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砻江源头地区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石渠县“扎溪卡”草原深处,矗立着一座罕见的石经城——松格嘛呢石经城,这座石经城用刻满佛教经文、六字真言和佛像的嘛呢石刻垒砌而成。7月22日,由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考古专家等组成的联合考察队结束了为期14天的综合考古,揭开了这座石经城的神秘面纱。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文儒说:“这是首次对松格嘛呢石经城进行考古综合调查。石渠松格嘛呢石经城是藏区嘛呢石刻文化的一个特例,它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藏区人民的艺术、建筑、民俗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次考古综合调查队自7月8日~22日,对松格嘛呢石经城进行考察,收集与其相关的多学科资料,并对其始建时代、相关传说、开发利用价值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据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副所长石颂介绍,松格嘛呢石经城东西长73米,南北宽47米,城的外墙高度约为9米,城的中心主体经幢部分最高点为14.5米。城四周外墙上布满了一排重重叠叠共计383座神龛,神龛内供奉着各种雕刻
精美的彩绘石刻佛像和神像。城内同样布满了神态万千的石刻佛像的神龛。以石刻佛像的数量与价值,这座石经城堪称是一座草原上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西南民族大学藏学专家杨嘉铭教授说,整座松格嘛呢石经城没有任何框架作支撑,也没有使用任何黏和剂,完全由一块块嘛呢石刻堆砌而成。在松格嘛呢石经城正面中央位置的神龛内,考古队员发现供奉有格萨尔王及其30员大将的彩绘石刻像30余尊。格萨尔生活的年代约在11~12世纪,相当于中原的宋代。另外,考古专家发现在石经城墙基处的石刻上所刻经文多为梵文,梵文在藏地主要盛行于佛教前宏期即吐蕃王朝时期,石经城的始建年代很有可能追溯到11~12世纪。关于松格嘛呢石经城格萨尔王的传说与梵文石经所提供的年代线索能够大体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