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讯)今年6月9日,“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大报恩寺遗址入选,为南京考古界时隔10年再次捧回“十大考古发现”的殊荣。作为南京考古史上历时最久、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出土了以七宝阿育王塔为代表的一大批珍贵文物,在宝塔内瘗藏千年的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进一步奠定了南京在国内佛教文化界的重要地位,当选第二届南京“十大文化精品”可谓实至名归。
据大报恩寺遗址考古队领队、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祁海宁介绍,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历时4年,发掘面积达5.6万平方米,是国内考古界对佛教寺庙遗址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全面披露。在遗址中轴线上,考古队先后清理出明代大报恩寺所属的香水河桥、主道、天王殿、大殿、观音殿、法堂等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两侧发掘了永乐、宣德两座御碑亭以及伽蓝殿、香水河道等建筑设施。发掘成果证明,大报恩寺北区的主要建筑沿着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分布,两侧以廊庑围绕,充分体现了“准宫阙规制”的特点,对于研究中国佛寺的演变情况、明代寺院的规划布局意义深远。
此外,考古人员在塔基外围发现了三圏围绕塔基排列的明代柱坑,柱坑底部铺石板,中心栽设木柱,这是国内首次在塔基周围发现的“鹰架”遗迹,在揭示明代修建琉璃塔建筑方法的同时,也为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迄今为止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工艺最为复杂的阿育王塔,以及包括石函、铁函、漆函、金棺、银椁等在内的一整套宋代舍利瘗藏容器,为研究宋代舍利瘗藏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值得一提的是,阿育王塔内还出土了三种舍利:佛顶真骨舍利、感应舍利以及诸圣舍利。根据地宫出土铭文的记载,该佛顶骨舍利为北宋印度来华高僧施护所献。2010年6月12日,在七宝阿育王塔内瘗藏千年的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古寺盛世重光,成为当年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再次印证了南京自古以来便是南方的佛教文化中心这一说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在国内佛教文化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