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 2023年卫塞节主题“齐心启力 国富民强”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专题评论
佛陀对弟子及教法的期许
开示:帕奥禅师 发布时间:2009-05-08 来源:南洋商报  点击:

还有两天就是佛教重大的节日——卫塞节。现特节录泰国帕奥禅师于某年卫塞节的开示,让读者能更了解卫塞节(佛陀诞生、成道、涅槃纪念日 )的意义……

祝愿读者:卫塞快乐,法喜充满

有关卫塞节

卫塞节(Vesak)是南传佛教传统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诞生、成道、涅槃的节日。据记载,佛陀于5月的一个月圆之

佛陀在竹林村度过他最后一次雨安居时,他生了一场严重的疾病。月圆日之前3个月,那天,当众比丘聚集在大林精舍的讲堂时,佛陀向比丘僧团宣布他“放弃生存”的意愿。佛陀对会中的诸比丘说:“诸比丘,我已告诉你们我亲身证悟的真理。在彻底学习这些教法之后,你们应该实践它们、开发它们、勤习它们。”

佛陀只教导他亲身体验的法。在此,佛陀说明他对教法以及僧团的期许:僧众应彻底地背诵佛陀的教法,此是佛陀对教法与僧团的第一个期许。但是单靠背诵是不够的,佛陀指示僧众应实践教法。在巴利文这叫“Asevitabba”,翻译为“实践”,意即:我们应一再地实践以了解教法。此是佛陀对教法与僧团的第二个期许。

为什么这些期许会出现在佛陀的心路过程中呢?“这是为了使纯净的教法能够确立与久住。”换句话说,这是为了维护纯净的教法,使它源远流长。每位佛教徒都应尽力维护此正法,不使它断失,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应如何做呢?以下是修行的3个要点:

一、我们应彻底地背诵佛陀的教法。

二、我们应实践教法以便透过亲身体验来了解佛法。 三、我们应持续修行佛陀的教法直到证悟。

这些是每位佛教徒的责任。因此,佛教徒应立定决心:

一、 我们将彻底地背诵佛陀的教法。

二、 我们将实践教法以便透过亲身的体验来了解佛法。

三、 我们将持续修行佛陀的教法直到证悟。

若我们如此实行,才可说是活在佛陀的教法中。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做呢?“这是为了大众的安宁与和乐,基于对世界众生的慈悲,为了天神与人类的幸福与快乐。”如果依照佛陀的教法而修行,我们将能使佛法传递于后世,将能教导天神及人类以下的教诲:

一、 背诵佛陀的教法。

二、 实践佛法,以便透过亲身的体验来了解佛法。

三、 持续修行佛法,直到证悟。

如果我们如此做,诸天及人将能得到这世间的种种利益和安乐,乃至证悟涅槃。如果不将佛法牢记于心,也不修行佛法,那么我们本身对这些法尚且不了解,又如何能教导天神与人类学习佛法与修行佛法呢?因此,如果我们对佛陀的教法有足够的信心,我们佛教徒就应该尝试将佛法牢记在心,在修行中实践它们,开发它们直到证果。

你对佛陀的教法有足够的信心吗?

在《沙门果经》的注释里有一句话:“真正的三宝信徒能透过修行来表现他们的虔诚。”对于一个没有虔诚表现的人,我们不能说他或她是真正的信徒。如果对佛陀的教法有真正的信心,那么你应彻底地学习这些教法,修行它们,毫不间断,直到证悟为止。这些是佛陀般涅槃前的重要遗教;如果对佛陀有信心,我们就应遵循这些遗教修行。那么,这些教法是什么呢?它们是:

一、 四念处

二、 四正勤

三、 四神足

四、 五根

五、 五力

六、 七觉支

七、 八圣道分

以上总共为三十七道品,在此我将简要地加以说明。在巴利三藏中,佛陀依照听法者的根性,而以不同的方式教导三十七道品。总结巴利三藏所说的教法,不外三十七道品。若加以归纳,则只有八圣道分。更精要地说,则只有戒、定、慧三学。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如果能以戒为基础,进而控制自己的心,它就会具备卓越的定力,而能透视究竟的色法。色法以色聚的形态生起,而我们的身体就是由这些色聚所构成的。专一的心能分析这些色聚、透视究竟的名法、透视名色法的因缘、透视名色法及其因缘生灭的本质。这种透视力称为智慧,是因为以戒为基础的定而得以开展。专一的心与智慧乃是意志力,能导致证悟涅槃,破除所有执着、烦恼与痛苦,以及从欲望之染与生死轮回中彻底解脱出来。

