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时事动态目录 本地新闻 海外动态 本地活动 本地报导 专题评论 本地专访


 搜索。。。
 
 时事动态最新
· 2023年卫塞节主题“齐心启力 国富民强”
·《大手牵小手》 两天一夜亲子户外营
·2022年竺摩长老110冥诞纪念弘法大会
·沙登佛教会2022年供僧大会
·吉打佛学院办 青少年佛教团康成长营
 
 时事动态热点
·东禅寺举办 平安灯会暨花艺展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七大佛团列六不法举证
·他们真的很奇怪
·少年耶喜喇嘛还俗了
·马佛青总会举办 《全国佛青之友领袖培训营》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报导 > 专辑报导
大爱在缅甸:长期人道救援 慈济培育缅甸志工播爱(上篇)
报导:郑晶文 图:慈济 发布时间:2009-12-22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风灾后尽毁的稻田,合众人之力终于得以收成,手握稻禾,农民们欢展笑颜。


佛教慈济基金会在重灾区坤仰公与仰光东南方的礁旦(Kyauktan)地区,致赠逾1万6000包稻种,估计可让逾1万1000英亩土地恢复生产。

纳吉斯风灾让缅甸一下子死了13万头水牛,农民少了犁田的水牛,就有=劳黄牛出力,继续下田耕种。灾后重建从来不易,只能一步步由头做起。

风灾之后,稻田尽毁,农民需要背负沉重的贷款才能取得稻种和肥料,因此赈灾小组在重点灾区发放肥料和稻种,避免农民负债累累。

慈济在缅甸建造的第一所中学——顶干钟第四中学,已接近完工阶段。

年过半百,仍然广施大爱助人不倦的杨慈祺,一年内4次造访缅甸,为当地的灾后重建出力不少。

王济峻(左2)希望透过义演,为缅甸的建校计划筹得足够的善款。左为叶慈凭,右起为许慈永和纪慈嵩。

说起缅甸,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为民主斗争而被软禁了长达20年的昂山舒吉,在军政府施放的重重面纱遮掩下,让人看不清缅甸内里的美丽与哀愁。

去年5月的一场世纪热带风暴,给缅甸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狂风掀起巨浪,夺走了缅甸13万居民的生命,超过百万人流离失所。

风灾之后哀鸿遍野,救灾工作刻不容缓,缅甸军政府却严格限制外国救援团体进入,加上紧接而来的四川震灾,国际救援团体在缅甸无功折返后,纷纷将救援主力投向中国。

但是,慈济基金会却始终没有放弃。不仅灾后数日成功组成勘灾团进入缅甸境内,救灾赈济样样来,以诚意打动军政府,成了首个获缅甸政府公文核准,进入重灾区协助救灾的国际救援组织。

自此以后,慈济在缅甸展开了长期的人道救援行动,大爱的种子经过一年半的日子,已在当地扎根茂长,并成功培育当地志工。

67岁的慈济志工杨慈祺,戴著一副老花眼镜,慈祥地娓娓说出自己在缅甸亲眼所见的感人事迹。

她表示,到了缅甸才真正感受“见苦知福”的道理。

“我们一般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贫穷人家的情况,但是在缅甸,却要用‘家无四壁’来形容,因为一些灾民自风灾后就没有房子居住,只能睡在勉强能够挡风避雨的草棚里,全身上下只有一条纱笼用来蔽体。”

身体力行体现大爱

尽管如此,缅甸人却依旧善良、纯朴。她透露,有一对老夫妻,虽然家中没有钱,但他们却每天将要煮的米抓出一把,另外存放在瓮里;因为他们相信慈济人说的“粒米成箩”,累积点点滴滴也能助人。

慈济成立当初,也是靠30名妇女平日一点一滴的小额存款凝聚成大爱的力量,因此志工们以这教导缅甸居民,每一餐收起一些米粮,积少成多之后,就可以捐给寺庙,行善布施,他们之中很多都在身体力行体现大爱精神。

因为曾经历过风灾水患之苦,所以当缅甸人民看到台湾发生88水灾,特别感同身受,除了祈祷希望台湾不要像缅甸一样受苦,更是纷纷把平日储蓄的收入都捐给台湾风灾灾黎。

那些钱大都是存在慈济发给他们的竹筒扑满里,志工们居然可以收到超过100个竹筒扑满。尽管里头金额不多,然而这群日子过得艰辛困顿的人们,却有著人伤我悲的高尚情操,实在令人动容。

“他们之中有些穷到连鸡蛋和苹果都没有见过,但即使再穷,他们还是舍得将仅有的收入捐出去。反观我们自身,都未必有他们这样的奉献精神。”

