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报道:心然 摄影:黄亮晖 发布时间:2011-09-22 来源:南洋商报 点击:
|
月前台湾大爱电视台总监汤健明来马出席活动与主持讲座,难得因缘与汤健明谈媒体应具的责任与功能……
问:当初为何会从中视高职转入大爱电视台?当中有挣扎吗?进入大爱后,节目曾作何调整?
汤健明个人履历
-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系毕业,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深造,回台湾后再取得文化大学“中文关系”研究所硕士学位。 - 1984年被台湾选为第22届“十大杰出青年”。 - 1983年,凭《泰北之行特别报导》荣获台湾第18届金钟奖“电视新闻节目奖”及“电视采访奖”两项金钟奖项。 - 进入台湾中视,从基层记者做起,历任采访组、制作组、国外新闻组、新闻节目组、体育组等组长,后来顺利普升行政阶层——新闻部经理、中视副总经理、中视台北国际卫星电视 总经理。 - 2006年,正式成为慈济大爱电视台总监。 |
答:对我而言,无论中视还是大爱都是媒体的工作。商业电视本身的功能是新闻告知与教育,但往往无法尽情的发挥,原本重要的报道无法大事报道,因要考量收视率,因收视率影响广告收入。
曾有一次中视因收视率居第一,那时我决定让节目回归新闻专业,于是将一些耸动娱乐新闻挪后或篇幅小,但收视率马上下跌,这是现实问题。我在中视待了29年了,2006年我决定“回家”,到慈济大爱,因我是慈济人,故说回家。商业电台不能照原意,因面对收视率、业绩与政策影响,但在大爱,证严上人的方向很清楚,就是净化人心与启发善心。每个人原有佛性,只是被贪嗔痴掩盖,现可通过新闻报道来启发。大爱的方向不变,它不受收视率左右。
一念之间决定换跑道
我在商业电台已风光过了,因此我想到大爱去,将我的经验与专业带过去,这是一个机会。一念之间,我决定换跑道。我挣扎了8年,才在2006年决定到大爱,而家人方面没给我压力。其实大爱刚成立时,上人就希望我能提早退休过去,但那时我觉得留在中视比较好,可发挥影响力为宣传。目前大爱在台湾百多个电视频道里,排前十名(第八名),戏剧节目排第二、三名。其实大爱是全球播放,连海外观众或应排第一名。证严上人很早就知道电视是不可或缺的弘法工具,效率很大。 目前由于媒体播放负面讯息很多,造成人心不安,人心不安则四大不调,因此天灾人祸特别多。解铃还须系铃人,媒体应回到正面教育功能。媒体不只是清流,还应是清泉。
2006年,我进去大爱时作了一些调整,强化了一些节目。那时节目量不多,很多重播时段,于是我开创一些新节目,将重播率降低,多了戏剧与专题报道,内容更丰富。
节目制作更专业化
第二,我将节目制作更专业化,之前大家各自为政,我觉得大家应是一个团队,我重组与让大家参与规划,走向专业化,减少不必要浪费,提高效率。另我开了更多人文节目,如阅读、音乐。另一个重点是节目活泼化, 以前呈现手法比较死板,现处理与表现较活泼。
问:简述你的学佛因缘,如何为接触到慈济?
答:我母亲是佛教徒,而太太很早就学佛。我在媒体工作,很多机会接触各种宗教。后来,我遇到证严上人,她说佛法应生活化,我觉得她的说法很切实,“道”是需要去实行和实践的,这很适合我的本性。我是个行动型的人,慈济的人文很适合我,因此就与慈济的关系越来越密。
问:试分享你在中视电视台与大爱电视台工作的不同?定位不一样,当中有何差别?
答:商业电台工作很多想法受政治、商业化、收视率左右,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大爱不受影响,净化人心是始终如一的目标。 我觉得媒体有其社会责任,对个人对社会都影响很大,一些商业电台的综艺节目对小孩影响很负面,但我在大爱做的皆是正面的东西,因此我的心很安,做得很心安也做得愉快,但在商业电台,我或会心虚不安。
或许我曾拥有过名与利,现在不那么注重了。在大爱利不多(待遇福利没那么好),名也很少,但我活得更自在。刚开始在大爱工作,我出去也不好意思介绍,但大爱近几年在台湾越来越受肯定。我觉得在大爱很有收获,但压力还是有,就是如何做得更好。
利益大众才是好媒体
问:试谈大爱的原则与定位?
