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星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2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格达活佛》将于12月1日在央视一套隆重推出。该剧取材于五世格达活佛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著名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格达活佛在支持红军北上抗日和解放军进军西藏过程中,为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不懈努力、慷慨赴难的动人故事,真实生动、震撼人心地塑造了一位爱国爱教活佛的艺术形象,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革命历程。
11月23日,电视剧《格达活佛》首播媒体见面会在梅地亚新闻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统战部、广电总局、中宣部文艺局、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星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格达活佛》的主创人员及全国6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见面会。
活佛生平首现荧屏
《格达活佛》堪称国内第一部全面描写少数民族宗教领袖人物的电视剧,并通过他的生平活动反映了西藏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印证了西藏和祖国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史实。
《格达活佛》生动详尽地记述了五世格达活佛非凡的一生。1902年他出生于甘孜县白利乡德西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被认定为甘孜白利喇嘛寺活佛,后赴拉萨甘丹寺学习,取得格西学位(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等级)。在红军北上抗日经过甘孜地区时,格达活佛逐步为红军的民族、宗教政策所打动,认定红军是一支能够解放劳动人民、使劳苦大众获得幸福的军队,从而倾其所能为红军筹款筹粮,并担任中华苏维埃博巴政府副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结下深厚友谊。在红军离开甘孜地区后,格达活佛又收留大量红军伤病员,护送他们重新走上北上抗日的道路。1950年,格达活佛为实现西藏和平解放主动向中央政府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拉萨斡旋,不幸在昌都被分裂势力派人毒害致死。
为了把电视剧《格达活佛》拍成一部艺术精品,在剧本策划之初,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都曾数次对创作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要求主创人员必须以精湛的艺术水准、高尚的思想境界、感人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一位深受藏族同胞敬仰,深受全国人民缅怀的格达活佛。
为了成功打造这部艺术精湛、思想崇高的鸿篇巨作,制作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常务副总裁高建民亲自指挥制作工作,从项目策划、立项到摄制,从始至终给予剧组具体的工作指导。
作为电视剧《格达活佛》制作的直接负责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影视事业部主任魏平、节目制作部副总经理贾晓晨,从最开始就会同星美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覃宏、制片人王远峰,多次直接参与剧本创作会,和导演、编剧一起研讨、修改,筹备工作历时一年之久,剧本十易其稿。其间,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李京盛还多次为剧本把关,提出不少准确精到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星美传媒集团还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指挥,广泛听取民族、宗教问题专家的意见,组织主创人员四次深入格达活佛传教、生活过的甘孜、昌都、康巴和拉萨等地区,寻找生动的历史细节,体验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
剧组筹备期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影视事业部主任魏平多次对主创强调,在政治上正确地反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艺术上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精美动人的好作品,是创作这部西藏题材电视剧的着力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制作部的贾晓晨副总经理则为《格达活佛》制定了表现特色:“选材上第一次以藏族宗教界领袖人物为主人公,必须从藏族人民、宗教界人士的角度出发,再现西藏人民做出历史性选择的真实历程;在制作上则要保证纯正的“藏味”,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的整个班底都要对藏族、宗教和世俗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剧中藏族人物应该由藏族演员饰演。从而保证《格达活佛》能够原汁原味地表现西藏的历史风云。”
