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疆“死亡之海”惊现罕见传世古铜观音佛像的消息经国内外众多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这尊佛像的发现,对于研究佛教传入西域的年代和古代雕塑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意义。同时,佛像的多幅照还首次公开亮相。 据介绍,这尊古佛像是在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新疆库车县境内现身的,佛像材料采用古铜精密铸造,佛像高18.3厘米,直径为10.2厘米,重0.83千克。佛像造型为一尊坐观音,观音双手合十,端坐在莲花上,端庄而慈祥的面容,整体生动流畅,栩栩如生。尤其是服饰飞舞飘逸,将观音的世俗化和个性化以及亲和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独特的造型风格以及佛像造型保留了原始风格。考古专家指出,这尊传世观音古铜佛像是早期佛教传入我国的历史见证。
由于这尊古佛像背部有一椭圆印章,被专家认为可能是隋朝时代所留,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根据造型和风格,佛像可能是明朝时期的文物。但一位长期从事佛教考古研究的专家指出,克孜尔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美誉,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那些精美的佛像图、佛经故事刻画下佛教东传的历史轨迹,诞生的时间早至隋朝,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在公元8世纪到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据史料记载,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的,东汉明帝永平十年,陆路经由中亚细亚传入新疆,再深入内地;海路则沿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广州。南北朝时,佛教已经在中土鼎盛,因此隋朝时期,应有这种造型的观音像,唐朝时,玄奘取经已通过《西游记》脍炙人口了。
但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不论是隋代还是明朝,它曾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佛教的传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研究佛教传入中国西域的年代将提供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库车位于新疆南部,古称龟兹,素有“西域古都”、“歌舞之都”等美称。这里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创造了古丝绸之路上举世闻名的灿烂的龟兹文化,曾是中国汉唐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汉唐时期的中央政府大都以龟兹为当地的政治中心,它是联系和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还是新疆佛教研究中心。
据收藏这尊古佛像的丁先生介绍,这尊古佛像被国内外众多媒体报道后,国内外古佛像收藏者纷纷前来观赏。
来源: 人民网 2005-08-04
新疆丝绸之路北道“七个星佛寺”遗址保护启动
中新网8月4日电据东方早报报道,记者昨天从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领导小组获悉,位于新疆焉耆县境内的七个星佛寺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日前正式启动,预计明年3月开始实施。
七个星佛寺地处丝绸之路北道,始建于晋代,是印度佛教东传和中原佛教西渐过程中的重要遗存,也是当时作为西域36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寺院和佛教中心,晋唐时期最为繁荣。据法显《佛国记》中记载,“东晋弘始年间,焉耆僧徒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制齐整。”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记录其在唐贞观年间“内有伽蓝(即寺庙)11所,僧仆两千余,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皆尊印度……”。宋元之后,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佛教的衰落,此处也逐渐废弃。
建筑遗址散布在沙梁和坡地上,现在遗址上还留有壁画、石窟等古代遗迹。佛洞与克孜尔石窟第一期洞窟相似,据考古专家推测,这里曾有殿堂、庙宇、僧房、佛塔等大小土坯建筑93处,佛像造型丰满祥和,具有犍陀罗和中原风格。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国外的一些“考察团”曾在此挖掘破坏,掠走大量文物。1970年代,那里出土了一批罕见文物,其中包括纸质古文书44页,经专家鉴定为用婆罗迷字母书写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残卷,写成于6~8世纪,是研究我国民族史、戏剧史、宗教史以及吐火罗文的珍贵资料。
该项目所在的新疆丝绸之路段文物保护工程也是今年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