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课题文章 > 古迹圣地
白蛇传说为雷峰塔平添许多伤感无奈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9-25 来源:中新网  点击:


   杭州西子湖畔的雷峰塔早已因白娘子的缠绵爱情故事传颂得家喻户晓,但雷峰塔下真的镇着白娘子吗?雷峰塔到底为何而建又何时被毁?塔下的地宫中到底藏着什么?近来雷峰塔地宫的发掘和塔身的重建,再次吸引起人们对该塔谜一般往事的兴趣…… 

  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是中国境内最有名的佛塔之一,与四大传说故事之一的《白蛇传》紧紧相连。早在南宋时期“雷峰夕照”已经名列西湖十景之一,元初时文人尹廷高就有一首《雷峰落照》的名诗,歌咏了夕阳映照下的雷峰塔:“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不过,让雷峰塔真正扬名天下的却不是这一景色,而是一名叫白素贞的美丽蛇妖和她与许仙(宣)的爱情故事。虽为蛇妖修炼而成,白素贞也是一个追求自己爱情幸福的女人,但却因此被禅师法海镇于雷峰塔下。如果没有这个烩炙人口的传说,或许雷峰塔还孤零零的屹立在西湖之滨,至今不会引人注意。



  雷峰塔与白娘子的传说 

  《白蛇传》传说的凄婉结局为雷峰塔平添了许多伤感和无奈,也让雷峰塔充满了神秘色彩。据说被镇压于塔下的白娘子只有等到“雷峰塔倒,西湖水干,方许出世”。上世纪时俞平伯先生曾在《雷峰塔考略》一文中,详细考证了雷峰塔塔名的来源,并认为雷峰塔的闻名遐迩多亏是白娘子故事的功劳。“民间传说更有白蛇小青故事,塔之驰名遐迩殆半因此;唯既不见于着录,虽为谈民俗神话者所宜问,却非兹篇之事。”但是,雷峰塔为何与白蛇的故事扯上关系?塔下真的镇着白娘子吗?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白蛇传故事的起源和流传过程谈起。 

  白蛇的故事最初起源于民间有关巨蟒的传说,唐人传奇中就有关于蛇妖变为女色害人的内容。其中有篇题为《白蛇记》,后被明人陆楫收入《古今说海》的故事,讲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陇西盐铁使李逊的侄子李黄在长安市东,遇到一位身穿白色孝服的少妇,见其美貌而动心。他频献殷勤,进而娶少妇为妻,但婚后四日便离奇而死。家人后来才得知白衣美妇原为蛇妖所变。后来宋人话本中出现了《西湖三塔记》,提到杭州出现了三个女妖精危害人间。由白蛇变幻的白衣娘子常在西湖上迷惑男子,害死了许多人命。乌鸡和獭二妖也是这样。她们后来被奚真人擒获,镇压于西湖中的三座石塔下。 

  宋代的《西湖三塔记》首次把白蛇和镇妖石塔联系起来,可以说是《白蛇传》故事的雏形,但故事中的石塔并非雷峰塔。只有等到明代时,白娘子的故事才基本定型,并与雷峰塔真正联系起来。北宋时的雷峰塔也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称作“皇妃塔”或“西关砖塔”。雷峰塔所在的山峰雷峰,即现在的杭州夕照山,就是因为北宋人雷就隐居于山上而得名。既然北宋后期时民间才习惯了“雷峰”的说法,那么雷峰塔的称谓也应该在南宋时才普遍起来。后来在明万历年间,杭州一带出现了几种分别由弹词形式或戏曲传奇形式演出的《雷峰塔》;明末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在编辑《警世通言》时,通过整理各种形式和版本的雷峰塔故事进而创作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话本小说很快就在民间广为流传,“雷峰塔”于是便取代了塔的其它名字而久为人知。这部小说基本摆脱了此前白蛇故事中蛇妖化作美女害人的套路,丰富的情节使之成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游湖、借伞、成亲、赠银等内容都有了。经过各种形式戏曲的改编和传唱,清代时《雷峰塔》的故事又进一步得到丰富并趋于完整。特别是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对这一故事从剧目、人物到曲辞都作了大的改动,较为彻底地剔除了妖孽害人的内容,并更加突出了白素贞的善良和抗争。明清时各种版本和形式的《雷峰塔》故事使白娘子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为有塔下镇着白蛇的传说,乡野村民中便盛传雷峰塔砖有辟邪宜男的奇效,于是去雷峰塔盗挖塔砖的人与日俱增。民国时胡祥翰在《西湖新志》中曾记到:“乡愚不喻窃砖去,将去磨刀切桑柔。妄言此砖镇妖孽,蛇蝎永不来蚕房。从次剔出有万万,古塔势欲倒高岗。”当地寺僧为保护残塔,于塔外围建土墙护之,但高墙也不能阻止乡民的行为。据说还有不少百姓为白娘子抱不平,想解救被压于雷峰塔下的白娘子,每到塔下时,都会想办法抽走一块砖。加上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雷峰塔早已不堪重负,残破不已。 

