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天灾不算多,但人祸却越来越严重,而大马的治安一再响起了警钟,以至人人自危。到底社会出了什么毛病?是“社会的错”,还是人心有问题?
适逢堪布仁波切喇嘛伦度(Khenpo Rinpoche Lama Lhundup Rigsel)莅马弘法,获善意称佛法中心安排访谈,从宗教角度谈社会问题,从出家人眼光看红尘俗事,另有一番见解和体悟。
堪仁波切告诉我们,唯有生起慈悲心、关爱与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社会、国家才得以和谐、安宁与快乐。
缺乏关爱与尊重是根本原因
问:近年社会问题频生,如大马就发生了未成年的辍学生杀死女学生、夫妻残杀等悲剧和惨案,请问堪仁波切认为原因是什么?这是社会制度的问题,还是人心出了问题?
答:种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们觉得缺乏了爱心关怀,以及对其他生命体的尊重。仔细分析,这是两大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有最基本的关爱,即对其他生命的关爱与尊重。
首先必须把其他人当成自己来看待,要认定他人跟自己一样重要。即使去打猎,也是一种不善行为,因为这不仅会伤害那个动物个体,而且将来有可能使整个物种绝灭,带来惨痛的后果。更何况是人类呢?杀害他人也是不善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关爱及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应想到他人的快乐和利益与自身的快乐和利益一样重要,只有生起这样的慈悲心才能拥有快乐。这种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要解决这类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去提倡和觉醒,并且应注意如何在沟通过程当中表达自己。例如谈话时应有礼貌,要顾及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考虑他人的反应,此外也要保持友善的态度,对方才会对我们建立起信心,也不会出现不愉快的气氛。这都是我们要下工夫去营造、去培养的。
如果在交往过程中能让人觉得很舒服,不尴尬,那么人与人之间就能建立起敦厚的情谊,对大环境来说,也就能有真正的安乐与和谐。这也不仅仅是佛教想要传递的信息,而是所有宗教都想要传达的共同的信息。
悲剧的发生不仅与个案中有关联的人相关,对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关联。当然也包括政府在内,因为政府是整个架构的创建者。当人们面对困境,如经济风暴或健康危机时,政府必须负起相当的责任。
如果政府工作人员是诚心诚意地为国家与人民服务,他们就应该不分贫富、不分种族宗教、不分国籍,而应更专注于为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安乐。同时也应与人民正面交涉,制造友善及良好的气氛,如此一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要解决这种种问题,站在个人立场上,乃至于整个社会、国家的每个人,都必须要培养慈悲心、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唯有这样才能带来和谐与快乐。社会各层面的人,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生意人等,若都能拥有这样的态度,就会为社会与国家带来显著的改善。
业果自当处分
问:有人说,大马有太多外来劳工,所以才会不断发生社会问题。如果减少外劳人数,社会问题就能解决。堪仁波切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以我个人的意见,即使全面禁止引入外劳,也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若纯粹站在佛教的立场来说,所有问题的产生,主要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内心的烦恼。所以,问题的产生不能单单指责外在的因素。要完全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完全止息内心的烦恼。人们内心的烦恼,即包括贪、嗔、痴等等。
对于外劳政策,政府必须施设有效的法令,以及清楚表明国家的法律规范。同时,对于服用含酒精食品、麻醉品等,政府都要有相当的管制,正如引入外劳要如何避免产生社会问题等等,也应特别小心地处理。在学校教育上,也要强调培养善良的人品,从个人教育上培养起善心与责任。
其实,外劳对于国家经济还是具有一定的贡献,但政府应确保他们不会犯法。
问:严刑峻法的惩处方式真的有效吗?
答:佛教相信,业果自当处分(Karma makes the punishments),我们都必须对自己所造的业果负责。很多国家都设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严刑,如死刑、终身监禁等),以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秩序,所以我无法评论这些刑法孰对孰错。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来说,人应遵照因果的法则行事,明因识果,强调深信因果,以这样的心态和信仰建立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各种不善行为。在没有不善行为的同时,还要积极去行善,生活才会快乐,生生世世都会快乐。
负面心念可感应天灾人祸
问:全球都在面临灾祸,天灾诸如雪灾、大地震、水灾等;人为的有毒奶粉事件与各种食品毒害事件、自杀式炸弹袭击等。请堪仁波切分享您的看法。
答:当天灾发生时,是非常不幸的事情,导致许多生命伤亡、作物受损。国家政府应该看到人民受尽煎熬与痛苦,所以必须提供各种救援,去帮助人民度过难关。但他们首先需要了解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问题在哪里,然后以非常开明、诚恳的态度来关爱与照顾人民,唯有如此才能缓冲各种问题。
尤其强调的是,帮助人民就必须要毫无偏颇、没有偏见,谁需要帮助,都得尽全力去帮助。我认为,施以强硬手段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因为人们心理上一定会反抗,到时社区中人们的心念会感应某种状况的出现,像发生天灾人祸,或许就与当地人的心念或心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