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圣严法师是一位禅师,也同时是学者、宗教家、教育家、思想家与文学家。
其实师父也是实业家、师父创建的法鼓山,是一体系完整的大企业机构,有理念、有宗教、有行政系统,也有规律,而且更有“产品”。禅修、佛教教育等,在佛教界,宗教界乃至文化界,已成一个“品牌”,对这些领域,发挥重大的影响力。 师父也是一位社会运动的推行者,师父积极的参与社会的人文与道德的建设。创办了社会菁英禅修营,接到许多社会菁英到来参加禅修课程,锻炼心志,以便对他们的事业有更好的表现。师父也经常与社会各阶层的领袖人士对话,探讨当今社会的状况与问题,并提供以佛教的观点,提供种种的处理或解决问题的意见与方案,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与尊敬,是社会的一股清流。 师父在环保方面,也有杰出的贡献,师父以身作则,在建设法鼓山的时候,完全以环保作为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因此法鼓山的建设,特别不容易,但为贯彻环保理念与行动,师父不畏任何的困难,坚决的克服种种难题,以求法鼓山的建设,没有破坏自然环境,只要到法鼓山一游,便可得知并体验。 倡导心灵环保 更重要的是师父倡导心灵环保,从内心进行得化而达到环保的生活的完成,而此心灵环保的理念与实施方法,在“四种环保”、“心五四”及“心六伦”的理论与事行中,可见一斑。心灵环保的理念更被纳入联合国的宪章里,作为环保工作中,对全体人类的启示。 师父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因为师父在世间的成就是广向深的。师父这一切的成就,是植根于佛法及禅修。因此这是师父悲心愿的展现,能将此悲心宏愿如此深广的展现,与师父坚定不移的毅力有关。不论面对任何困境或问题,师父都沉着应对,并坚持观念的去面对,解决及克服这些困境与难题。 悲心宏愿得以开展 这也得力于师父禅修的体验与悟境。依此禅修的体悟所具足的智慧,师父的悲心宏愿得以开展,并能妥善的策划及推行,面对困境或难题时,能以种种善巧方便处理及解决。而在宏愿推行时,真正做到了时时提起,时时放下;时时承担,时时自在。 这其实正是菩萨道的三心:菩提心(坚定愿力),大悲心(悲心宏愿)及智慧(禅悟自在)融合而成,故是真正的菩萨道的。 其实师父的色身,向来衰弱多病,但师父的心力却很坚强,这是师父禅修的压力,与深邃的慧力融合而成的力量。在此心力的驱动下,师父以如此的色身,完成了如此伟大的事业,获得如此崇高的成就,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在佛教界,宗教界及文化界等领域中,作出那么大的贡献。 尤其师父这晚年才开山,其难辛困难,所消耗的精力体力,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乃至身强体健者极不易为。此不可思议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师父心力之坚定与强大在近几年的病驱中,更明显的流露,只要不在洗肾时,不在病榻上,一站起来,一走入禅堂,走入人群,师父那般无形而坚强的心力就显露了,让人感受到,而无法想像及猜测师父的病身体有多衰弱,病有多重。 如今师父得享天年,与佛陀同寿而以八十高龄,洒脱的舍报圆寂,内心深深的不舍,都化为深深的安慰。 只想轻轻的对师父说:师父,再见! 圣严法师的心愿 口述:圣严法师 当初很多人都反对我创建法鼓山,甚至有人说,可能道场还没盖好,我就已经往生了。但是我认为,人的寿命能有多长,我们虽然没有把握,但是活一天就应该做一天,做一天能做的、做一天允许我做的事。 因此,那时我虽然已经60岁了,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自己能活到多少岁,但是,在我70岁的时候,法鼓山第一期工程完工,80岁的时候,则建设完成了,这是当初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也许我的业已经了了,可能很快就会往生,也可能不会,因为我还有法鼓大学和许多的愿未完成。我希望法鼓大学能够完成,但是即使不能完成也没有关系,自然有后来的人替我完成。 当我还是小和尚的时候,那时佛教已经很危险了,于是我发愿,至少我自己不会背离佛教,只要还活着,就一定要维持佛教,弘扬佛法,我希望法鼓山所有僧俗四众弟子,也能够有这样的悲心宏愿。 台湾首位博士高僧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是台湾佛教中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者。他从小出家,但念念不忘读书,军涯时期只要有空就会自修。1969年法师在没有任何援助下,只身到东京立正大学佛教部办理入学登记,两年后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又花4年取得文学博士学位,成了台湾第一位有博士学历的出家人。 法鼓山马护法会追思圣严法师活动 ◆发愿报恩念佛 日期:即日至15日 时间:早上9时至下午10时 ◆连线直播师父圆寂法会 日期:2月15日 时间:上午10点 全球信众大会,下午两点 植存生命园区、安位 ◆回顾圣严师父影片 日期: 2月10至13日 ( 晚上7点至9点半) 2月14 至15日 (早上9点至晚上9点半) 地点:法鼓山马护法会会所 Block B-3-15 & B-3-16, 8 Avenue, Pusat Perdagangan Sek.8,Jalan Sg. Jernih, 46050 Petaling Jaya,Selangor. 电话: 03-796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