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寺位于南村镇雷峰山,在岭南文化史上意义重大,日军占领期间被毁。
令无数海内外知名人士牵挂的番禺千年古刹海云寺的重建工作近日有了眉目。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日前给省政协委员重建提案的答复中透露,海云寺的重建工作已通过专家论证,并规划出了重建预留地,下一步,番禺区政府将成立专门筹建机构,开展重建工作。 南汉建成列粤中四大名寺
海云寺,位于番禺区南村镇雷峰山上,为粤中四大名寺之一。该寺在南汉期间(917-971)建成,原为海商捐建的佛教道场,曾名隆兴寺、雷峰寺,清初,一代高僧天然和尚驻锡该寺,重修扩建,命名为海云寺。海云寺在岭南文化史上建树卓越,地位独特。天然和尚的诗书格调甚高,诗品书艺堪称双绝。其门人及俗家弟子有不少是杰出的诗家、书家。清初著名诗人,称为“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陈恭尹及梁佩兰俱礼天然为师。从海云寺开源和流播的“海云诗派”和“海云书派”,在岭南文化史上地位显赫。近现代有不少文化精英如诗僧苏曼殊、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等都直接或间接受过海云寺文化熏陶;脍炙人口的粤曲《禅院钟声》的创作灵感也来自海云寺。
抗战爆发后,1940年番禺沦陷,盗贼蜂起。一些无赖将寺内佛像金身刮得体无完肤,胁迫住持交出田契后将住持杀害,强令僧人解散。寺宇亦被拆毁,部分材料被“市桥皇帝”李辅群拿去建“群园”(现为番禺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一代名刹就这样被夷为平地。
各方人士半世纪呼吁重建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内外的知名人士和社会贤达不断呼吁重建海云寺。自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文化大省以来,海云寺能否重建更是备受关注。去年,全国政协委员姜伯勤,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黄伟宗,中山大学教授蔡鸿生、袁伟时等以及一批社会知名人士联名签署《关于重修岭南名刹海云寺的倡议书》;今年两会期间,由省政协原副秘书长林亚杰牵头,几十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重建海云寺的提案,认为重建这一在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的庙宇,对于丰富广东历史人文资源,构建广东文化大省和广东和谐社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日前,广州市政协在对该提案的答复中称,今年初,番禺区政府已组织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重建海云寺进行了论证,一致认为有必要重建海云寺,并且建议将寺庙重建与距海云寺原址3公里的余荫山房的建设综合考虑,把余荫山房建设成为内含海云寺、文昌阁、岭南画派纪念馆、古祠堂等景点的综合旅游区。
据了解,目前,《余荫山房旅游区总体规划》已经番禺区政府审定通过。该规划预留了土地用于海云寺重建,将海云寺和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历史文化遗产实行统一规划,以达到将宗教、历史、旅游、文化有机结合。下一步,番禺区政府计划成立专门筹建机构,开展重建海云寺的各项相关工作。
古人诗咏海云寺
冈回峦复合,
杳不见雷峰。
几点竹间露,
一声岩半钟。
桥荒流水住,
门静白云封。
不觉神俱穆,
笙簧奏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