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雷音寺再迎中国客
受赠中国经书的那烂陀寺与中国的渊源可不一般:它正是唐僧玄奘西行的目的地——《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西天大雷音寺。
玄奘到达那烂陀寺的时候是公元630年。当时,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佛教中心,“僧徒主客常有万人”。公元5世纪笈多国王在这里兴建了佛教学院,不仅教授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文,还教授婆罗门教和吠陀文献以及哲学、天文学等科目。
玄奘到来的时候,正是那烂陀寺藏书最丰富的时期,玄奘在这里阅读、通晓了各类经论。但他仍不满足,曾离开那烂陀寺在印度诸国云游六年,最后又回到寺里,成为客座教授,为全寺僧众宣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经典。
据说当时有一婆罗门(学者)自恃才学过人,公然向那烂陀寺叫板,扬言寺中无人能驳倒他的观点。为了维护那烂陀寺的佛学地位,玄奘挺身而出,与那个婆罗门辩论,不过半晌,婆罗门就低头认输。围观的天竺人看到矮鼻子小眼睛的中国和尚能讲一口流利的梵语,一下子就敬佩了三分。到了玄奘随口旁征博引时,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玄奘从此名声大震。公元642年的曲女城佛教辩论会,更是为玄奘带来了莫大荣誉,但他谢绝了各国的邀请,毅然携带着675部佛经启程回国。
20世纪50年代,为了纪念玄奘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印两国合作在那烂陀修建了一座玄奘纪念堂。
中印战略机遇期正好合拍
重走唐僧西天取经路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头戏。
2006年元旦,中印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揭开了“中印友好年”的序幕。在两国高层的关注下,随着各项具体合作措施的落实,2006年将成为中印关系快速发展的一年。
2006年1月6日下午,中国驻印度大使官邸张灯结彩。
孙玉玺大使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同印度总理辛格共同宣布2006年为“中印友好年”。在中印两千年的交往史上,中印共同举行这种庆祝活动还是首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傅小强撰文分析:中印友好已有明确的战略定位,那就是寻求共同繁荣,促进持久和平。去年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两国已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印两国现阶段国内发展提出的共同诉求。中印两国目前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未来15~20年对两国发展至关重要。两国战略机遇期基本吻合,使两国在国际安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核心利益……”
透过这一系列的友好活动,回头再看近期中印在全球能源争夺中“变对手为搭档”,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资料
当年玄奘西行路线
当年玄奘出行的路线是: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偷渡玉门关,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后经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东)、翻越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东行至犍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印度。
“新西行”路线与当年玄奘出行的路线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