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郑和墓经过整修后,墓道和牛首山巅的弘觉寺塔竟现出合为一线的奇观。这是否意味着弘觉寺塔和郑和墓有着某种神秘联系呢?破解谜团的焦点集中到弘觉寺身上。随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了更为惊人的消息:一个月前,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再次被市博的考古人员秘密打开了。在现场,记者看到,塔底中央的四块方砖被取走,如今用黄土简单地掩盖着。这次打开地宫是否能够破解谜团呢?经过努力,一位参与其事的考古人员向记者道出了打开地宫的前前后后……
地宫两次被打开 这是弘觉寺塔地宫第二次被打开。上一次打开是在1956年。当时的弘觉寺塔所在地属于祖堂山精神病院的范围。7月14日,一个病人像往常一样坐在塔的底层,拿脚跺地。这次他坐的位置是塔内正中央。突然病人感到脚下地面发出的声音和塔内其他地方不一样,是一种空空的声音!南京博物院很快得到了消息,组织考古人员打开地宫,从地宫中出土了一批文物。在1956年第11期的《文物参考资料》上,记者查到了《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内发现文物》一文,从中了解到,当年从地宫中出土了铜器、玉器和瓷器等十多件文物。其中1件盛放骨灰的铜鎏金喇嘛塔底座上,正面刻有铭文:“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背面则是“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郑和部分遗骨藏塔中?
这些文物能说明地宫主人的身份吗?这位考古人员向记者透露,南京博物院的葛晓康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他提出铭文中的李福善很有可能就是郑和本人,而弘觉寺塔是郑和遗骨的一个埋藏处。由于种种原因,记者没有能采访到葛晓康先生本人。不过却查到了他在《东南文化》1996年第2期和1997年第2期上公开发表的《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初探》、《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二探》两篇论文。在文中,葛晓康指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文献记载,明代宦官多信佛,“其坟必僧寺也”。明代《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也记载,在最后一次下西洋前,郑和曾在牛首山出资建寺,似为其后事作准备。最终,郑和死后赐葬牛首山。这一切可以推断,建于郑和逝世那年的弘觉寺塔确和郑和下葬有关。其次,虽然是佛塔地宫中出土的文物,但其中一些文物或是带有伊斯兰教风格或是具备异域特色。比如一件精美的双耳玉瓶,造型酷似我国穆斯林净身的吊罐。而石雕黑财神像和1983年在郑和公园(当年郑和府邸后花园)中出土的一个石块都是一种来自西洋的墨玢石。这些文物的特色与郑和出生于穆斯林家庭,并七下西洋的经历不谋而合。最后,郑和在南京期间曾担任过御用监太监一职,并极有可能佛教法名就是李福善。另外记者了解到,1403年8月,姚广孝在为郑和刊印的《摩利支天经》的题记中写道:“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似乎也印证了李福善就是郑和。
神秘地宫石盖去了哪里?
通过这些论证,葛晓康认为,地宫佛塔中的骨灰应当是郑和遗骸的一部分。而这次打开地宫,就是希望得到进一步的论证。遗憾的是,由于当年清理得比较彻底,考古人员没有在深达1 4米的地宫中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蛛丝马迹。然而这位博物馆考古人员向记者透露,在打开地宫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发现当年圆形的地宫石盖,而根据当地老人回忆和考古经验,这块地宫石盖上一定会有类似铭文的雕刻。当地人证实,这个石盖当年曾被忽视。在地宫打开后,它就一直被弃置在围墙边。后来一名农民不慎将它沿着牛首山的北坡滚进半山腰的水塘中。如果将石盖重新捞出来,那么弘觉寺塔主人身份或许有可能被破解。记者发稿前又得到最新消息说,考古人员已经从福建请来了水下考古的专家,做了现场勘查。由于这个水塘是当年废弃的铁矿矿坑,底部有规则的平台,只要石盖确实是在塘里,打捞出水极有希望。对此,本报将作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