要你”!爱是希望对方快乐,但一旦生气,都希望对方受苦!
佛法说的“第七意识”,产生一个“我”。我们如何感觉到“我”的存在呢?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部马赛地被撞到稀烂,你会觉得这是一起交通事故。但车子若是你的,哪怕别人刮下一痕,你也会马上起来臭骂!
从客观而言,两台都是马赛地,一台已经撞坏,一台只是被刮花,你为什么那么痛苦?因为,车子已经成了你的投射:这是我的!
同样的道理,若你把另一半当成“你是我的”,“要按照我的方式过日子”,你会很痛苦。
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因为爱自己,“要”就较少一点。不爱自己时,你会一直往外寻求,幻想世界有一个真正爱你的情人。
重点是,我很享受
出家得到的,是法乐——精神上的快乐。我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可是,出家以后,真的天天无梦吗?每天都是那么平静吗?没有。生活有时也很忙,人生还是不断要面对选择。
出家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出家那一段日子,有着强烈的出离心,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我依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要对出家人有太高的期待,我也要吃饭睡觉。我常到马来西亚,有人说要带我去玩,我说:我来这里只有三件事,放我在桌上,找就吃;放我在床上,我就睡;放我在讲台上,我就讲。重点是,我很享受。人生确实可以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