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忏是一种佛法仪式,可以衍生成“心灵拜忏”,把对佛忏悔改成对自己的忏悔。
拜忏可以解构成“心灵的涤净作用”,洗脱内心的愧疚与宿怨。从佛家语,它用来“消除业障”与“祈福保佑”的,使“一切苦具,转为乐缘”。
“忏如浣洗,以水为名。”正有净化与觉醒的意义。
在佛教的教义中,药师琉璃光如来,算是人间的心灵大师,它代表东方的“净琉璃世界”,它以净化作“药引”,用来医众生的“情病”,返照自性如来。
阿弥陀佛意谓着西方的极乐世界,接引的是心灵光净如琉璃的人,净土宗谈的应该是追求“心灵净土”吧。
忏悔心的建构,来自于“凡人”的假设,人皆凡俗,所以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有生老病死四苦,有错误,犯过、跌倒、失意、挫败等等常情,所以不必诿过,而是该懂得发忏心。
从事心理治疗多年,见过为数众多的“外遇”个案,诫如西方心理学家所言,外遇是常态。如果治疗的模式仍然集中在“外遇的防止与解决”的纯西方式论证,那么常态就会被解释成必然,那么根本就不需辅导与谘商。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拜忏是一套好方法。
外遇的拜忏并不是要求个案从自身的角度,承认“悔不当初”,也不是把外遇罗织成“原罪”,而是令他“洗涤自己”,放下面具,看清自我。观照事件中有谁受到伤害?配偶?孩子?或是第三者?拜忏正是一种“心灵旅行”。
佛与心理治疗的最大差异便在这儿,心理治疗提供了“处方”,佛提供了多种方式的“观心”;心理治疗告诉别人有病,佛告诉众生,反思之后的人,都可成佛。
拜忏可以使人发现前非与今是。
忏悔的心理意义
忏悔的梵名叫忏摩,即悔过、请求宽恕的意思。
从西方心理思想的角度来剖析“忏”字,可以获得。不压抑”、“坦诚”、“开放”、“告解”、“诉苦”的含意,与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告解”具有相近的效果。
在西方的耶教体系中,告解是一门相平重要的“心灵宽慰术”,在没有心理医十之前,它扮演了心灵解心帅的功能,一个牧师、一个半透明的窗棂,一个赎恶者,就构成了一个仪式性疗法,这与传统的民间“庙祝”也有雷同的效力,一个庙祝、一支签、一位苦难者,也能成就一种治疗。
一个佛家、一间禅房、一位失心拜忏者,不也可以用来疗心 羞忏与宽恕
忏,其实是一种由寻求“自我宽恕”,达到“他我宽恕”的历程。
丹麦哲学家索仁·科克德曾经说过:“完美的爱是为了爱一个人,而使自己快乐·”他问道: “有谁是不能宽恕的?”心理学家发现,那个被普遍不能原谅的往往是自己。
临床的研究工作使我明白,人的心病回复到原点直指“憎恨自己” ,觉得做错了一件事,满腹懊恼,又不承认错误的“罪恶感”。实验指出,“死不认错”与“无法认错”的人心里最苦。
怪不得杀人者会在投案的一瞬间说:“自首真好” 。因为投案把杀人与偿还建构成一条“抵消作用” 。
忏悔说出了承认自己平凡,会犯错的内情,“说出来”则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涤心作用”或“涤尘效果”。忏就是宽恕,使自己在忏悔之后得到心情的宽解。
从寻常百姓的立场来看, “忏悔”很难,但由一个修行者的角度来看,就势必学会忏与恕的精神,为沮丧、焦虑、疾病等等麻烦找一处心灵出口。
忏悔的过程犹如心中有一桶毒药,被一杯一杯的挥发掉一般,转化成心灵的平衡。宽恕可以把人从地狱府中脱身而出。
忏悔原来是生活中的一帖贴心的心灵处方。
拜忏释出心中久久不散的原罪,还自己一片澄澈的真空妙有,它能不算是心理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