一年之内,已然年近古稀的杨慈祺来回了缅甸4趟,那里自然朴实的国土,与纯良亲和的人民,每一次都给了她不同的感受。

学习灾黎与人无争

她发现,不论在哪一个市镇村庄做发放、关怀,处处见到的都是受灾民众脸上真诚的笑容。

这一切,都让她心里十分感叹,现代人平日尽管丰衣足食,却往往笑不出来,日日忧心烦躁也不知道是为了甚么。

对她而言,这些灾黎不是受助的人,反而成了她的老师,她向他们学习——与人无争、与事无求;活出人性原始的纯真、朴实与自然。

偏远乡间 寺庙担起教育重任

在缅甸,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招收3至5岁的儿童,基础教育学制为10年,前4年为小学,五至八年级为初中,九、十年级为高中。基础学校教育虽然免费,但在许多乡村地区,寺庙才是孩子启蒙教育的起点。

虽然义务教育免学费,然而在偏远乡间,仍有许多孩子因为负担不起那一点点的学杂费而失学。村庄里的寺庙,便以宗教力量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出家人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寺庙是学校,僧侣是老师,孩子在克难的环境中,接受和正规学校相同的教育。

今年6月,杨慈祺随著马来西亚教育志工团,趁著学校放假期间,到缅甸进行教育访察。他们一团12人,一连走访了好几所寺庙学校,除了送孩子文具用品和饼干,也希望把更多的慈济人文和校园带动方式,传承给缅甸志工,教育缅甸的下一代。

他们一团人,从大路走到小路,最后走在稻田边的小径,才抵达目的地。在这一所寺庙学校,虽然环境又闷又热,但300名学生却都安静地坐著。

免费教学19年

威达卡寺庙学校全校有145名学生,半数以上学生是孤儿或弃婴。寺庙住持将为这些未来国家栋梁提供免费教育,长达19年。

“我已经没有父母了,今日你们这样来看我们,我很高兴。”学生善达伟迪(Sam Dar Wai Thi)以一张阳光般的天真脸孔笑对志工。

寺庙学校法师办学的坚持,与师生间深厚的情谊,深深撼动了慈济志工。在这群自小没有父母的孩子眼里,寺庙的师父和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是克难的环境,培养出如此坚贞的师生情谊。

老师爱蜜珊(Aye Mee San)说:“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些小孩是没有父母的,在他们的眼眶里会看到一些泪水。”

另一所寺庙学校,则配合慈济,拆下一片教室隔板,以便容纳400多名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志工带的活动。学校附近的住家,环境都不好,但都努力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最简陋的环境,显露的,却是最纯朴的人性。

对杨慈祺而言,这群孩子和老师,才是真正为教育志工团团员上了宝贵一课的生命导师。

义演为缅甸4中学募款

一场名为“慈济心,缅甸情”的慈善义演,即将于12月12日(周六)晚上7时30分,在吉隆坡城中城会展中心举行。

这场由佛教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主办的义演,目的是为慈济在缅甸兴建4间中学的计划募款,因此当晚所有乐捐款项将全数投入“国际赈灾基金(缅甸)”。

有鉴于此,晚会的主角不是甚么歌星明星,而是54名自风灾之后成立的缅甸当地志工团团员。远道而来的他们,除了将担纲手语的演出嘉宾,也将在台上分享他们这一年多以来的心路历程。

一本护照需缴数百美元

“慈济心,缅甸情”义演总协调王济峻指出,缅甸志工这次自资出国,过程迂回曲折,仅是一本护照就需缴交数百美金才能买到。

这笔费用几乎是当地农民数月的生活费,但他们仍然想方设法筹得,为的是想亲身莅临大马,与大家见面、交流,诉说他们这些日子以来的酸甜苦辣。

为了这次的义演,他与叶慈凭、许慈永和纪慈嵩特地飞往缅甸,与这群志工会面,除了安排来马事宜,最主要还是交流情谊,同时教导他们如何表演手语与带动唱。

发展教育 冀脱离贫困

一年半过去了,驻守缅甸的马来西亚慈济志工,从一开始的救灾援助到人文深耕,已经逐步安顿灾黎和落实各项短中期赈灾重建计划。

由一开始的资助救济品,协助他们重建家园,到派发稻种,使农民得以耕种收成,栽培和训练当地志工,以达致自力更生的结果。

最后,则是兴建学校,解决当地的教育问题。

社会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唯有让孩子接受教育,才有望让他们脱离贫困的泥沼,也只有著重于发展教育,才能真正协助当地居民自立。

仰光一中学竣工

目前正在进行的长期计划,包括兴建4间中学和房屋,其中在仰光附近的一间中学――顶干钟第4中学已经竣工。

2009年6月1日,是缅甸全国新学年的开始,也是慈济在缅甸风灾的希望工程援建学校中,第一个迁入新校舍的日子。学校开学启用,学生人数从原本的820名,增加了156名,共976名学生,分别为幼儿园158人,小学812人以及中学6人,连学校老师也从23名,增加至27名。

一年半前因风灾而倒塌的校舍,一年半后的今日以崭新的面貌再现,引领缅甸的学子们迈向全新的希望未来。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