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讯) 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陵大报恩寺塔近日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尽管塔身早已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但其遗址下5米深处的地宫,600年间沉沉睡去而未被惊扰。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本月18日庆幸地说,就目前地宫开启考古现场来判断,金陵大报恩寺塔地宫保存完整,没有被盗痕迹,很有可能出土珍贵文物。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明成祖朱棣纪念生母的奇珍异宝?郑和下西洋所带回来的异国贡品……无数猜测令人神往。
地宫开启先见铜钱
17日下午地宫正式开启,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报恩寺塔地宫口为圆形,与其他寺塔的地宫通过甬道进入不同,大报恩寺塔地宫是沉井式,直接从地面通向地底,地宫口直径为2.2米。现场已搭起工棚,拉起警戒线,数十名保安站岗。因为气温太高,一旁还准备了冰柜和冰块来降温。现场还准备了氮气,一来可以降温,二来惰性气体可以防止氧化。
在挖掘到4.2米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块石板,石板吊起后,眼前的坑洞里散落着一层铜钱,粗略数一下大概有几百枚。由于年代久远,一些铜钱被腐蚀成青褐色,而绝大多数铜钱和周围的泥土混成一色。
经过清洗辨别,有专家告诉记者这些铜钱并非“永乐通宝”,而是一种带有龙纹的花钱,又叫厌胜钱。厌胜钱并非流通币,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等等,都铸厌胜钱。这样看来,这批钱应该是为地宫封埋而特铸的。
然而,专家说此类龙纹厌胜钱在宋代居多,那明朝的大报恩寺地宫内怎么有这些钱而没有明朝的钱币呢?此事至今仍待解读。
铁函成关键
佛刹地宫之下,往往会有盛放高僧舍利的舍利函。在清理完大量古钱币后,考古人员果然在地宫底部发现一个铁函。据一位现场见到铁函的工作人员描述:铁函高 1米,宽0.5米,相当于一个小保险柜,被4块石板围成的石框保护着,其中一块石板上有密密麻麻的文字。他告诉记者,字迹中可以分辨的有“一娘”、“三娘”、“三哥”、“四哥”、“男德兴”等字样。
这块碑文的内容显然与皇家的御碑完全不同,更像是信众募缘题名的勒石碑。专家称,在唐朝大中八年的泉州佛教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上,就有相似文字内容,记述的是诸多募缘捐款、捐物的善信,而上述经幢所提到的姓名中,也有不少女子,她们的名字有一个特点,是以数字为其名的,即从一娘、二娘、三娘、五娘、七娘、十二娘不等,还有几位名字相同,仅姓不同罢了。专家指出,这种取名习惯,在唐宋时期女子中非常普遍。
那明代的皇家寺庙地宫,如何出来一块唐宋时期的刻有百姓姓名的石碑?一切谜团可能要等铁函开启后揭晓。
长干寺?天禧寺?大报恩寺?
有专家指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在大报恩寺所在地———古长干里,一直都是古刹庙宇的集中之地,因为兴兴废废,不少寺庙前后叠加,形成了一个难分你我的佛教建筑密集群。在大报恩寺塔之前,就存在着若干佛寺,并且前后都有微妙的联系。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告诉记者,大报恩寺的直接前身是长干寺。长干寺初建于东吴时,吴末时寺、塔被毁,西晋时复建寺,后历东晋、刘宋、萧齐,直到梁武帝时续有建设。梁武帝本人曾三次来到长干寺礼佛,由此可见,长干寺及后来的大报恩寺自六朝以来就是一座与皇室有着密切联系的佛教寺庙。南唐时期,长干寺一度沦为军营庐舍,至北宋时再度复兴。端拱元年(988年),僧可政于终南山得唐三藏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在长干寺建塔珍藏。
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长干寺改称天禧寺,寺塔易名“圣感”。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元末该寺毁于兵火。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复建天禧寺,该寺的历史已达千年以上,是金陵真正的千年古刹。至永乐初年,天禧寺已改称报恩寺,但该寺、塔于永乐六年(1408年)被恶僧放火焚毁。明代葛寅亮在《金陵梵刹志》中记载,“崇殿修廊,寸木不存,黄金之地,悉为瓦砾。”
永乐十年,朱棣决定重建报恩寺,并下令“征天下良工,准宫阙规制,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整个工程延续了16年,于宣德三年基本竣工。建成后的大报恩寺“佛殿画廊,壮丽甲天下”,而寺中的大报恩寺塔更是饮誉海内外,与古罗马竞技场、比萨斜塔等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遗憾的是,这座琉璃宝塔,在1854年被太平天国将士破坏。如今,明代大报恩寺遗址范围内仅保存有香水河桥、永乐二十二年二月御制大报恩寺左碑龟趺、一口古井、琉璃塔塔基等遗存和少量晚清寺庙建筑。
据专家介绍,佛塔建筑具有传承性,加上遗址地区的空间有限,而且还受轴线制约,因此在原址修建的可能性很大。那现在考古发掘的地宫究竟是哪座寺塔的地宫?到记者发稿时,考古人员均没有透露任何新的信息,此次考古发掘留下的谜团,只能留待今后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