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运动的黄世豪,每有空档就参与越野活动、游泳,他在发觉一个人运动有点乏味后,开始为家人设计一个互动的活动。跑步好吗?孩子的年龄相差大多,跑不动;打篮球太太不会打。那么爬山去吧!拿好主意,一家人就迎著金马仑高原的清爽天气,抱著才3个月大的小女儿,展开了「征山」的旅程。
今天一家享受爬山乐
沿途喂奶讲故事
一直到小女儿略大,爬山的进度还不坏,黄世豪徒增信心,爬山的活动就更活跃了。一家五口,一个跟一个往高处爬,每爬20步停下来歇脚,孩子太小就用抱的,碰到孩子不明所以,被吓得哭闹扭计,就讲故事、给巧克力哄她,有时候是边爬、边喂奶、边讲故事,直达山上。
经过不断训练,1989年,黄世豪率领著四个家庭共17成员登上了东南亚最高峰沙巴中国寡妇山(410l米),4岁半的小女儿成了最年轻的登山者。
黄世豪连珠炮似的说,有了多次的爬山「热身运动」,1991年他在小女儿碧月6岁时开始了「正式」的爬山计划,花了十个月的时间,爬遍了蒂蒂旺沙山脉,包括哥布山(Korbu) 、嘉玛山(Chamah)、大汉山(Tahan)、乌鲁土拔山(Ulu Sepat)、雍叶山(Yong Yap) 及雍北拉山(Yong Belar)。
这项创举让他们赢来了爬山家庭的美誉。
当年不明白为什么爸爸爱爬山
爬遍大马半岛无数的大山小山,留下了满山的足迹,回荡了遍野的笑声。他又带著孩子「向东移」,到砂劳越征服2438米的穆鲁山。
最难忘是那次8天的登山之旅,半途与领队失散,一家五口被逼在峭岩上过夜,回程时又为了赶飞机,由山上跑了12句钟到山下集合点。
为了挑战自己,他们更转移目标,由东马爬到了邻国印尼的「沉睡」火山。每有空档,不是爬山便是到印尼、泰国背包旅行、露营。
从小女儿3岁半到6岁这段期间,爬山让黄世豪建立起一个强固的「家庭网络」。
他笑说成功的秘诀是,一个好队伍源自於团队的合作与默契和组织。「在这个团队中,每个团员都有自己的责任,你煮饭,我拿水,他清洗,我是领队,太太是副领队,我们强调的是分工合作,服从指示,但并不威严,而是尊重彼此。」
闲来无事一家爬山集训
天天爬山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黄世豪对孩子是赏罚及时。「赏务速而后有功,罚务速而后有惩。只要合理,处罚能收到警惕的效果,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及时知错能改。大人犯错,也会放下身段接受孩子的建议,彼此包容、接受。」
步入青春期,孩子偶有怨言:「爸,怎么每逢假期都去爬山?能够不去爬山,去看电影吗?」
黄世豪没多说什么,只简短的答一句:「长大了你自然会明白。」听似简单又难懂的理由,一直到孩子长大后才了解父亲当年的用心良苦在哪里? 最年轻的登山者:小女儿碧月
爬山的薰习与训练,培养出黄家子女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团队精神、自律、自动自发,面对人生而无惧,尤其在野外突遇危险,能镇定地应付,化解危机。这样的鞭策是孩子前进的推动力。
黄家儿女都是「爬山长大」的,有非一般人的自信与毅力。这样的训练,让黄家子女走过平静的叛逆时期,懂事的孩子明白,年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凡事以爸爸为依据,因为这个爸爸是领队。
黄世豪采的是无藤鞭教育方式,绝对给孩子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随自己兴趣的领域走自己的路,从不给他们压力。这位医生爸爸对孩子的期望不高,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水平、从事专业。
当年长子志明面对升学的疑惑,他很清楚给孩子分析道:「炒棵条可以赚钱,你要当炒棵条的吗?我可以支持你。」又比喻道:「人生就像爬山,设一个目标,你要达到目标,就要从山下爬至山顶。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去追寻。」让孩子思量个中「爬山哲理」,在工作与念书的选择中,设定自己未来的远大志向。
由山下到山上,了解爬山的人生哲理
转眼儿女长大了,26岁的志明刚在英国医学系毕业,大女儿碧莉20岁,也立志继承父亲衣钵,目前是印度医学系二年生,小女儿碧月17 岁,念大学先修班。
为人夫、为人父,也是八打灵甘榜东姑川议员,黄世豪医生平日事务缠身,但难得的假期就全家总动员爬山享受天伦乐去!黄世豪藉由一种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之中酝酿一份亲情。他说:「亲子关系需要我们抽出宝贵的时间,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