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 2023年卫塞节主题“齐心启力 国富民强”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冯以量 : 佛教与临终关怀心理治疗 助临终病人从刺猬变无尾熊
报道:李秀华 发布时间:2008-08-19 来源:星洲日报  点击:

在雅西西慈怀病院里,每一间病房就有一名不超过六个月寿命的临终病人躺在床上。一个病人就有一个故事,还有其家庭脉络。因此,慈怀病院每一天都在上演不同的生死存亡的故事。

  作为社工的冯以量,每一天都需要融入每一个病人的故事,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情绪困扰、心灵烦扰、家庭纠纷、死亡恐惧等等的一切问题。

  身为一个佛教徒,正好也是助人者,他是如何帮助这些临终病人的 ? 他又是如何运用自身的佛教修养以及心理治疗经验,帮助这些末期临终病人 ? 冯以量就“佛教与临终关怀心理治疗:如何协助临终病人从刺娟变无尾熊”的讲题,分享他在雅西西慈怀病院的经验与历程。

  为何题目如会是“…………从刺猬变无尾熊” ? 我们先来听冯以量说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有一个 59 岁的佛教徒临终病人。多年前,他亲手把婚姻以及家庭捣碎了。多年后的今天,前妻不回头,已经成家立业的两个儿女也不愿意照顾他。甚至年迈的妈妈也对他说:“你不要回来,住在外面就好了。”

  他的脾气古怪。当初的他因为知道自己只剩下 3 个月寿命,就把自己毕生的积蓄都捐献给某家慈善团体。岂知,他竟然活了下来,寿命延长了整一年之久。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金钱的支柱,他的脾气变成非常暴躁。

  他不服从命令、擅自在病房内偷偷抽烟、命令医生给他大量的吗啡、常对着护士以及医生破口大骂。时而自作主张,像极一个霸王命令他的士兵;时而沉默不语,拒人于千里之外。

  首 3 个月,我陪伴他,很难取得他对我的信任。我任由他骂,任由他呼喝,我的原则就是对我的病人不离不弃。我清楚知道他起初需要试探我真诚的意愿,不然的话,他会再度被伤害。

  后来的 9 个月间,我们经历了一段很有质感的生命旅程……

  他梦见自己小时候时常和父母亲常去的那个沙滩上的一间火锅餐馆;他每一个重要的生命过程都发生在那个地方。他要回去那里看一看。回到那间餐馆,他说了很多很多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他想起自己和前妻在这里吵架,妻子决定和他离婚。

  他在那天的晚上发了一个简讯给我: Thank you Yee Leong , this is wonderful 。

  后来我问他,“如果让你说一句话来看自己的人生,你要说什么 ? 。

  他说,“我以前一直觉得是做对的事情,现在来看都是做错了;我以前坚持是对的东西,原来都是错的。”

  圣诞节的那天,没有亲人和朋友来探访他。他吃饭的时候,是背向门口,望向窗外的。我觉得这背影很落寞。我把他带到对面那接生婴儿的医院去。在那生死只有 50 米的距离之间,他在轮椅上,看着玻璃镜内的婴儿说:“ They ate sO harmless , they are pure 。”

  然后,眼泪就流了下来。

  我知道那是他心里想说的话,他也在 Learn to harmless ,learn to pure 。他也渴望自己的内心是没有被污染的,是单纯的。

  我让他自己流眼泪,我知道他的生命在流动了,在转化了。

  那一晚,我又收到他的简讯: Thank you Yee Leong ,this is so wonderful 。

  他在我的陪伴下开始会表达自己的伤心,学会感谢了,也表里一致了。我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在去世前,要和自己的家人见一面 ? ”他拒绝了,后来也被说服了。

  我马上打电话给他的儿子,问对方能不能在新年时来陪他的父亲吃一顿饭。目的就是让他能够请求孩子的宽恕。很意外的是,他在我回乡的那段时间,自己打电话给他的儿子说:“我过去做的事情,我觉得很对不起。”

  有一次,他躺在病床上哭了出来。他说:“我是一个刺猬。”我明白他的隐喻。

  对话一番后,我问他:“如果你是刺猬,又有能力改变的话,你想成为什么 ? ”他说:“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无尾熊。”

