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大体捐赠是无私奉献,符合各宗教以爱为出发,以善为根本的大爱精神!
继台湾推动大体捐赠运动后,马大与慈济大学及孝恩集团也合作在大马推动此善举,即大体捐赠者逝世后,其遗体将用作医学解剖及研究用途,日后更多病人可受益。
据《中国报》访问佛教、道教及基督教团体代表获得的意见回馈,站在个人角度及宗教观点,皆表认同大体捐赠。
栽培更多爱心医生
大马慈济基金会雪隆分会行政主任陈志伟今日受访时说,大体捐赠倾向于医学及学术研究层面需求,唯也融合人文关怀,透过捐赠者无私奉献,能鼓励及培养更多有爱心、懂得关怀及爱惜病人身体的医生。
“由于大体捐赠在大马还是全新概念,推行初期未必获得广泛认同或响应,主要是人们对缺乏了解、受到传统观念牵制,及家人反对阻力等,但它属于人性教育,需要时间克服挑战来推动的社会关怀工作。”
他讲解,大体捐赠者死亡后8小时内就要急冻,通过技术处理,除了没有心跳和呼吸,遗体可保存半年至3年,学生要解剖时才解冻。
“学生在解剖前,必先进行家访及收集资,以便对大体身世背景有了解及互动,在下刀时更加谨慎。”
他说,由于是真实躯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掌握真实手术临床经验,也启发爱心,能更贴近体会病人身心痛苦,学会更加爱惜病人身体,有助于栽培更多有爱心的医生。
大体捐赠与基督教义没冲突
马来西亚基督教青年协会荣誉总会长邓志升说,大体捐赠和基督教义没有冲突,基督教向来鼓励信徒捐血和捐献器官,捐赠大体也是一种大爱升华的表现。
他相信不少人会觉得大体捐赠,有如“死无全尸”,但若这是捐赠者心愿,家人应尊重及实现其遗愿,此善举更能成就更多好医生,帮助更多病人。
“站在基督教角度,世人身体是上帝用泥土创造的,人死后,遗体也应归回尘土,最重要是其灵魂已到天堂,得到永生了。”
大马道教总会顾问陈文成说,任何宗教都是教人向善,大体捐赠符合慈善德行理念,也属于个人选择和自由,道家思想及教义在这方面是绝对给予尊重。
他认为,大体捐赠概念,反映时代进步,人们思想及观念进化,通常年轻人较易接受,年长者难免还有传统观念执著,最重要是,个人随心随喜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