大爱主要就是发掘台湾的“宝”,所谓的“宝”就是人间的善与爱。大爱通过各种节,让观众见证到许多让人启发善心的故事,扮演“道真导正”功能,就是“报道真实的东西来引导正确的方向”。我们做的不仅是善与美的呈现与循环,还有一个重要的坚持。我们知道发心容易恒持难,那才是最大的考验。我们需要不断的自我提醒。
问:为何大爱的戏剧如此受欢迎?特点在哪?
答:台湾观众一般都喜爱看戏剧,大爱的戏剧收视率高,或在黄金时段播放,而其特点是真人真事改编,内容都很正面很激励,相当受观众喜爱。除剧场节目,我们的记录片与人文节目,观众的反应也不错。
问:在大爱工作,是否加深对佛法的体验?
答:是的,大爱是佛教电视,佛法是重心。不管是节目或与人接触,上人开示,都让我有更多机会体会佛法,在推动活动也得如此。如今年办的水忏,为天灾人祸祈愿,我就需去理解水忏的意义,这无形中加强我对佛法的认识。在环境薰染、相辅相成、工作需要、个人提升,都自然加深我对佛法的体验。
问:《苹果日报》进入台湾,对台湾的传统平面媒体带来的冲击,有何看法?你认为媒体人应有怎样的责任?
答:我想《苹果日报》的确影响了近几年台湾的媒体生态。图片运作、标题耸动、夸大,平面媒体都受大影响,越来越娱乐化。我觉得媒体应有社会责任,多多少少要有。近一两年媒体似乎也有所反省,会增加一些正面励志节目,只是现实考量不易。 《苹果日报》是大浪花,大爱是小浪花。大浪花容易翻船,小浪花虽承受冲击,但方向始终如一。大爱的人文关怀,经得起考验。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媒体扮演清流的角色。
问:大爱电视台没有广告,收入何来?
答:主要收入来自环保志工。慈济推动环保多年,在全台有5000多个环保站,7万多志工,收入皆全数捐入大爱。另外我们也有“大爱之友”,欢迎每月定期捐款,这是部分主要收入。我们有广告,但都是功益广告,广告内容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人世间良善的提醒。这些功益广告也是部分收入。
问:你这回来马讲“媒体心视野”,请分享什么是媒体的“心视野”?
答:我个人觉得媒体的影响力实在很大,但在现实考量往往忽略了媒体的基本功能与社会责任,因此对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媒体过度追求业绩与商业考量导致许多报道很表面肤浅,不够深入。
我举例3月的“日本海啸”,有些媒体报道台湾或会受影响,然后在画面上进行倒数,制造了民众很大的恐慌,有必要如此做吗?我现在不是谈对与错,我谈的是取舍问题。我们做媒体人,应“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勇气与承担。
要认清自己责任
我的“媒体心视野”主要讲述媒体要有良心,要认清自己的责任,什么是利益大众之事,这才是一个好媒体。因此,几年前,大爱推动“克己复礼”的运动,邀请许多媒体参与,商议如何通过媒体的力量减少社会与人心的动乱,许多媒体也签了约,只是回到现实岗位,在实践上有困难。但东西是循序渐进,成果也需要时间来检视。
问:接下来,大爱在内容方面会有什么改革?
答: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节目也应朝向多元化,为适应时代需求,将来会进入高清时代,但不管如何改变,内容主题始终统一。我或许会在一些时段作出改革,减少重播时段,充分利用每个时段,不要过多重播。目前短期的目标是提升现有节目的素质,善用现有的人力资源。
问:大爱一直推动“净化人心”工作。但它始终是媒体,在扮演批判角色方面,应如何定位?
答:媒体当然有其批判功能的角色要扮演,而大爱一直来都有扮演这个角色。其实批判与导正是相关的功能,只是方法上有所不同。我们不用责怪、谩骂,对立的手法。我们用提醒,用正面的方式。
批判其实不一定是反对,用提醒或许效果会更好。当然,不对的事件,我们也一定会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