《格达活佛》自2005年3月15日开机,远赴川西的康定、丹巴、道孚、甘孜和西藏拉萨等地拍摄,历尽坎坷、艰苦创作。到8月份,回北京杀青,拍摄历时半年之久。
雏鹰初鸣获称誉
电视剧《格达活佛》制作完成后,先后数次邀请影视专家、藏民族学者、援藏干部、领导同志审看、提意见。大到画面、音乐,小到一句对白、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只要是不符合历史、有悖真实,剧组就毫不将就,立刻着手修改,毫不含糊、敷衍。当片子最后送到西藏自治区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审看时,不光出奇地顺利通过,还受到了普遍的赞誉。
西藏自治区党委评价该剧:主题鲜明,历史跨度大,人物塑造丰满,情节生动、曲折、感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影视作品,对于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共中央统战部指出,该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肝胆相照,最后为西藏和平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爱教活佛的艺术形象,演绎了一部四川甘孜地区藏族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事业所经历的生与死、抗争与追求的动人故事,展示了我们民族、宗教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性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认为,该片在选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罕有地以藏传佛教领袖的生平为主线,反映红军北上抗日和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等重大历史事件,题材新颖、立意深远,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上开辟了新的思路,难得一见地为观众勾勒出一位藏传佛教领袖全面而真实的生活面貌。比如开篇便是五世格达活佛被确认为甘孜白利寺活佛的过程,先是高僧们进行的金瓶掣签活动,然后确定了转世灵童的具体指向,最后高僧们奔向某一村落,向正在与小伙伴玩耍的五世格达活佛行礼,将其带回白利寺。后来五世格达活佛远赴拉萨甘丹寺求学,寺院里到处都是来自大小寺庙的活佛,他们学经修炼,经常用“辩经”的方式提高佛学修养。所谓的“辩经”便是两个喇嘛就佛学问题一问一答,好象打擂一样,回答不了问题的就要败下阵来。格达活佛勤奋刻苦,是“辩经”的“常客”,从开始的经常败下阵来到后来的雄辩不倒,反映了格达活佛佛学修为的大幅提高。最后他只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便取得了格西学位。
《格达活佛》制片人、星美影视总经理王远峰向媒体表示,用电视剧的形式从一个活佛的角度反映中国革命进程是一个大胆尝试,而这一尝试能否成功则取决于形式与内容能否完美统一,在这次制作中,我们努力将壮怀激烈的革命事业、原汁原味的藏民生活、鲜为人知的宗教场景和四川甘孜、西藏拉萨等地辽阔壮美的山河景色交织在一起,力争使之相得益彰。
星美传媒董事长覃宏进一步说明,星美传媒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精品战略,以弘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在涉足商业片、艺术片等领域的同时,对思想精湛、艺术性强的主旋律作品同样情有独衷,《格达活佛》正是这样一部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献礼的优秀之作。明年,星美传媒将再接再厉,另外推出两部主旋律电影。
藏区风情一应俱全
《格达活佛》拍摄历时半年,在川西的藏族地区和西藏拉萨等6地取景,囊括西部数不胜数的壮丽美景,并可看到大量藏族人民的生活实况,包括居住饮食、婚丧嫁娶等,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藏族地区的风土人情。
该剧导演杨韬对藏族地区怀有深厚感情,1993年和2001年先后执导《雪震》和《拉萨往事》西藏题材电视剧,《格达活佛》构成了西藏题材的第三部曲。但是杨韬对藏区感情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见面会上,杨韬回忆起了他的“拉萨往事”。那还是《拉萨往事》刚开机的时候,当时剧里有几十名当地藏族的群众演员,忙活完一整天的拍摄之后,杨导大声对现场制片说:“晚上给演员们多加几个菜!”可开饭时来吃饭的人很少,杨导以为当地人没有在外吃晚饭的习惯,不以为意,到了第二天,来吃饭的人依然很少,杨导开始感到事情蹊跷,仔细过问才明白,原来藏族同胞以肉菜待客,导演所谓的“加菜”让他们误以为是不想诚心待客的“弦外之音”。这件事给杨导极为深刻的“教训”,他发现对于一个民族的了解不是空泛的做做样子而已,而是应该真正地融入其中,用心去感应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艺术创作上,他坚持要表现藏族地区的原生态,真实再现当地的风土人情,《格达活佛》的拍摄严格遵循这一创作原则。
