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福为马六甲人,毕业于马大法律系,目前任职律师。现任马佛青总会总会长,以及世界佛青副会长。
在我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佛教的文章。当然,这一部份不能归纳为我在那时候开始学佛了。真正认识佛教,是在我中六的时候。当时对宗教有些思考,所以有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应该可算初步认识。
升上马大法律系后,我的思想面对很大的冲击,陌生的环境、课业的压力及种种不如意的事情按踵而来。那时,我的佛法资粮就是《南洋简报》的佛学版,所刊载的文章,多是讲八正道、四圣谛等基础佛学。我从这里对佛教有进一步的认知与思考。
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感情上的问题。虽然适时中止了这段感情,不过,在情绪上仍时有波动。在那时有因缘参加继程法师的「大专佛青生活营」。在那个生活营,继程法师主讲印顺导师的《成佛之道》,让我掌握到整个佛教的脉络,也因而开始深入佛法。
大学毕业后,我就根据《成佛之道》的架构,阅读印顺导师《妙云集》系列里的书,也开始参与佛青的活动。记忆之中比较深刻的是看了印顺导师的《金刚经讲记》,里面有提到《金刚经》和《心经》的般若思想。
尤其是《心经》,它涉及比较深一层思考的部份。我在读诵过后,整个人及心情,有突然亮起来的感觉。对我来说,《心经》是很亲切的契机。能扫除种种情执,整个思想就通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实践佛法。我本身是一个有家庭的人,如何去建设一个佛化家庭,这是我主要的生活方向。每天,我都定时做早课,不时和太太讨论建设佛化家庭的课题,同时要想如何把儿女培育成好的佛教徒、竖立一个良的佛化家庭榜样,都是我在积极努力的。
在佛陀的八万四千种教法里,缘起的思想对我十分有用。
我在分析事理,或处理组织上的问题时,缘起的思想提供我很重要的思想泉源。
譬如说,我要剖析佛教的未来,或者是组织的发展,就用缘起法来看世间。种种的因缘合在一起呈现一个局面。不过,这样的局面,也会随著本身的因缘变化而改变。
从这角度来看,我们可有比较积极的思考:只要是提供比较好的因缘,就会产生比较好的局面。在参与佛教组织时,我们要不时考量,如何注入一些好因好缘,让佛教在世间有比较好的发展。
这是缘起的思想,佛教的哲学,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用得到,而且可以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