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讯)这是迄今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发现的面积最大、规格较高的佛殿遗址,它完整体现了佛教早期 回 字形回廊建筑的典型特点,是整个东亚地区佛教建筑早期形制的代表作,是我国弥足珍贵的佛教建筑实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如是评价和田地区于田县拉依苏乡荒漠中发现的拉依苏胡杨墩佛殿遗址。
佛殿坐北朝南,自南登阶而上约1.5米是佛殿的前殿露台,前行约5米即可进入正殿。中央佛像已无存,也不知所终,仅见个别细小残块,基座也仅有残底。“但从基座的尺寸推断,基座之上,连同佛像当有3米之高,佛像之上离佛殿屋顶应还有一定空间,以16米之跨度、3米以上的高度,佛殿巍峨雄壮,应为当时之名寺。”巫新华说。
在佛殿残高半米左右的回廊壁上,自墙基以上有壁画留存。可以辨认出画像中佛的足部、裙摆、零散的莲花、半蹲的灵兽、屈膝的供养人画像残部。“这些壁画残迹体现出当时 于阗画派 屈铁盘丝 的风格。” 巫新华指着壁画中一位立佛的足部说,“浑圆的脚后跟、丰满而长的脚趾、指甲,均是一笔而过,绝无拖泥带水,简洁但刻画了足够的细节。”
正是基于回字形佛殿结构、回廊壁画风格以及在佛殿附近出土的陶片、兽骨、木构件、铜币等器物,巫新华初步确定遗址距今约1500年左右,即南北朝时期。
在20世纪初,中外探险考古学者沿达玛沟先后发现了哈德里克、巴勒瓦斯提、乌尊塔提、喀拉沁、丹丹乌里克等著名佛教遗址,这些佛教遗址全部位于今达玛沟绿洲及其北部地区。而现今发现和进行发掘的遗址大多位于外国探险家未曾涉足的南部区域,根据目前发掘出土的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推断,南部区域各佛寺遗址群始建年代很可能早于北部。
发掘工作从3月上旬开始,还将持续月余。学者们将进一步明确遗址范围、规模、布局等,探讨这座佛殿在佛教东传中对佛教建筑、佛教壁画产生的无与伦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