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的今日,特伟林只需要妈妈轻轻搀扶,已经可以稳稳地站立,他将在12月21日举行的慈济心缅甸情义演上,与本地的观众见面。
特伟林的好学精神令人赞叹,病房内没有桌子,他就趴在床上专注读书,努力写出漂亮整齐的字体。
慈济志工李彩分师姐努力使尽全力要安顿好特伟林,让他坐得舒服。
妈妈每天背著特伟林走1小时的路送他上下学。
娜妲莱(左)与爱爱茉情谊深厚,医治好后的两人回到学校上课,在镜头前相露出腼腆的笑容。
娜妲莱的兔唇被缝合后,终于有了一张完整、漂亮的脸蛋。
兔唇女孩娜妲莱在动手术前的模样。
直到今天,仍然有马来西亚的慈济志工常驻当地,持续关怀、发放、教育的人道救援工作。
缅甸,这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稻米出口滋养全球亿万人的农业国度,素有“世界谷仓”之美称,但它却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里九成以上人民信仰佛教,他们单纯善良,过著与世无争的纯朴生活。
去年5月的纳吉斯风灾,固然给人民带来永生不忘的创伤,却也牵起了慈济志工和缅甸的因缘。
一年多过去了,在等待挥别风灾伤痕的此刻,志工们无私的大爱,让饱受病残之苦的人们重见曙光。
8岁的特伟林,家住在缅甸礁旦镇乌樱村,从小不能站、不能走路,为了上学,他向慈济志工许愿,希望自己可以走路……
“请送我一匹马好吗?妈妈每天背我上学,很辛苦。”这是特伟林对志工说的第一个心愿。
特伟林(Thet Wai Lin)出生3个月时,发烧住院,结果病好了,双脚却瘫软无力,再也无法走路。
父母亲以务农为生,无法负担长期治疗的费用。如今他已经8岁了,还是不能站、不能走路,只能短暂跪坐。然而,行动不良却扼杀不了特伟林对学习的渴望,在父母的呵护下,他在学校是优异生,很受老师及同学喜爱。
纳吉斯风灾后,慈济志工多次到乌樱村发放肥料及文具。每次到访,特伟林的母亲索索敏(Soe Soe Myint)总会背著他,站在码头迎接与送别。
母背子上学
这对瘦弱母子的身影吸引了志工的注意,上前了解,原来是特伟林请求妈妈带他来见慈济人,并提出了要一匹马的请求。
妈妈为了圆孩子的读书梦,每天背他走一小时路上学。但是随著特伟林年纪渐长,这名瘦弱的妈妈还能背他多久?
“求求您们治好我的脚,我要走路。”特伟林在众志工来家访时,提出了第二个请求。
慈济人不舍妈妈肩负重担,积极为特伟林寻求治疗机会,于是联系仰光的丁米亚(Htin Myat)医生。这名73岁的老医生在电话中了解特伟林的情况后,认为不能放弃任何让孩子站起来的机会,决定专程前往看诊。
去年11月,经过两个多小时颠簸漫长的路程及船程,丁米亚医生终于抵达乌樱村。
经过诊断,丁米亚医生发现孩子脚部的反应不是想像中坏,应趁年纪小时尽早医治,一切还有希望。于是特伟林的父母和志工当下决定,把特伟林从乌樱村带出来到仰光医院就医,为他的生命寻找另一个希望。
仰光政府医院的骨科医师佐崴苏(U Zaw Wai Soe)是特伟林的主治医生。
经他初步诊断,认为特伟林已错过5岁前的治疗黄金期,不敢保证他能走路,但至少可以站立。
毅力克服疼痛运动治疗
不曾进过医院的特伟林一家人,心里充满惶恐忧虑;听说医院只允许一名家属陪伴,所以父亲必须离开,母亲索索敏努力控制情绪,但还是忍不住润湿了眼眶;特伟林也急得哭了起来。经过相伴一旁的志工的一番安慰,母子俩缓缓平伏了情绪。
要回复弯曲变形8年的脚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先是开始每天3小时的物理治疗,过程中特伟林不时露出难受的神情,可他却用毅力克服疼痛,持续做运动治疗。
两周后,特伟林不用妈妈搀扶,已能稳坐床上,还可以在志工的扶助下站立。
为了更进一步改善特伟林的行动力,佐崴苏医生决定替他动手术,矫正变形的左右脚板。手术历经两个小时。当麻醉药退了,特伟林不只伤口会痛,双腿又吊著重达十斤的石头“拉骨”,巨痛可想而知。但为了要走路,他坚毅地忍耐著。
