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逾2亿,备受关注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据甘肃省文物局称,该工程前期工作已展开,一个专门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近日组建完毕,并获甘肃省文物局批准,以保证敦煌莫高窟历史上最大的保护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总投资26100万元,其中保护利用设施20630万元,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工程1957万元,风沙防护工程1381万元,安防工程2132万元。
专家认为,这一工程具有前瞻性和拓展性,是对敦煌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不仅对敦煌文物保护有着直接而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也将有突出示范作用。
作为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依托先进数字技术打造的保护利用设施项目最为引人关注,将对敦煌文物保护和游客参观服务带来直接影响。
“该项目建成后,有望将‘文物遗存’移出洞窟外,减少游客在洞窟内的参观滞留时间,从根本上解决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13日说。
“项目所涉及的实景漫游、主题电影和多媒体展等关键技术已经得到解决,并得到专家肯定,在将来建成的数字陈展厅,游客能跟随高清数字图像进行洞窟的实景漫游,可通过主题电影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地理、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解‘飞天’等专题性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研究员刘刚说。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这座连续营造了上千年东方艺术的宝库,具有特殊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敦煌莫高窟文物本体材质脆弱,洞窟空间有限,近年来,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保护,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才能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功能,而先进的科技手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王旭东说。
为了将数字技术引入敦煌莫高窟保护,近10年来,敦煌研究院同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进行了广泛合作。“反复科研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具有真实录入、易于传播和无损复制等特点,是永久性完整保存文物信息的最佳手段。”刘刚说。
此次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包括四方面内容,除主要针对游客参观服务的保护利用实施项目外,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风沙防护和安防工程的实施,对敦煌莫高窟的未来保护意义也十分深远。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北区在内,在莫高窟已实施了6期加固工程,此次加固,将使裸露风化的崖体得到更全面的保护,栈道变得更加稳固。”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最雄说。
上个世纪初,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手段,敦煌文物遭遇了流散世界各地的命运。“此次投资2000多万更新的安防设施,通过视频监视和音频复核等先进技术系统,可全天候地为莫高窟的文物安全保驾护行。”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处长马学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