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出家,61岁创立安老院,88岁筹建分院;净润法师以一双慈悲手,毕生为善不言休。
朝阳高照的上午十点钟,在兀兰火车站下了车,再转搭911号巴上,15分钟后就来到万佛堂安老院。入口处的牌坊上写著「母慈子孝」四字,格外显眼。无论怎么念,「母慈子孝」或「孝子慈母」都一样有意思,不禁赞叹陈瑞献写得实在太妙了。
「非典」虽已降温,万佛堂安老院的防疫工作却丝毫没有松懈,负责接待的人循例地为我们量了体温。在接待处稍候片刻,就见95岁,体格瘦小的净润法师著一身灰袍,挂一个褐色罗汉袋,在陈玉兰的扶持下蹒跚到来。
闻其名不如见其人。我们表达来意后,便随慈悲的长老四处参访。环顾四周,两栋四层楼高的建筑物相连苦,中间一座塔,以华族传统风格设计,砌上莲花瓦片,还有小桥、流水,环境清幽。内部医疗设备现代化,有专业医生及护士负责照料老人,并设有日间托老照顾中心,协助双薪家庭照顾他们年迈的父母,亦为中风病人及慢性病老人提供康复治疗。
置身於耗资1200万元新币的安老院,除了赞叹连连,内心就莫名的感动!多少人在80:90岁的风烛残年过得凄凉悲哀,但95岁的净润法师,依然雄心勃勃,发大愿「老的照顾老的」,为年龄比他小的乐龄人士筑一个「安乐窝」!其伟大、无限的爱,透著宏伟屹立的安老院,向世人证明了:一个人老了,并不代表什么事都不做。岁月在老法师脸上留下了痕迹,却未退去法师的热忱,一把年纪的净润法师,却仍是个关心社会的老人。
来到病房,净润法师的出现,引来众老人的齐声欢呼,大家热情的握握手,互相问候,俨然一家人般亲切。一时,笑声荡漾了一室。
是怎样的愿力,促使净润法师从零开始,把安老院办得这么成功?心中的疑惑,在工作人员的恭敬、呵扩备至,及老人们的爱戴,刹那获得解答。不过是「仁义」两字吧!
牛车水当梳头婆
净润法师原名何润好,来自中国广州,l6岁时只身南来新加坡,曾在香烟厂当女工、替裁缝钉布纽、在牛车水替人梳发髻、替人烹煮素菜。
「那时候唐山的生活很困苦,好不容易筹得15元购得一张船票,就被卖猪仔到新加坡,饿死的人不知多少,吃不饱穿不暖,只以豆腐渣、青菜梗、野草、树皮裹腹。穷得连唯一的一张被都当掉,只为了换取区区几毛钱。」
2l岁那年,何润好下嫁中国籍丈夫,并移居香港谋生,以为日子从此好过些,却没想到僧多粥少的社会里,日子一样煎熬,人人大排长龙就为了争夺一份日资2角钱的工作!何润好倒不介意刻苦工作,痛苦的是她到了香港才发现丈夫从事不净业,还是个有妻女的已婚男人,一家10口就靠她一天赚2角钱维持生计。
那时候,何润好每日上菜市之路必经过神料店,因为没钱请购《大悲咒》课诵本,每经过神科店,就走进去请教老板一句,然后一边走一边念,有时走没几步就忘了,但是这样天天走、天天学,终被她全背熟了。
忍气吞声7年,何润好於28岁那年突破传统,毅然离开丈夫,只身回到新加坡带发修行,在牛车水替人梳发髻。
那时候人人叫她何二姑,她一把梳子一盏煤油灯一个档口,由早上8时站到半夜3点,就这样糊口饭吃,把每一分每一毫省下来。她说,梳一个头至少花半小时,收5分钱,有时可赚2元,过年过节顾客多,可赚5元。
「站太久脚不会浮肿吗?」我问。「穷人不会脚肿,只有富人才会!」法师淡淡说罢,咧开没有牙的嘴,以流利的广东话续道:「猛风不吹贱草,恶鬼不拉贱人!因为穷人没钱嘛!」
首间佛教安老院
这一梳梳了12年。
何润好於40岁时,以毕生积蓄投资产业,出租房子,57岁时出家,法名净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为感念妈姐们年老孤苦无依,加上要向人证明,出家人并非社会寄生虫,净润法师於1969年将早前买下的一块土地抵押给银行,又向其他佛堂及鸡鸭小贩无息贷款,与雪清法师投注所有时间与精力,在后港成立了莲池精舍,并建立了新加坡佛教界第一所安老院——万佛堂安老院。
一间旧木板屋,收留了20馀名老人。净润法师把老人家当作自己的家人,负责他们的起居饮食。安老院成立初期,过程艰苦。每天清早,净润法师必须到附近的菜市捡剩菜来煮,到建筑工地捡废弃的木材烧饭。每逢法会或佛诞,又一大清早自制斋菜,到光明山售卖。安老院上下就靠这赚到的50、60元度日,大家有饭吃饭,有粥吃粥,同甘共苦。安老院平日喝的是井水,大家都早睡早起,节省水电。
吃素70年的净润法师,
亲自下厨煮斋菜,出食谱。
回首往事,老人家云淡风轻,年轻时再穷再苦,都过去了,都不重要了,净润法师如今最关心的是,安老院的老人们快乐吗?生活舒适吗?多年来,法师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找一块更大的地,兴建更大的疗养院,收容更多贫病无依的老人。
净润法师「行善要及时」的慈悲胸怀感动了周围许多人纷纷加入义工行例,1997年,法师获新加坡政府拨出一块位於兀兰第82街的地皮,做为兴建安老院之用。
法师於90岁那年把自己数十年的烹调心得整理出版了《百味菜根香》,藉以推广素食,希望人人健康安乐。有关食谱之义卖亦为安老院筹得了10万元善款。
做人最重要量大
1998年,净润法师获《读者文摘》颁发「勇仁之士」证书。一个从未受过教育者,却充满了魄力、毅力从事社会慈善工作,法师为慈善事业忙碌奔波了大半辈子,其慈悲为怀、奉献社会的精神,令人钦佩。
2000年3月,随著楼高4层、拥有232张床的万佛堂安老院的正式落成,净润法师的心愿实现了!
