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采访:宋芳绮 发布时间:2009-08-28 来源:《福报》第10期 点击:
|
|
「每一件玻璃都是有生命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当你完全融入玻璃的世界,你会听到自己的内心,与玻璃之间的深情对话。」王侠军说。 琉园主人王侠军,这位在台湾玻璃工业里,开创出一片艺术天地的创作者,13年前,着迷於玻璃独特、多变的质感,开始从事玻璃艺术的学习与创作。王侠军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夥伴,在炽热火花中不断探索、研究,淬炼出玻璃氤氲光华的生命质感。 最初听到王侠军的名字,是在电影界;而『Heinrich Wang』在国际间大放异彩,则是因为玻璃。从电影到玻璃,尽管创作的表现方式大异其趣,但是,王侠军对於『美』、对於『艺术』的探索过程却有脉络可循。 「其实我在做电影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玻璃,而真正激发我想要从事玻璃艺术创作,是一个透明的西方水晶纸镇,它的精致,它透明纯净的质感,它对光影的诠释,是其他材质的艺术品所无法做到的。」 1987年,为了学习玻璃艺术,王侠军毅然砍断电影,砍断过去的一切事业,负笈美国,进入底特律创意设计学院研习工作室学习玻璃创作。 人急玻璃更急 「吹玻璃是跟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交往、过招,当你用平常心去面对它,与它对话,你们之间的『默契』会越来越好。否则,你一心急,它比你更急,掉了满地都是。你一放轻松,它也会跟着放轻松。」听着王侠军述说制作玻璃的过程,真不禁要相信玻璃是有『生命』,它的脉动随着制作者的脉动起伏着、呼吸着。 1988年,王侠军将玻璃工作室的概念和技术带回台湾,以西方现代技法,诠释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惟,带动了中国玻璃艺术的文艺兴。玻璃,一向被视平凡、实用的东西,首次以『艺术品』,这令人绝之姿,展现在国人面前。 「在1300℃炉火前,是希望和热力的拉锯着;马椅上是擘力和火花寻求完美的平衡;走动间有技术和意念的徘徊,回到家仍要虚脱地伏地挺身维持体能。虽然每天都精疲力竭,我却感受到玻璃的生命与机会,在隐隐浮动着,它的美丽值得被期待与开发。」王侠军说。
「面对玻璃创作时间的冗长和刹那间的失败;接受炙热或冰冷的交互折磨;在沉重和精致之间面对挑战的坚决,才是执情於玻璃的真意,才是主观意识面对硬体设备的决心和责任,才是所谓真正的兴趣和自信。」这是十年来沉浸在玻璃艺木创作中的王侠军的深刻体验。 纯熟、美丽、精致的玻璃艺术,诞生於体力、心力、耐力的消耗与磨练,由汗水和泪水交融出天人合一的美感。 「所谓天人合一的美感,是理念、情感和形式达到协调一致的境界,其中的精髓不是单单靠灵感的乍现,而是熟练中不断涌现囤积的创意与心思,是工作中不断克服、处理状况的经验,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导向,一切源於真实、忠诚、要命的人类原始血液。」王侠军说。 留下生命注解 1993年,王侠军的玻璃创作在北京故宫永寿宫展出,获得该院的永久收藏,成为该院收藏近代工艺作品第一人。 1995年起,琉园王侠军的名字与作品,被美国玻璃艺术协会GAS宜称为台湾玻璃艺术代言人,名列当代玻璃艺术家。 1997年七月,王侠军的作品『四季』,获英国亚伯特一一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永久典藏。同年十月,王侠军对玻璃艺术的贡献再获肯定,获颁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民俗工艺奖。 王侠军的玻璃艺木受到各界的赞美与肯定,他以『如实之』的态度看待一切。他说:「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踏实地工作、真心地投入,在学习的喜悦过程中创造美好的事物,为自己的生命留下注解。」 琉园里,我们看到王侠军悉心照顾的玻璃种子开花了,开出令人惊叹、动人魂魄的美丽花朵。如果说,专注於玻璃的创作也是一种禅定,一种修行,那么,琉园里的每一件精致作品,都是王侠军在玻璃创作的修行中,凝聚心血所结晶出来的舍利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