禅定必须以戒行为基础

由此可知,禅定必须以戒行为基础。对于在家居士而言,遵守五戒是必要的。五戒是:一、 不杀生;二、 不偷盗;三、 不邪淫;四、 不妄语;五、 不使用酒等麻醉物品。

因此,戒行对所有佛教徒都非常重要,不只是为了证悟涅槃,也为了(未证悟涅槃之前)死后能投生善道。

因此,我们必须以戒为基础而修行止禅与观禅。修行止禅与观禅时,我们必须修行四念处:一、 身念处二、 受念处、三、 心念处四、 法念处。

至于止禅法门的对象(例如:安般念、三十二身分、不净观、四界分别观等)也称为身。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是色的组合。例如:呼吸即是一群由心产生的色聚。如果分析这些色聚,我们将发现每一色聚里包含九种色,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与声音。同样地,骨骼也是色聚的组合。如果是一具有生命的骨骼,它共有5种色聚。当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色聚时,它们包含了44种色。在此,观禅即是观照这些色名及其因缘无常、苦、无我的本质。这些法一生起即消灭,因此它们是无常;它们受着不断生灭的压迫,因此它们是苦;在这些法当中并没有一个稳定、永久、不朽的灵魂,因此它们是无我。对这些名色及其因缘无常、苦、无我本质的辨识即称为观禅或觉照的法门。因此,当你修行止禅与观禅时,我们可以说你在修行四念处。

修行四念处时,你应具备充分的四正勤(四种正确的精进)。四正勤是:一、 努力防止尚未生起的恶法生起;二、 努力去除已生起的恶法;三、 努力促使尚未生起的善法生起(止善法、观善法、道善法等);四、 努力开展已生起的善法,直到证悟。

如此精进修行时,你必须具备四神足(四如意足;成功的四项要素)。四神足是:一、 欲:要证得涅槃的强力意愿。二、 勤:要证得涅槃的强力精进。三、 心:要证得涅槃的强力心念。四、 观:要证得涅槃的强力观智。

心念够强将能达成目标

如果有够强的意愿,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意愿,没有不能达成的事。如果有够强的精进,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精进,没有不能达成的事。如果有够强的心念,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心念,没有不能达成的事。如果有够强的观智,我们将能达成目标;如果有够强的观智,没有不能达成的事。

以戒行为基础而修行止禅与观禅时,我们也应具备五根。五根是:一、信:我们必须对佛陀及其教法有够强的信心。二、 精进:我们必须有够强的努力。三、 念:我们对所修的对象必须保持够强的觉察明记。四、定:我们对止禅与观禅的对象必须有够强的专注。若修行止禅,我们必须只专注于安般念禅相、遍禅相等。若修行观禅,我们必须只专注于名、色及其因缘等。五、慧:我们对止禅与观禅的对象必须有够强的了知。

这五根能控制禅修者的心,使它不偏离导向涅槃的八圣道分。若缺少其中任何一根,我们将无法控制我们的心,无法达成目标。这五根有力量能控制我们的心,使心不离开修行的对象,此力量也称为意志力(bala)。当我们强调此意志力时,五根也称为五力。

跟四念处一样,七觉支(七菩提分)也非常重要。七觉支是:一:念;二:择法;三:精进;四: 喜;五:轻安;六:定;七:捨。

此外,还有八圣道分。即: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换句话说,这也就是戒、定、慧三学。我们必须有系统地修行此三学。这些法合起来是三十七道品或译为三十七菩提分法。

得到世间种种利益和安乐

佛陀期望弟子们能牢记这三十七道品,并且修行它们,直到证悟。若能如此修行,我们也将能把这些法传授给后代。这样的话,我们以及后代的众生都能得到这世间的种种利益和安乐,乃至证悟涅槃。

佛陀进一步说:“诸比丘,诸行(savkhara)皆归于灭,因此应当精进地奋斗。”我们不应忘记无常的本质。由于忘记无常的本质,因此我们对自己、儿子、女儿、家庭等还存着热切的期望。如果能了解无常的本质,那么终此一生,我们都会努力脱离无常。我们不应忘记佛陀的规劝:“诸比丘,诸行皆归于灭,因此应当精进地奋斗。”

然后佛陀说:“我的年寿已尽,所剩寿命短暂。”佛陀也向阿难尊者叙述他年老的状况:“阿难,我已朽弱、衰老、高龄、年迈。我今年已80岁,生命已用尽。阿难,正如一辆老旧的马车,必须费很大的艰难,才能维持它组合不散;如来的身体亦然,唯有靠忍耐支撑才能勉强维持。阿难,只有当如来不理会外在的对象,息灭某些感受,进入及住于无相的定境时,他的身体才会舒适。”

佛陀接着说:“别离了,我将离开你们,只依靠我自已。”这说明佛陀将入般涅槃,离大家而去。他已将自己的依靠提什到阿罗汉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因此,阿难,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依靠,不寻求外在的依靠。以佛法为你的岛屿,以佛法为你的依靠,不寻求其他的依靠。阿难,比丘应如何以自己为岛屿,以自己为依靠,不寻求外在的依靠。以佛法为他的岛屿,以佛法为他的依靠,不寻求其他的依靠呢?”

最后,佛陀说:“勇猛精进追求法与律的人将能超越生死轮回,灭除一切痛苦。”因此,如果希望解脱生死轮回,我们必须遵循佛陀的教法而修行,那即是修行八圣道分。让我们在死亡来临之前精进地奋斗吧。

愿一切众生安乐。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