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教的价值观→“和平”
佛教流传至今2551年历史,一直以来,佛教不断地宣导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和平慈爱的思想。此外,更默默地为世界人类和平祝福祈祷,促进世界人类的祥和与平等。古代的大德,以和平救世为目的,积极宣导“以和为尚”的教义,使一切众生达致究竟圆满。
1. 佛陀曾以身救国,三次以慈爱去阻止琉璃王率军屠城,唤回和平。佛说:“以恨止恨,恨不能止,唯有慈爱方能止恨。”因憎恨故,而去屠城,是无法平息内心里的忿怒和仇恨。唯有慈爱的力量才能化解。
2. 佛陀也曾以慈爱去阻止杀人魔王央伽摩罗去杀人,唤回和平。佛陀说:“假如口渴之人去喝盐水,是不能止渴的。”杀人的恶习也如此。
3. 西藏流亡政府领袖达赖喇嘛四十余年来,信念不移地坚持以和平、慈爱的方式去争取他的理想抱负而奋斗努力。因此,达赖喇嘛不会为了成果而去牺牲人类的鲜血。这是一则令人感动的事。他是以慈爱作为宣导和平的 (观世音) 菩萨,目的只有一个,以“和”为至高至“尚”。
4. 2006年中国主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意味着“和”字,意义深长,证明“和”的力量能促进平等。
宗教乱象的由来→ 从我(烦恼)开始
在
中国佛教大丛林里,曾有过千僧记录的道场,也只是住持方丈一人,方能堪称“和尚”。即指以六“和”敬为至高至“尚”的领导准则。所以“和尚”一词源自六和
敬,即“见和同解”——思想,“戒和同行”——律制,“利和同均”——经济。故团体清净,谓集体奉行。又,“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
故三业清净,谓个人行持。
出家人可以称为“宗教师”,或通称“师父”、“法师”是允许的,但不可以随便称为“和尚”。因“师”者是:1.
授业、2.解惑、3.传道。《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所以,严格的说:“不求名闻利养,又不贪欲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名之
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此乃真实宗教师的资格。(摘自《劝发菩提心文》)
“假和尚”一直在市道上混水摸鱼,假借宗教之名,透过种种诈财手法--例如;托钵化钱、售卖佛牌,佛珠赚钱等--时常出没人多之地区--如巴刹、咖啡店、夜市、车站等--,诱骗善信男女捐款。但是,我们如何分辨出真与假来呢?
提供方法有三:
1.请示证件:以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的僧伽证,证明身份。
2.请问出处:“那间寺院僧人?”、“剃度恩师是谁?”
3.供养方式:“金钱不落钵,食物正供养,捐款入佛寺,莫捐夜行僧。”
对
于时事的发生,需要我们客观的态度和深入的思惟,没有深切实事求是,即人云亦云,抑或以偏概全的观望。此外,再加上媒体的报导,用词不当,让社会人士错误
解读,被人错认一些出家人,可能是“假和尚”,实在尴尬。使用“假和尚”或“假尼姑”的语词,确实不雅,有讽刺之意。我们可以参考使用“假借宗教之名”、
“假借僧尼之名”、“假借出家或法师之名”等。
我们的社会,喜欢“听好不听真,听骗不听劝。”因此,无法让我们的素质逐渐提升,原因是固执己见。所以古人云:“我慢如高山,不留功德水。”吃亏的还是自己。佛陀教育我们“离苦得乐”的道理,所谓:“法雨虽广,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宽,不度无缘之人。”
从前有一个人来找禅师算命:“禅师!你潜修多年,乃是得道高僧,想必神通广大,请您指点迷津,我将来会如何?”禅师淡然答道:“你将来一定会死!”回去之后,这番预言,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常言道:“命由我作,福向己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