  我看看又哭又笑的他。我知道这位老人家的内心愿意改变了。在他去世之前,他和大部分的护士道谢,也鼓起勇气和儿子说对不起。最后,在佛教徒朋友的佛号念诵之下,他离开了人间。

  冯以量在分享那段与临终病人经历的生命旅程时,我觉得很窝心,也很感动。

学会整合走人生最后的路程

  他发觉自己与临终病人在一起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去整合对方的生命,也让病人有能力去整合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让病人自己对以前所做的事情找出一个意义。

  人生最后的旅程所要学习的,就是“整合”。协助临终病人在还未死亡之前整合其生命,是作为临终关怀助人者极为重要的角色之一。因为当病人的生命开始渐渐地不再是一堆碎片的记忆,而是一种整体的记载时,它自然产生内在的和谐感以及包容感。

  作为一个助人者,常要保持对病人和其家属的身心灵需求有高度的敏感度是不容易的;常要对生死保持一定透彻的体悟能力更是不容易。尤其是当助人者动了真心,建了真情,更不容易抽身来观察整个实际情况。

  可是,这是否就代表助人者不可以动真心、建真情呢 ?

  一些去世的病人难免会影响我的心情。如果不影响自己的心情,那就代表自己并没有用心去陪伴病人。有些时候,我宁可被影响心情,也不愿用任何辅导学派的理论或任何宗教的教义来概化临终病人的情况。”因此,作为临终关怀助人者,他认为除了要有严谨的头脑来思考,更加需要以单纯的心来应对。

  在慈怀病院,冯以量需要陪伴的除了临终病人,还有他们的家属。“我在陪伴的过程中一直以为要去世的人,会需求一些精神上的支柱。但,原来不是的。有些人根本不想要谈宗教。我一直以为有一个很好的宗教,临终病人就得以善终,就会没有焦虑地离开。但是,我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有更大的焦虑,而无宗教信仰的人反而更能含笑离开。”他说。

“专业我”与“个人我”相辅相成

什么是善终 ?

  从一些病人安详去世的过程中,他观察到是内在的心灵状况决定了善终。不是华丽的仪式、不是繁琐的祈文、不是固定的修持、也不是家人的祷告,而是单纯接纳死亡的心灵状况,让病人豁达地接受了死亡。

  由于在实务经验上发现自己原先对善终的解读不是自己所预料的,他开始意识到错误的解读来自缺乏个人经验的关系。

  冯以量把助人者的内心分成两面:一个是“专业我”,另一个则是“个人我”。

  很多助人者很注重专业我,专业我可以透过上课、督导、学习、阅读或任何管道取得的知识来增强自己的专业我。因此,很多人都先学会戴着这个专业我的脸孔来做辅导。而专业我运用的内在资源,往往是来自于头脑的知识。

  这问题就在于:专业我会否定自己的经验。

  专业我固然重要,如果没有这个专业我,辅导过程就会很容易掉八在一种普通式的互动对话。但是,这同时也要滋养个人我的部分。如果要有效地帮助病人,就更需要管理好个人我。

  个人我来自生命一切的经验,这包括成长背景、养成的个性、思维的方式、信念价值观,以及生命需求等等。最根深蒂固的经验,就是儿时经历的事务促使自己产生了最原始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来说,当一个人在小时候,其父亲突然暴毙了,倘若这个人在长大之后没有处理好过去丧父的经验,当一些像他父亲的病人出现在眼前时,他的个人我往往会借此走出来搞乱他的专业我。因此产生对病人反移情或投射,进而影响他的辅导素质。

  就像冯以量在伴随 59 岁的佛教徒临终病人的过程中,因为个人我的冯以量从来没有和父亲做过连接,所以他的个人我在那过程中的跳了出来。他一直对那个临终病人做很多事情,将自己对父亲的连接投射在对方的身上。他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做得太过分,也不断提醒专业我的冯以量要出来协助自己。

  个人我无法透过知识来滋养,而是需要透过大量的反思、自我觉察、深思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内心所有的杂质慢慢净化。他把此过程称为自我内在的修行。个人我与知识不相应,但是却要尊重自己的个人经验,也要与专业我整合。能够做到这样,就是一个圆融的助人者了。