甘孜是西南著名的旅游区之一,素以风光独特著称,《格达活佛》的故事主要发生于此,山川景物多有体现。六世格达活佛向剧组全面开放白利寺,大小佛堂尽被充分利用,五世格达活佛讲经、就寝、议事的各个房间都真实还原于观众眼前,甚至还可见到寺庙里的厨房以及喇嘛准备酥油茶、奶糕的情景。后来转景到达拉萨地区,取景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20集的戏楞是拍了1094个景,相当于30集戏的拍摄量,这样,藏传佛教的活动场景都在《格达活佛》中得到充分展现。
除此之外,《格达活佛》中还可看到大量藏族人民的生活实况。剧中格达活佛的妹妹益西拉姆同情红军,为红军的仁义所打动,决定嫁给红军伤病员王长林,两人要以藏族人的方式举行一场婚礼。为求真实性,剧组特别邀请当地人演示了整套婚礼过程,然后在剧中亦步亦趋,上演了一场道地的藏族婚礼。剧中的土司拉甲占堆在与另一土司朗登争夺草场中丧命,他的女儿央金卓玛为他举行葬礼,格达活佛主持了这一活动。剧组又向甘孜地区的藏人请教了葬礼过程,然后严格执行,包括火葬的方式、拜玛尼堆的行走方向、玛尼堆的形状等,都与真实生活一般无二。这是以往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所没有做到的。
杨韬还吸取众多影视剧汉族演员演藏人的“内外游离”的教训,坚持剧中角色是藏族,演员就得是藏族,剧中角色是汉族,演员就得是汉族,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各民族人物形象的神韵,特别是藏族人的神韵。剧中的格达活佛由藏族著名演员多布杰扮演,他曾在西藏题材电视剧《雪震》、《拉萨往事》中崭露头角、后在电影《红河谷》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由他主演的电影《可可西里》获得了东京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马奖,更使他在中外影坛声名鹊起。此外,曾主演《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电视剧的国家一级演员巴森,主演《班禅东行》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藏族国家一级演员扎西顿珠,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洛桑群培,西藏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骏马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朗杰央宗。领导和专家审看该片后一致评价藏族演员的表演质朴真实,充满艺术震撼力。剧中的汉族演员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知名的特型演员,每一位都称得上是各自角色的“第一人”。朱德的扮演者是王伍福,他曾在《长征》、《开国领袖毛泽东》、《西藏风云》等电视剧中扮演朱德。毛泽东的扮演者是王霙,他曾在《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开天辟地》、《秋收起义》、《杨开慧》、《彝海结盟》、《相伴到永远》、《毛泽东与斯诺》、《日出东方》等影视剧中扮演毛泽东。周恩来的扮演者是孔祥玉,他曾在《中国命运的决战》、《南昌起义》、《日出东方》、《觉悟》、《陪都新闻》等影视剧、舞台剧中扮演周恩来。贺龙的扮演者是穆怀虎,他曾在《周恩来万隆之行》、《长征岁月》等电视剧中扮演贺龙。刘伯承的扮演者是张再新,他曾在《长征》、《少奇同志》、《八路军》等电视剧中扮演刘伯承。邓小平的扮演者是卢奇,他曾在《大决战》、《开国大典》、《重庆谈判》、《大转折》、《大进军》、《西藏风云》中扮演邓小平。
即便是群众演员的选择上,杨导也毫不含糊,这就给拍摄带来了巨大的难度。藏区本来就人烟稀少,想要找几十个藏族的群众演员撑起剧中场面并不容易,更为困难的是不同藏区的藏语并不相通,即便剧组中有拉萨藏族的工作人员,但并不能保证甘孜地区的藏族演员能听懂剧组的安排,这样每场戏的拍摄就必须在导演和演员之间经过汉语——藏语——当地藏语的传递过程,进展缓慢。同时,当地汉族的群众演员也极其罕见,无奈之下,剧组汉族工作人员悉数登场,一会儿扮演红军战士,一会儿扮演国民党官兵,忙得团团转。
精良制作不吝代价
《格达活佛》涉及大量历史、宗教、民族问题,人物众多、线索庞杂,剧组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严格把关,使得《格达活佛》仅以20集的容量便能够从容不迫地表现一位活佛伟大的一生以及藏族地区复杂的革命形势。这个专家队伍超级“豪华”,包括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界人士、西藏历史文化研究者等30多人。
