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讯)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日。日前,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推荐名录和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推荐单位已经出炉,其中,中国民族图书馆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榜上有名。这两家单位的共同之处便在于,藏有一批独特珍贵的宗教典籍。中国民族图书馆吴贵飙认为:“内容宏大、包罗万象的宗教典籍是研究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化以及医药、天文、地理等的百科全书。保护宗教古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珍贵古籍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在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中国民族图书馆入选的古籍有6 种,其中4种是宗教方面的。而今年图书馆已经申报并列入推荐名录的15种古籍当中,有11种是与宗教相关的。不难看出,宗教古籍是中国民族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这也是该图书馆成功位列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推荐单位的关键。 记者走进中国民族图书馆——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的民族文化宫大厅后面的地下一层,发现本来不够宽敞的过道里还放了一排书柜,上面分别标有“蒙文文献”、“藏文文献”等书签。 “从馆内条件和设备来看,我们单位可能没法被列入重点保护单位,但我们馆藏的民族古籍品种全,文献质量高,尤其是藏有各民族独特珍贵的宗教典籍。”图书馆馆长吴贵飙介绍说,在中国民族图书馆馆藏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中,有一半以上是宗教古籍,例如馆藏藏文古籍共3000函,宗教典籍就有2000函;汉文佛经2万多函,约占馆藏汉文字古籍总量的1/4还多。藏文的《普利众生论》、《三传秘籍》、《萨伽班智达贡嘎坚赞本生事记》,汉文的《金藏》(残卷)、《菩提叶百八阿罗汉金经全部书画册》等都是图书馆特色藏品。此外,蒙古文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傣文贝叶经《青年国王》、梵文《妙法莲华经》、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等也都是该图书馆的当家宝贝。 吴贵飙告诉记者,这些古籍当中还有些是宝贝中的宝贝,像去年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三传秘籍》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手抄本,还有阿拉伯文版的《古兰经》手抄本,都是我国独一无二的。 保护典籍,书写一段佳话 “在去年的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中,我们图书馆落选了,主要原因是没有专门的古籍书库。在民族文化宫党委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去年年底有了一间独立的书库,将原来混在普通书籍里边的古籍都整理了出来,搬进了专用的古籍书库。今年年初,图书馆又投入了人力、财力,将这些古籍分门别类,逐一登记。 ”记者在吴贵飙的引领下,走进了古籍书库,书库面积约有600平方米,一排排书架从地面直立至屋顶,书架上满置以绸缎包裹的书籍,让人感到一种文化的感召和惜文敬字的虔诚之心。 谈及对宗教古籍的保护,吴贵飙告诉了记者一件让人感慨颇深的事情。上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图书馆从西藏收集了一大批藏文宗教古籍。在艰苦和特殊的年代,图书馆对这批古籍进行了精心保存。1988年到1994年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精神指示,该图书馆将这批古籍陆陆续续送回了西藏。“当时送回去的古籍前前后后装了3大卡车,将近8000函,现在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以及西藏各大寺庙都有收藏。”吴贵飙说,虽然他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这段历史,但中国民族图书馆保护藏文宗教古籍的这段佳话代代传诵,以至于他也耳熟能详。古籍被送回去以后,西藏领导多次感叹“中国民族图书馆在保护西藏古籍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古籍,而是整个藏族文化。”2008年,吴贵飙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行去了一趟西藏,他们在哲蚌寺亲眼看见了该寺收藏的金汁写本《甘珠尔》——当年被送回的佛经之一。让他们惊喜的是,当年中国民族图书馆木制的书签依然保留着。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国性的民族专业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在改善古籍保管条件、保障古籍安全以及古籍修复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吴贵飙说,图书馆仅在2008年即投入古籍保护经费100万余元,用于购置线装书套、旧平装书盒、藏文古籍、蒙古文古籍木质书盒等古籍保护设备,保护古籍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为加强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自2007年以来,图书馆先后派出7批12人次参加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涉及古籍修复技术、古籍普查平台管理、古籍编目、民族语文古籍鉴定与保护及碑帖鉴定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修复水平和为申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做准备,图书馆还特意邀请了国家图书馆专业人员前来修复了1448页《大藏经》。“被修复的《大藏经》大部分都入选为今年的国家珍贵古籍。”吴贵飙高兴地说。 珍贵遗产,在传承中共享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内容宏大、包罗万象的宗教典籍是研究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化以及医药、天文、地理等的百科全书。”吴贵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国宗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经籍。它们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不管是汉文的佛教经典还是各民族的传统宗教典籍,例如水族的水书、傣族的贝叶经、纳西族的东巴经等,它们都记载了从日常生活到天文历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各民族通过宗教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史和宇宙观。尤其是汉文《大藏经》丛书,从最先翻译的印度佛教著作,再加上我国古代佛教学者的阐释和著述,已经形成了经、律、论三藏,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历史的宝藏。至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基督教经典《圣经》,都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财富。 列入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吴贵飙目前的一个重要心愿。眼见着心愿即将完成,吴贵飙感到很欣慰,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还在落实中。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分别建立珍贵古籍档案、善本古籍数据库以及藏文、蒙文、满文、彝文、水文等文字的古籍数据库,同时重视和加大力度对一些散落的重要古籍进行收集,并进行整理编目,争取让那些珍贵的古籍尽量完整、完全。” 据吴贵飙介绍,近年来,图书馆已经利用馆藏资源陆续整理出版了《妙法莲华经》、《丹珠尔》(藏文)、《古兰经》(袖珍本)、《菩提叶百八阿罗汉金经全部书画册》等古籍文献。 “保护宗教古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在保护的同时,我们还要尽力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利用资料的平台,让珍贵遗产实现真正的共享。”吴贵飙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