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佛教研讨会进入第二天,大会希望通过交流促进和谐及弘法。
(吉隆坡26日讯)哈佛大学荣誉研究员罗丝博士说,生命和死亡都非常重要,时间很快就过去,机会瞬间就消失,人们必须醒觉,别再浪费生命。
她今日在2010年世界佛教研讨会里的一项讲座上,引述人类学者阿诺凡的谈话时表示,即将面对死亡或面对至亲已死亡的人会面临3种不同的阶段,即分离、不稳定时期和结合时期。
她说,第一阶段的分离,即表示一个人即将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阶段的不稳定时期,意指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未知,这阶段是人学习经历及处在接受任何可能性的阶段。
“对一个即将往生的人,第三阶段可被比喻为‘即将回家’。”
她指出,对于一个临终者,他可能很快的就会经历这三个阶段,但有者却可能需要等上好一些时间,甚至几年。
此外,罗丝也认为,东方人在照顾临终者,比西方人来的更好。
她说,能去关爱一位临终者或他的家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无法预测及一种紧急事故之中。
陈永康:佛教教导慈悲 沟通谅解减临终者痛苦
精神科医师及心理治疗师陈永康表示,良好沟通、谅解及体谅有助减少临终者的痛苦。
他说,佛教教导大家必须友善及慈悲,尤其对待弱者,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他今日在2010年世界佛教研讨会中主讲“家庭关系与沟通”时指出,正确和及时表达心里感受或进行沟通,有助消除不必要的纷争,从中促进和谐的家庭关系。
他表示,佛教教导人们使用温和、友善及有意义的语言进行沟通,这包括在适合的时间及地点进行沟通。
男女沟通方式有别
陈永康指出,除了言语,肢体语言也是沟通过程重要的一环,因为肢体语言将更有效传达所要表达的讯息。
他也说,男女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别,因此必须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男性强调逻辑、实际及简洁;女性则需要分享感受、长时间交谈及感性沟通。
天津梭巴:平常心看待 了解意义死不可怕
八打灵Losang Dragpa Center常驻导师天津.梭巴(Tenzin Zopa)及澳洲悉尼临终关怀工作的先驱者德嘉罕默(Tejadhammo)法师在研讨会上,与出席者分享因果及生死论。
天津.梭巴表示,死亡不可怕,人们只要了解死亡背后的意义,自然而然就会议以平常心看待死亡。
“我们都很清楚自己的出生,但是对于即将面对的死亡及下一世,完全无法掌握。”
天津.梭巴指出,世人往往与业障脱离不了关系,坏的业障显现时,人们就得承受痛苦;业障有分好坏,因果有别,好比做善事,得善果;做坏事,得恶果。
德嘉罕默:改或不改自己决定
此外,德嘉罕默表示,一个人要改变或拒绝改变,一切胥视本身的决定。
他强调,只要如理如实修持,佛法可验证,人们可超越生死,这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说,临终者一般处于非常脆弱的状况,他们需要更多关怀及沟通,以便在生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及克服恐惧感。
哈佛大学荣誉研究员罗丝:生命和死亡都非常重要,时间很快就过去,
机会瞬间就消失,人们必须觉醒,别再浪费生命。
主讲人幽默的开示,让出席者开怀欢笑,场面温馨。
陈永康认为良好的沟通,有助较少临终者的痛苦及不必要的纷争。
天津.梭巴:一旦了解死亡过程,死亡就不值得害怕了。
德嘉罕默:临终者需要的关怀,超乎人们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