  这里我们就不能不说到雷峰塔的最终坍塌了。1924年9月25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下午1时40分,随着一声巨响,这座历尽沧桑的佛塔终于轰然倒地。当时一位目击者在日记中记到:“午后一时三十分,塔欲倒未倒之际,遥见塔脚微起黄烟,疑是野火方起,既而忽如黄雾迷天,殷雷震地,久之烟消雾淡,但见黄土一堆。而敦庞大塔,不知何处去矣。前往观者,日益万计。”雷峰塔坍塌之后,杭州市民都欢呼雀跃,因为传说中美丽善良的白娘子终于重获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去了。尽管人们始终没有见到白蛇窜出,但数以万计的市民仍络绎不绝的前往参观,并捡拾塔砖作为留念。当时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先躯鲁迅先生特意撰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1925),针砭时弊,使雷峰塔再次扬名天下



  雷峰塔的建造、劫难和荒废 

  既然雷峰塔下并没有镇压着传说中的白娘子,那么真实历史中的雷峰塔为何修建,又为何荒废呢?由于史书失载,雷峰塔筹建和竣工的具体年代都难以详考,同时有关该塔荒废的本末也一直不为众人所知。不过在雷峰塔遗址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学者们终于可以解决很多长时间以来无人能知的疑问。根据现场发现的塔砖铭文,可以肯定早在 971年,吴越国后主钱俶已经开始筹建雷峰塔,并大量制砖。砖塔于972年开始动工,在民间百姓的大力协助下,六年后正式竣工。建成后的砖塔为五层楼阁式结构,平面呈八角回廊套筒式,重檐飞栋,甚为壮观。 

  吴越政权建国闽江浙一带近百年,共历三代五主。后主钱俶(929~988),字文德,是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之孙。钱镠重农桑、兴水利,在其苦心经营下,吴越地区经济繁荣、百姓富庶,而首府杭州也成为人文荟萃之地。不过等到钱俶当末代国王时,吴越政权在北宋威胁下已岌岌可危,而他仍然崇迷佛教,并自谓“凡于万机之暇,口不辍诵释氏之书,手不停批释氏之典”。在统治吴越的30年间,钱俶一直相信自己的虔诚能帮其度过难关,不但大量刻印佛经,还捐建了不计其数的寺院佛塔,使杭州成为名符其实的东南佛国都。 

  建造雷峰塔理应是崇信佛教的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所为,而并非为镇妖辟邪。只可惜的是,多年时间耗费巨资修建的雷峰塔在落成仅一年后,吴越就亡国,雷峰塔也并没能保佑主人留住自己的江山。974年赵匡胤攻打南唐,兵锋直指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急向钱俶求援。可能是钱俶已料到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反而出兵助宋夹攻南唐。可想而知,唇亡齿寒,南唐亡后吴越也朝不保夕。978年钱俶最终被迫向宋廷纳土献地,他的结局也像他预料的那样,终生都被羁留中原,从此再没能回到杭州,百年后也被葬在洛阳北邙山。雷峰塔初成之日就已经注定其将饱阅风霜,千年之后的今日仍然让人感怀万千。 

  北宋末宣和年间,雷峰塔遭受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严重破坏。当时方蜡起义军攻陷了杭州城,雷峰塔和塔院显严寺都遭遇火劫。不过大火仅毁坏了雷峰塔塔身的木结构部分,砖塔主体并没有受到结构性损坏。南宋初战乱仍然不断,官府为了防御金人几次打算毁塔以作他用。塔下出土的《庆元修创记》碑载到:“洎宣政兵火,屋宇烬矣,唯塔颓然榛翳间。建炎末,有司欲毁之,度其材以修城,忽巨蟒出绕其下而止。其后军寨于此环塔为藏甲处,一日烈风震霆,摄兵器于外而扃键如故,主将怪其事,迁而他之。灵迹章章如此。”历经劫难后的雷峰塔不久就迎来了复兴。南宋干道七年(1171年)僧人智友发愿修塔,信徒们踊跃施舍,经过20余年的大规模修缮,雷峰塔又焕然一新,香火鼎盛。当时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和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矗立于西湖两岸,一南一北,两两相望,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人间佳景。不过遗憾的是,当年双塔映湖的繁华景象仅仅留在了南宋画家李嵩的《西湖图》中。 