万佛堂安老院是新加坡佛教界首间安老院
安老院从无到有,有人赞叹、有人毁谤,对此,净润法师一笑置之。指了指右耳的助听器,法师笑说:「耳朵不灵光,你骂我、谤我,就当著没听见。仇人是自找的!做人最重要(心)量大,怨亲平等,要放下、宽恕对不起你的人。人家欠你,也别咀咒别人。」
问心无愧心最安,净润法师坦言自己对老人家、对朋友、对一切众生都好,即使真有人欲加害他,也会有贵人的相助。
「日常生活中,孩子忠言逆耳,你尽心尽力教导了,就由他罗!用不著生气。嫁了老公,老公不好,就当自己没嫁罗! 「当」了就没事了!但是发生婚外情时,很多人哭得死去活来。其实可以不理他,好好学佛,精进用功,行善布施消业障,用不著嚷著闹自杀。」
法师自称学识不高,一部大悲咒念到老,「有事无事,念大悲咒吧!心诚则灵,诚心持念,自然事事顺利。人生最重要是守一颗清净心,不贪、不嗔、不痴,烦恼消除,人就安乐!」
6l 岁创立安老院,88岁再筹建分院,法师未来会不会增建第三间分院? 法师说,安老院不在於建得多,而在於有好的员工,造福老人。目前,安老院的员工,大多数都是听闻了净润法师的感人故事慕名而来的,而且与平易近人的法师一见面,就不走了。像福利善友会主席陈玉兰,当年就是在「不平凡的人」电视节目中,得悉净润法师的事迹而上门拜访,要求当义工,然后随侍法师直到现在。
法师与福利善友会主席陈玉兰
她说,法师的愿力、胸襟、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各方面都值得后辈学习。「法师不会一次过给你全部的开示,她像串念珠,偶尔给你一粒珠子,你必须用心聆听(教诲),一段时日后才穿成一串念珠。」
从事慈善不言休
净润法师除了患有重听外,身体还相当健康,平曰洗衣服、被单,都是自己料理,生活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节俭,隔夜汤照喝,菜太咸,洗去咸味照吃。有信徒供养她燕窝,他把燕窝送人,但求粗茶淡饭就满足。
法师是一位素食巧手,曾一手包办5000人的素宴。《百味菜根香》收录了100道素食菜谱,都是法师亲自下厨烹调。从27岁开始,吃了整70年素,法师相信,吃素是养生之道,所以目前安老院都为老人们及工作人员备有三餐素食。
不过,法师并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年轻时喜欢吃辣,辣椒酱油又一餐,但是胃溃疡后就不再吃辣了。尤其年岁渐长,饮食上有所节制绝不过量,就连最爱吃的榴槤,也顶多吃两个包,以免发热。」
偶尔头晕目眩,法师关上房门睡一觉就好了,鲜少求医,「不理他,别把自己(这个色身)看得太重!」对於生死,法师是坦然以对。
净润法师为善不言休,其伟大,
无私的爱备受老人们的爱戴。
净润法师说,慈善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行善要点滴累积功德。所以老人家是为善不言休。「社会需要你时,就赶快去付出,日行一善。」目前,法师成立了万佛堂基金会,主要是维持安老院的开销。另有福利善友会,做的是国际性的福利工作,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例如到缅甸建学校办教育。未来,法师还计划办孤儿院、医药基金会。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多有用,决定於你怎么用。净润法师以一双慈悲手,帮助了众多老人身心得到安顿。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