慈悲的丁米亚医生不时来探视特伟林,两人互动就像祖孙一样融洽,为他送来新衣,志工知道特伟林喜欢读书,特地买了课本送给他,好学不倦的他立刻展卷阅读。历经两次手术和长时间的住院复健,如今的特伟林,不只可以伸直双腿,还可以走路,可以靠著拐杖、铁鞋站立好久,虽然走起路来还是很吃力,不过比起以前,已经好太多。
特伟林十分期待可以早日康复,穿上生平的第一双鞋。
每天期待志工出现
第一次手术后的第5天,特伟林只轻轻抓住妈妈的手,就可以站稳。看到他的状况一天比一天进步,坐得更好、站得更稳,见者无不人无限欣慰。
去年12月12日早上,医生为特伟林动了第二次手术。4个小时后,特伟林被推出开刀房,只见他双腿包裹石膏,还用木棒固定成A字形。麻醉过后,巨大的疼痛让他哭了好几个小时。
前来探望的父亲特威(Thet Wai)说,孩子的双腿以前只可张开一点点的窄小距离,如今却要双脚大开,可以想像他正在承受多大的痛苦。
双脚大开躺一个半月
特伟林至少要以这个姿势躺一个半月,父母虽然心疼,却无法代替他的痛。志工固定每周探访两次,希望能让他们一家人觉得不孤单。
特伟林每天都很期待志工出现,有次志工要离开时,他突然开口说:“不要忘了我!”让人听了很不舍。
“身为父亲,这辈子是不可能有钱医治孩子的病。我心里非常感恩!”父亲特威表示,他从没想到慈济志工的帮助是那么彻底。
过了一个月,特伟林的石膏拆下了,接下来必须进行近半个月的复健。日后能否走路,就看复健的结果。
特伟林住院持续复健,日复一日,历经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复健,终于可以出院了。回到家中,他说他会努力持续做复健,好好用功念书,以回报让他实现走路梦想的志工和医护人员。
兔唇女孩 终于睡得安稳
同样也是在礁旦镇乌樱村,慈济志工团下乡发放稻种时,发现了一名患上严重鼻瘜肉增生症的7岁女孩,爱爱茉(Aye Aye Moe)。
自4岁开始,爱爱茉的鼻腔两边都长了肉瘤,塞满整个鼻腔,她只能张嘴呼吸,连睡觉都很困难。
长期的睡眠品质不良,年仅7岁的她甚至有严重的黑眼圈。她说,她晚上都睡不著。
家境贫困的爱爱茉,爸爸乌民凯打零工维生,努力了很久,所得的钱还是只够她一边的鼻腔动手术。
乌民凯原本预计要还等上一年才可以存够医疗费用,再带爱爱茉到仰光动手术。然而慈济志工发现了这名乖巧的女孩,决定助她一臂之力。
去年11月中旬,爱爱茉被推进了仰光医院的手术房,手术的交通、食宿、检验与医疗费用,都由志工团补助。
“她晚上一直睡不著,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我很高兴出现帮助他的人,如果单靠自己的话,可能会拖到明年才可以动手术。”爱爱茉的爸爸乌民凯十分感激志工让女儿脱离苦海。
动手术“打通”鼻腔呼吸道,躺在病床上的爱爱茉正在忍受手术后的痛楚,眼角还残留著一颗斗大的泪珠,但是出院以后,她终于可以睡得安稳。
畅快的、自由地呼吸的感觉,手术后的爱爱茉终于体会到了。
然而故事却没有在这里划上句点,成功解除病苦后,爱爱茉却拉著志工的手,请求他们帮助跟她一样有呼吸问题的朋友。
“请你们一定要去帮她,拜托。”
爱爱茉请志工帮助的,是她同班同学娜妲莱,患有先天性唇颚裂的女孩。
志工们答应了她的善心请求,开始跟进娜妲莱的个案,数个月后,她的兔唇终于缝合,呼吸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
年纪小小的爱爱茉,却懂得将心比心,看到同学跟自己一样为病所苦,会晓得把大爱延伸到同学身上,这份单纯的助人善念,感动了许多人。
慈济培育逾百缅甸志工
慈济志工团在缅甸的扶贫救灾工作,持续了超过一年半的时间。这期间受助受惠的对象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更是源源不断地发生。
特伟林与爱爱茉的个案,只能说是志工在缅甸所种的广大福田一隅。
直到今天,仍然有马来西亚的慈济志工常驻当地,持续关怀、发放、教育的人道救援工作,并培育了超过百名的缅甸志工,期待将大爱的种子、救济的工作,广泛地在这片佛国的土地上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