初始筹备期,制片人贾晓晨、王远峰找到编剧黄志龙和导演杨韬,两位都与藏族地区渊源深厚,对西藏的历史、宗教有着深刻的理解。黄志龙作为入藏工作的第一批干部在西藏自治区生活近40年,创作过话剧《布达拉宫风云》、电视剧《拉萨往事》、《西藏风云》、小说《文成公主》等;杨韬则以执导西藏题材电视剧《雪震》、《拉萨往事》而闻名,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骏马奖、金鹰奖、飞天奖等多项大奖。两位主创四次深入格达活佛传教、生活过的甘孜、昌都、康巴和拉萨等地区,广泛听取民族、宗教专家的意见,寻找生动的历史细节,剧本五易其稿。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贵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亲历者,在甘孜和拉萨工作多年,精通藏语,与五世格达活佛有过多次接触,对藏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革命史研究精深,他用汉、藏两语对《格达活佛》史实框架、风土人情、人名地名等都提出了重要意见,还拿出大量历史文件供主创参考。而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绕尼玛本人就是甘孜地区土生土长的藏族专家,他从剧本创作阶段就开始介入,直至制作完成,所提意见大到红军北上抗日和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历史脉落、格达活佛在甘孜为红军筹款筹粮的具体作为,小到甘孜藏人所吃野菜的种类、土司居住石碉楼的样貌等等。“豪华”专家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六世格达活佛,他担任了全片总顾问,不仅开放了整个白利寺,还亲自为主创人员介绍五世格达活佛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细节。
制片人王远峰用了“艰苦卓绝”四个字描述了创作的艰辛历程。他介绍,从《格达活佛》开拍起,剧组辗转6个地区行程约20000公里,经常在海拔4200米以上地点工作,最高时达到了5200米。曾经有一场戏,因为海拔太高,全剧组只有10个工作人员可以勉强工作,可是在朝向外景地前进时,4个场工居然又倒下了3个,剩下的人也是一步几喘地支撑到现场,几乎是拼着性命完成这场戏的拍摄。
气候的异常给全剧的拍摄造成极大困难,早晨穿着羽绒服、军大衣出发,中午脱得只剩衬衫还汗流浃背,常常是雨雪漫天与艳阳高照交替出现,曾经有一个下午这种天气的骤变竟达到6次之多,剧组一会儿安上设备、一会儿收起设备,体力消耗巨大。交通状况更是复杂得令人苦不堪言,在康定、丹巴、道孚、甘孜等地区每转一次场都要在公路上颠簸一整天,其中丹巴的拍摄最为艰苦。当时丹巴城塌方现象严重,一段山路被毁,剧组抵达山上的外景地后,山路就被当地政府封闭进行抢修。结果剧组人员无法返回基地,只能白天艰难拍摄,晚上分散居住在山上老乡家里,坚持了10多天,最后还是修路的工程队专门为剧组停工一天,才使得剧组人员撤离景地。伴随艰苦工作条件的是高原反应,高血压、心率不齐算是小毛病,闹肚子、感冒咳嗽更是司空见惯,还有的工作人员患上了心肌炎、腹膜炎,不得不撤出剧组,从开拍到结束,各部门工作人员因为身体原因进行的交接就从未停止过。
多布杰“慈悲为怀”本色不变
剧中扮演格达活佛的是著名藏族演员多布杰,在2005年全国电影“金鸡奖”评选活动中,凭借电影《可可西里》的出色表演,获最佳男主角提名。这已经是他和导演杨韬的第三次合作。第一次是1993年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雪震》,他扮演藏族头人,曾获得飞天奖最佳配角奖。第二次是2001年主演《拉萨往事》,扮演一个热爱祖国的西藏地方官员。
过去多布杰也塑造过众多宗教领袖的角色,其中最有名的该算1986年在电影《布达拉宫》中扮演的五世达赖喇嘛,经过这么多年的创作积累,多布杰对活佛的世界越来越了解,“早先总是觉得活佛高高在上,与一般人不同,现在觉得活佛之所以不同更在于他们普度众生的情怀。格达活佛即如此,他同样出身微寒,但他通过学习修炼成为一代宗师,将所有的情感都奉献给了藏族人民,这才是他最伟大之处。”他很高兴总是扮演藏族人的骄傲,像去年《可可西里》中的日泰队长,普通而高尚,他被这些角色的精神世界所感动,“日泰队长和格达活佛是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两个人,但他们在为保护美好家园、造福普通百姓这一点上,却有着同样的追求。”
多布杰出生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家中世代农民,后来有幸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从此走上演艺道路,一直默默无闻,即便在1995年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永不瞑目》中也只是扮演一个不起眼的配角。1996年,多布杰迎来表演转机,因为在电影《红河谷》中扮演藏族头人,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去年更是因为主演电影《可可西里》声名大振,一跃晋身为国内外最有影响的藏族演员。但在《格达活佛》历时四个月的艰苦拍摄中,多布杰还是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多布杰同剧组所有人一样要克服居住、饮食上的诸多困难,喝混着黄沙的水,吃煮不熟的饭,睡就地设置的床铺。不仅如此,他还一副佛家心肠,遇到剧组面临语言沟通困难的问题时,就主动承担翻译、协调工作。在康定拍一场藏族群众演员很多的戏时,他一方面尽心尽力地表现剧中格达活佛的佛家心肠,戏外也表现得“慈悲为怀”,有的演员藏族衣饰穿戴不正确,他一个个纠正,有的演员听不懂导演的指令,他就逐条翻译,遇到藏族演员不能按戏中要求正确地掷骰子,他就手把手地教。对于他的表现,杨韬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多布杰现在也是全国知名的明星了,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真诚的性情,踏踏实实地演戏,不愧为优秀的藏族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