  在死亡的巨轮面前,长期 24 小时躺在病床上的临终病人在心理层面上,能够控制的事情少之又少。因此,临终病人的心情难免会忧郁、孤立自己、脾气暴躁、埋怨等等。

  那些无法接受真相的病人,也难免会掉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佛教徒病人更认为那是业报显现,不得不去用尽任何办法来消业障。因此,助人者必须要协助临终病人认清他内心的状态。陪伴他、让他选择、让他表达自己心灵层次的需要,进而去完成它。

  临终关怀助人者也要不时提醒临终病人要“自我负责”,而不是要临终病人选择自己要他走的道路。倘若如此,病人就会少了学习自我负责的机会和经验。

  要照顾临终病人的心灵,就需要拥有能走进他心灵世界的智慧和方法。助人者必须把自己的频率调到和临终病人的频率相似。走八他的内心世界后,不要急着走出来。在探索和了解后,再用自己的频率渐进地邀请他和自己一同走向愿意接受宁和以及觉醒的地带。

  3 年前,冯以量在新加坡带领佛教义工的心理辅导课程,一位师父在团体里感叹地分享说,“佛教的理论真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智慧。我们其实可以运用许多的佛教经典来帮助别人,可是就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进去。”

  他接着回答说:“所以,我们一定需要一些辅导的概念来帮助人们理解自利利他的佛学。”

心理治疗是车匙,佛学就是车

  他们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产生了一则有关佛教和心理治疗之间的比喻:心理治疗就像一把车钥匙,而佛学就是一辆车。只有钥匙没有车,或者只有车没有钥匙,我们都无法让一个驾驶员启动汽车。给了别人车钥匙之后,教导他驾驶,那么他就可以运用那辆车去他要去的任何地方。而同时,持续性的修行则变成了汽油。

  同样的,在临终关怀的领域上,他发现辅导或心理治疗是方法,而佛教则是智慧。作为一个助人者,需要运用前者而达到后者的存在,才能有效的帮助临终病人面对自身的死亡。

  以量在他的工作中圆了自己对父亲的遗憾; 59 岁的佛教徒临终病人逝世前,也圆了自己的遗憾。

采访后记

  以量在研讨会上播放了新加坡电台与他在雅;西西慈怀病院作访问的部分片段。我在台下泪盈于睫, J 哨然落泪。不是因为听到临终病人的话而感动,也不是感慨生命的悄然离去。

  一个丈夫逝世后坚强生活的女人面对镜头说:“……很自然地想起他……我一直提醒自己,我要好好的活下去……让他安息。我要感谢他……”她叫金友。

  我将系在颈项的围巾掩盖着下半边脸,接住从眼眶落下的泪水。曾经,我也一直提醒自己,“我要好好的活下去,让她安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冯以量硕士简介:
  
·新加坡雅西西慈怀病院医疗社工兼辅导员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化学工程系荣誉学士
  ·南澳大学社会科学 ( 辅导 ) 硕士

临终关怀的基本知识
  根据现代的定义,临终关怀是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以团队的方式照顾病人的身心灵,为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提供舒缓性和支持性的照顾。

临终关怀的理念包括:
  ·帮助临终病人有效地控制疼痛以及病症。
  ·以整个家庭照顾为单位。重视临终病人和其家属在身、心、灵的需求。
  ·尊重生命尊严,尊重濒死临终病人的权利。
  ·重视生命品质,让临终病人安宁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关怀计划是由整个团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共同决定的。

临终关怀工作者必须抱有的态度:
  ·全人照顾:身心灵完整医治照顾。
  ·全家照顾:除了临终病人,也需要关心其家属的身心灵需求。
  ·全程照顾:陪伴临终病人到终老,也帮助其家属度过之后的整个哀伤期。
  ·全队照顾:结合医疗、护理、社工、义工等人员,共同照顾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

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必须要有的五大目标,既是协助临终病人:
  1 .消除内在的冲突
  2 .复合人际的怨怼
  3 .实现未了的心愿
  4 .完成未竟的事务
  5 .和亲朋好友道别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冯以量莅临新邦令金佛学会 主讲生死教育与心灵关怀  (2008-06-21)
  雪隆佛教道场团体联办 慧门法师弘法会  (2007-12-03)
  星洲日报主办 《禅修与心理治疗》讲座会  (2007-12-01)
  拨心点睛——禅法与心理治疗  (2007-11-30)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