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根、北山门、三藏殿后街……带有明显佛寺特点的地名都来自于南京同一样建筑——明代大报恩寺。据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介绍,这里当年就是大报恩寺的范围,从三月份开始,考古队员将进驻这里,开始对这座“绝世东南最壮丽之建筑”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早在五年前,社区就已经开始收集居民自发捐赠的琉璃构件。”中华门街道正学路社区的李晓英介绍,这些建筑构件是居民陆续在大报恩寺遗址范围内挖到和捡到的,居民们考虑到文物的重要性,都把这些建筑构件交到社区,如果复建大报恩塔需要这些历史文物,他们将捐献出来。
记者看到,每一块构件上都有精美的纹饰,最显眼的是一只金黄色的琉璃龙头。
“我知道这个文物是国家的,除了国家能拿走,谁来我都不给。”站在“光绪十二年建”石头上的王师傅说。根据计划,今年三月底、四月初当地拆迁工作就将启动。保护好当地的文物成为当地居民的共同心愿,很多人家都自觉地做起了家门口文物的义务保管员。
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称,大报恩寺遗址的文物勘探工作是今年南京文物工作的重点,他们已经派市博考古人员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调查,随着拆迁的启动,还将增加文保人员收集当地历史遗物,确保每一件文物都不流失。
大报恩寺为明初南京三大佛寺之一。明朝永乐十年(公元一四一二年),明成祖为纪念其生母,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当时征集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耗银二百四十八点五万两,历时十九年才完工。
据文献记载,大报恩寺塔总高七十八点○二米,九层八面,门框均用饰有飞天、飞羊、狮子、白象、金翅鸟、莲座、昙花、蔓草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做成;全塔悬风铃一百五十二个,设置大型油灯一百四十盏,每天耗油三十二公斤,白天金碧辉煌,夜晚则灯火通明;风铃日夜作响,声闻数里。该塔高耸入云,五光十色,异常壮观。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大报恩寺塔矗立在南京城南长达四百多年,于一八五六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中。
为传承南京历史文脉,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南京市决定重建大报恩寺和大报恩寺塔,再现金陵大报恩寺硫璃塔,并邀请著名古建筑学家、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等制订重建规划方案。
金陵大报恩寺硫璃塔暨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为:北临秦淮河,南抵正学路,西到雨花路,东至金陵机械制造厂房,占地约七点六公顷。重建后将建成遗址公园区、大报恩寺塔区、大报恩寺庙宇区、庙市商业区。为表现金陵第一名刹的气势,寺庙宇区的内容将包括庙前广场、牌坊、山门、钟鼓楼、香河桥、明代御碑、天王殿、左右配殿、大雄宝殿等。大报恩寺硫璃塔复建时,不但尺寸、形状等照旧,还将采用原来工艺方法,确保五彩琉璃塔“原汁原味”。整个复建工程预计总投资将达十亿元人民币。(记者 丁梅)