  南宋以后雷峰塔再次遭到火劫,但其具体日期却众说纷纭。尽管清康熙十年(1671年)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记到:“元末失火,仅有塔心,雷峰夕照遂成西湖十景之一。”但是,更多学者认为第二次火劫是因倭寇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纵火所致。雷峰塔在遭受了这一次较大的火劫之后,颓然苍老,再也没有被重修过,从此塔和塔院变得荒芜起来。可以推测,雷峰塔开始与《白蛇传》的故事发生紧密联系,应该是在这次塔毁后不久的十六世纪后半期。火劫后的荒废残破给雷峰塔平添了一份神秘和伤感,也为各种传说的附会提供了可能。明代后期也正好是《白蛇传》故事被广为传唱之时,好事者很有可能趁机把雷峰残塔加入故事中。 

  第二场大火再次让雷峰塔面目全非,仅塔身主体保存下来。火劫之后的五层残塔形象在十七世纪以来明清画家的笔下常有表现,既令人惊叹雷峰塔历尽沧桑后的矗立不倒,也让人感慨其繁华落尽后的无奈。另外,日本人关野贞于二十世纪初拍摄的照片上,也可清晰见到五层的雷峰残塔。火劫之后的雷峰塔虽已残破不堪,但倒也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夕阳之下别有一番景致。清代李卫的《西湖志?名胜》盛赞了当时的雷峰夕照之景观:“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坠。虽赤城栖霞不是过也。”

 

  雷峰塔地宫:一段尘封的历史的开启 

  雷峰塔在历经了北宋的繁华和南宋的中兴后,明清时早已千疮百孔,终于在民国时完全崩塌。2000年2月为重建雷峰塔,考古专家对塔基遗址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共发现千余件古物,包括很多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文物,如《庆元修创记》残碑和皇妃塔塔图石刻等。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很多重要信息也被基本弄清,如雷峰塔的建筑结构、建造年代以及历次维修和破坏过程。 

  不过最让人牵挂的是,雷峰塔下到底压着什么?其实,雷峰塔下并没有镇着白蛇或其它妖孽,而是埋着地宫宝物。在清理过程中,专家们意外的发现了雷峰塔地宫,并很快进行了发掘。地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丧葬习俗结合后的产物。作为佛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宫一般位于塔基的正下方,用于埋葬佛祖舍利,或储藏重要的佛像法器和施主信物。钱俶修建雷峰佛塔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供奉其珍藏的释迦圣物——佛螺髻发,即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舍利。钱俶平生虔诚向佛,国事之余,每日吟诵佛经,领悟佛法。皇室秘藏的佛螺髻发他也不敢私藏宫中,而是特意修建佛塔用于供奉。 

  雷峰塔地宫为吴越国首次建塔时所修,在972年建塔之初封闭以后就再没有开启过。2001年3月中旬位于塔基正中塔心室下方约三米处的地宫被正式开启,塔下尘封千余年的佛家宝物终于重见天日。地宫开口向上,为井穴式单室结构,长宽各约1.7米,深约1米,内置铁函,其下堆有数以千计的各种铜钱、料珠、玉饰、经卷和其它供养品。有些文物等级非常高,代表了五代时期吴越国金银器和玉器制作较高的工艺水平。尤其是铁函内所装带“佛螺髻发”的黄金棺和纯银鎏金阿育王塔,更是无比珍贵。这座地宫是吴越国建造的佛塔地宫中首次被科学发掘的一座,为今后研究江南地区众多的佛塔地宫提供了宝贵资料。 

  如今重建的雷峰塔就在原塔旧址之上,基本保存了宋代风貌,与周边的西湖山水融为一体。新塔修建时并没有毁坏旧塔基址,而是按着就地保护原则,在新塔塔座部分先建旧址保护大厅。两层的保护大厅像罩子一样将吴越时期的残破塔基围在中央,透过玻璃幕障展示在游客面前。展厅内还保存着部分出土的历代遗物和相关文献资料以供人参观。雷峰新塔的地上部分为八角楼阁式,高五层70多米,依山临湖、蔚然大观。登临塔顶,堤岛柳岸尽收眼底,还可远眺杭州城内繁华的街区 

  2002年底雷峰新塔正式竣工并对游人开放,西湖边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观终于得以复原。现在,游客们既可在地下展厅参观吴越时塔基来凭吊古迹,又可登临高塔在湖光夕照下重温《白蛇传》的传奇故事,并感受雷峰塔的千古沧桑。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